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8815 |
上一章 四十二卷 下一章 ( → ) | |
李昉(子宗讷 宗谔 孙昭述等)吕蒙正 张齐贤(子宗诲)贾⻩中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 ![]() 周显德二年,宰相李穀征淮南,昉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乃昉与扈蒙、崔颂、刘衮、窦俨、赵逢及昉弟载所题,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师还,擢为主客员外郞、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四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是年冬,世宗南征,从至⾼邮,会陶穀出使,內署书诏填委,乃命为屯田郞中、翰林学士。六年舂,丁內艰。恭帝嗣位,赐金紫。 宋初,加中书舍人。建隆三年,罢为给事中。四年,平湖湘,受诏祀南岳,就命知衡州,逾年代归。陶穀诬奏昉为所亲求京畿令,上怒,召吏部尚书张昭面质其事。昭老儒,气直,免冠上前,抗声云:"翙罔上。"上疑之不释,出昉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三岁当內徙,昉不愿。宰相荐其可大用,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未几,直学士院。 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秋,预宴大明殿,上见昉坐卢多逊下,因问宰相,对曰:"多逊学士,昉直殿尔。"即令真拜学士,令居多逊上。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冬,判吏部铨。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郞,受诏与扈蒙、李穆、郭贽、宋⽩同修《太祖实录》。从政太原,车驾次常山,常山即昉之故里,因赐羊酒,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 ![]() 雍熙元年郊祀,命昉与琪并为左右仆 ![]() 端拱初,布⾐翟马周击登闻鼓,讼昉居宰相位,当北方有事之时,不为边备,徒知赋诗宴乐。属籍田礼方毕,乃诏学士贾⻩中草制,罢昉为右仆 ![]() ![]() 淳化二年,复以本官兼中书侍郞、平章事,监修国史。三年夏,旱蝗,既雨。时昉与张齐贤、贾⻩中、李沆同居宰辅,以燮理非材,上表待罪,上不之罪。四年,昉以私门连遭忧戚,求解机务,诏不允,遣齐贤等谕旨,复起视事。后数月,罢为右仆 ![]() ![]() ![]() ![]() 晋侍中崧者,与昉同宗且同里,时人谓崧为东李家,昉为西李家。汉末,崧被诛。至是,其子璨自苏州常 ![]() 明年,昉年七十,以特进、司空致事,朝会宴飨,令缀宰相班,岁时赐予,益加厚焉。至道元年正月望,上观灯乾元楼,召昉赐坐于侧,酌御樽酒饮之,自取果饵以赐。上观京师繁盛,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谕近臣,令拓为通衢长廊,因论:"晋、汉君臣昏暗猜贰,枉陷善良,时人不聊生,虽 ![]() 二年,陪祀南郊,礼毕⼊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为文章慕⽩居易,尤浅近易晓。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多召故人亲友宴乐其中。既致政, ![]()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昉居中书⽇,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初,超未有子,昉⺟谢方娠,指腹谓叔⺟张曰:"生男当与叔⺟为子。"故昉出继于超。昉再相,因表其事,求赠所生⽗⺟官。诏赠其祖温太子太傅,祖⺟权氏莒国太夫人,超太子太师,谢氏郑国太夫人。 昉素病心悸,数岁一发,发必弥年而后愈,盖典诰命三十余年,劳役思虑所致。及居相位,益加忧畏。有文集五十卷。子四人:宗讷、宗诲、宗谔、宗谅。宗诲,右赞善大夫。宗谅,主宾客员外郞。 宗讷字大辨,以荫补太庙斋郞,迁第四室长。代谒吏部铨,边光范意其年少,未能属辞,语之曰:"苟援笔成六韵诗,虽不试书判,可⼊等矣。"宗讷易之,光范试诗赋,立就。明⽇,遂拟授秘书省正字;又明⽇,上命擢国子监丞。盖上居藩邸时,每有篇咏,令昉属和,前后数百章,皆宗讷缮写,上爱其楷丽,问知为宗讷所书,故有是命。太平兴国初,诏贾⻩中集《神医普救方》,宗讷暨刘锡、吴淑、吕文仲、杜镐、舒雅皆预焉。雍熙初,昉在相位,上 ![]() 宗讷颇习典礼。淳化中,吕端掌礼院,引宗讷同判,累迁比部郞中。咸平六年,卒,年五十五。子昭回,大中祥符五年献文,召试赐进士第,后为屯田员外郞。昭逊,太子中舍。 宗谔字昌武,七岁能属文,聇以⽗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郞。明年,献文自荐,迁秘书郞、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后苑陪宴,校理官不与,京官乘马不得⼊噤门。至是,皆因宗谔之请复之,遂为故事。 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从幸大名,上疏曰:"国家驭边之术,制胜之谋,将帅之短长,兵卫之众寡,宸算庙谟,尽在吾术中矣。今之言事者,不过请陛下益兵贮粮,分道掩杀,言之甚易,行之则难。始受命则无不以攻坚陷阵为壮图,及遇敌则惟以闭垒塞关为上计,孤君⽗之重委,致生灵之重困,兴言及此,诚可叹息。自古行军出师,无不首择将帅。夫将帅随材任使,守一郡,控一城,分领骁勇,争据要害,又岂直三路主帅之名,然后能制六师生死之命乎?今陛下选任非不至也,权位非不重也,告戒非不丁宁也,处置非不专一也;而外敌犯塞,车驾亲征,曾不闻出一人一骑为之救助,不知深沟⾼垒,秣马厉兵, ![]() 迁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刻石记名氏。尝牒御史台不平空,中丞吕文仲移文诘之,往复再三。宗谔执言两省故事与台司不相统摄者凡八。事闻,卒如宗谔议。 景德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是秋,将郊,命判太常大乐、鼓吹二署。先是,乐工率以年劳迁补,至有抱其器而不知声者。宗谔素晓音律,遂加审定,奏斥谬滥者五十人。因修完器具,更署职名,条上利病二十事,帝省阅而赏叹之。事具《乐志》。又著《乐纂》以献,命付史馆,自是月再肄习焉。 时诸神祠坛多阙外壝之制,因深堑列树以表之,营葺斋室,旧典因以振起。属契丹遣使来贺承天节,诏宗谔为馆伴使,自郊劳至饮饯,皆刊定其仪。 大中祥符初,从封泰山,改工部郞中。二年,始建昭应宮,命副丁谓为同修宮使。三年,知审官院。属祀汾 ![]() 尝侍宴⽟宸殿,上谓曰:"闻卿至孝,宗族颇多,长幼雍睦。朕嗣守二圣基业,亦如卿之保守门户也。"又曰:"翰林,清华之地,前贤扬历,多有故事,卿⽗子为之,必周知也。"宗谔尝著《翰林杂记》,以纪国朝制度,明⽇上之。 宗谔究心典礼,凡创制损益,靡不与闻。修定皇亲故事、武举武选⼊官资叙、阁门仪制、臣僚导从、贡院条贯,余多裁正。 五年, ![]() ![]() 初,昉居三馆、两制之职,宗谔不数年,皆践其地。风流儒雅,蔵书万卷。內行淳至,事继⺟符氏以孝闻。二兄早世,奉嫂字孤,恩礼兼尽。与弟宗谅友爱尤至,覃恩所及,必先群从,及殁而己子有未仕者。程宿早卒,有弟无所依,宗谔为表请于朝而官之。勤接士类,无贤不肖,恂恂尽礼,奖拔后进,唯恐不及,以是士人皆归仰之。 宗谔工隶书。有文集六十卷,《內外制》三十卷。尝预修《续通典》、《大中祥符封禅汾 ![]() 昭述字仲祖,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郞。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郞、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 ![]()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 ![]() ![]() ![]()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郞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行数舍,开谕⽗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祫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昭遘字逢吉,宗谔从子也,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幼时,杨亿尝过其家,出拜,亿命为赋,既成,亿曰:"桂林之下无杂木,非虚言也。"其后荐之,召试,授馆阁校勘,改集贤院校理。坐失误落秩。未几,复为盐铁判官。 初,议罢天下职田及公使钱,昭遘以为不可。三司使姚仲孙恶其异己,请诘所以兴利之实,昭遘争不屈,遂罢判官,为⽩波发运使。因⼊奏事,仁宗谓曰:"前所论罢职田等事,卿言是也。"迁直史馆、知陕州。谏官欧 ![]() 使契丹还,道除陕西转运使。坐家僮盗辽人银酒杯,降知泽州。 ![]() 后复直史馆、知陕州。城中旧无井,唐武德中,刺史长孙 ![]() ![]()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郞。⽗⻳图,起居郞。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陛辞,有旨,民事有不便者,许骑置以闻,赐钱二十万。代还,会征太原,召见行在,授著作郞、直史馆,加左拾遗。五年,亲拜左补阙、知制诰。 初,⻳图多內宠,与 ![]() ![]() ![]()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郞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內艰,起复。 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部员外郞,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 ![]() 朝士有蔵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 ![]() 淳化中,右正言宋抗上疏忤旨,抗,蒙正 ![]()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矣。朕躬览庶政,万事耝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 ![]() 上尝 ![]() ![]() 至道初,以右仆 ![]() ![]() 真宗即位,进左仆 ![]() 景德二年舂,表请归洛。陛辞⽇,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因迁从简太子洗马,知简奉礼郞。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大中祥符而后,上朝永熙陵,封泰山,祠后土,过洛,两幸其第,锡赉有加。上谓蒙正曰:"卿诸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曰:"儿子十许岁, ![]() 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赃。"蒙正不辨亦不谢。在西京⽇,上数遣中贵人将命至,蒙正待之如在相位时,不少贬,时人重焉。 子从简,再为国子博士;惟简,太子中舍;承简,司门员外郞;行简,比部员外郞;务简,亦国子博士;居简,殿中丞;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 蒙正弟蒙休,咸平进士,至殿中丞。 ⻳图弟⻳祥,殿中丞、知寿州。子蒙亨,举进士⾼等,既廷试,以蒙正居中书,故报罢。后历下蔡、武平主簿。至道初,考课州县官,蒙亨引对,文学、政事俱优,命为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卒。次子蒙巽,虞部员外郞;蒙周,淳化进士及第。蒙亨子即夷简也。次子宗简,亦进士及第。 庆历中,居简提点京东刑狱,时夏竦有憾于石介,介死,竦言于上曰:"介未尝死,北走邻国矣。"乃遣中使发棺验之。居简谓曰:"万一介果死,则朝廷为无故发人之墓,奈何?"中使曰:"于君何如?"居简曰:"介死,当时必有內外亲族及门生会葬,问之可也。"中使乃令结状保证以闻,介事乃⽩。居简长者,其行事多类此。 徐州妖人孔直温挟左道 ![]() ![]()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 ![]() ![]() ![]() 太宗擢进士, ![]() ![]() 方今海內一家,朝野无事。关圣虑者,岂不以河东新平,屯兵尚众,幽燕未下,辇运为劳?臣愚以为此不⾜虑也。自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契丹纳米典吏,皆云自山后转般以授河东。以臣料,契丹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然终为我有者,力不⾜也。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未有军砦,⼊寇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及国家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于雁门 ![]() 自古疆埸之难,非尽由敌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砦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此李牧所以用赵也。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如是则边鄙宁,边鄙宁则辇运减,辇运减则河北之民获休息矣。民获休息,则田业增而蚕绩广,务农积⾕,以实边用。且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 臣闻家合六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強弱之势而已乎?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內以养外。民人,本也,疆土,末也。五帝三王,未有不先 ![]() 六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齐贤至官,询知饶、信、虔州土产铜、铁、铅、锡之所,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強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先是,江南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而浮居者名⽔场钱,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內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还,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访上近臣以策,齐贤请行,即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 先是,约潘美以并师来会战,无何,间使为辽人所得。齐贤以师期既漏,且虞美众为辽所乘。既而美使至,云师出并州,至北井,得密诏,东师败绩于君子馆,并之全军不许出战,已还州矣。于时辽兵塞川,齐贤曰:"贼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闭其使密室,中夜发兵二百,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帜然刍。辽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矣,骇而北走。齐贤先伏步兵二千于土磴砦,掩击大败之,擒其北大王之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斩数百级,获马二千、器甲甚众。捷奏,且归功汉赟。 端拱元年冬,拜工部侍郞。辽人又自大石路南侵,齐贤预简厢兵千人为二部,分屯繁畤、崞县。下令曰:"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是,果为繁畤兵所败。 二年,置屯田,领河东制置言方田都部署,⼊拜刑部侍郞、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夏,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齐贤⺟孙氏年八十余,封晋国太夫人,每人谒噤中,上叹其福寿、有令子,多手诏存问,加赐与,搢绅荣之。 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 ![]() ![]() 真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尝从容为上言皇王之道,而推本其所以然,且言:"臣受陛下非常恩,故以非常为报。"上曰:"朕以为皇王之道非有迹,但庶事适治道则近之矣。"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讼,又⼊宮自诉。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自治。"上俞之。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少乎?"曰:"然。"命具款。乃召两吏,令甲家⼊乙舍,乙家⼊甲舍,货财无得动,分书则 ![]() 四年,李继迁陷清远军,命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以右司谏梁颢为之副。齐贤上言谓:"清远军陷没以来,青冈砦烧弃之后,灵武一郡,援隔势孤,此继迁之所觊觎而必至者也。以事势言之,加讨则不⾜,防遏则有余。其计无他,蕃部大族首领素与继迁有隙者,若能啖以官爵, ![]() ![]() ![]() 齐贤又请调江淮、荆湘丁壮八万以益防御,朝议以为动摇,兼泽国民人,远戍西鄙亦非便,计遂寝。 齐贤又言:"灵州斗绝一隅,当城镇完全、碛路未梗之时,中外已言合弃,自继迁为患已来,危困弥甚。南去镇戎约五百余里,东去环州仅六七⽇程,如此畏途,不须攻夺,则城中之民何由而出,城中之兵何由而归? ![]() ![]() ![]() ![]() 闰十二月,拜右仆 ![]() ![]() ![]() ![]() 景德初,起为兵部尚书、知青州。上幸澶渊,命兼青、淄、濰州安抚使。二年,改吏部尚书。上疏言曰:"臣在先朝,常忧灵、夏两镇终为继迁并呑,言事者以臣所虑为太过,略举既往之事以明本末。当时臣下皆以继迁只是怀恋⽗祖旧地,别无他心,先帝与以银州廉察,庶満其意。尔后攻劫不已,直至降麟、府州界八部族蕃酋,又胁制贺兰山下帐族,言事者犹谓封奖未厚。洎陛下赐以银、夏土壤,宠以节旄,自此奷威愈滋,逆志尤暴。屡断灵州粮路,复挠缘边城池,数年之间,灵州终为呑噬。当灵池、清远军垂 ![]() ![]() 从东封还,复拜右仆 ![]() 三年,出判河 ![]() ![]() ![]() 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七年夏,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定。 齐贤姿仪丰硕,议论慷慨,有大略,以致君自负。留心刑狱,多所全活。喜提奖寒隽。少时家贫,⽗死无以为葬,河南县吏为办其事,齐贤深德之,事以兄礼,虽贵不替也。仲兄昭度尝授齐贤经,及卒,表赠光禄寺丞。又尝依太子少师李肃家,肃死,为营葬事,岁时祭之。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具前列事,以谓:"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感恩,更过于此。"上大悦,遂大用。种放之起,齐贤所荐也。齐贤四践两府,九居八座,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居相⽇,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齐贤诸子皆能有立:宗信,內殿崇班;宗理,大理寺丞;宗谅,殿中丞;宗简,阁门祗候;宗讷,太子中舍;宗礼最贤,虽累资登朝,而畏羁束,故多居田里。 宗诲字习之,齐贤第二子也。少喜学兵法, ![]() ![]() ![]() ![]() 会以调发扰民,徙知徐州。累迁太常少卿,后为永兴军兵马钤辖,又徙鄜延路兼知鄜州。元昊寇延安,刘平、石元孙败没,钤辖⻩德和遁还,延州不纳,又走鄜州。宗诲曰:"军奔将无所归, ![]() ![]() 尝事⼲谒,其子曰:"昔贺秘监以道士服东归会稽,明皇赐以鉴湖,以为休老之地。今洛下虽无鉴湖,而嵩、少、伊、瀍天下佳处,虽非朝廷所赐,皆闲逸之人所有尔。大人盍⾐羽服以优游,何必更事请谒乎?"宗诲曰:"吾作⽩头老监秘书而眠,何以贺老流沙之服为哉?"时以为名言。 初,齐贤守代州,宗诲尝预计画,其保任亲族不问疏近,以年为先后。然 ![]() 子二人。子皋字叔谟,少有才名而不自负,人乐与之游。最善尹洙,洙曰:"吾 ![]() 子宪字彦章,以荫将作监主簿,以献文赐同进士出⾝,累迁尚书刑部郞中、知光化军。戍卒逐其帅韩纲,余 ![]() ![]() 贾⻩中,字娲民,沧州南⽪人,唐相耽四世孙。⽗玭字仲宝,晋天福三年进士,解褐。宋初,为刑部郞中,终⽔部员外郞、知浚仪县,年七十卒。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 ![]() ![]() ⻩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郞、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郞、直史馆。 建隆三年,迁左拾遗,历左补阙。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 岭南平,以⻩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郞。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中为政简易,部內甚治。一⽇,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宮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丁⽗忧,起复视事。五年,召归阙。 有荐⻩中文学⾼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郞、知制诰。八年,与宋⽩、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郞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端拱初,加中书舍人。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 ![]() 四年冬,与沆并罢守本官。明年,知襄州,上言⺟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辞⽇,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中终⽇忧畏,必先其⺟老矣。"因目参知政事苏易简曰:"易简之⺟亦如之。自古贤⺟不可多得。"易简前谢曰:"陛下以孝治天下,奖及人亲,臣实何人,膺兹荣遇。" 至道初,⻩中遘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宮,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中亦特拜礼部侍郞,代至兼秘书监。⻩中素嗜文籍,既居內阁,甚以为慰。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既葬,其⺟⼊谢,又赐⽩金三百两。上谓之曰:"勿以诸孙为念,朕当不忘也。" ⻩中端谨,能守家法,廉⽩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在翰林⽇,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有文集三十卷。 子守谦,雍熙二年进士;守正,献文召试,赐进士第,后为虞部员外郞;守约,国子博士;守文,殿中丞;守讷,右赞善大夫。 论曰:《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以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中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部分译文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 ![]() 后周显德二年(955),宰相李⾕征伐淮南,李昉任记室。周世宗观览军中奏章,喜 ![]() ![]() 宋朝初年,加任中书舍人。建隆三年(962),罢职任给事中。四年,湖湘被平定后,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任为衡州知州,一年后调职回到朝廷。陶⾕诬告李昉替亲近人谋求京畿令一职,皇上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这件事。张昭是著名儒者, ![]() 三年(970),主持贡举。五年(972),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皇上看见李昉坐次在卢多逊之下,于是问宰相,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于是命令任李昉为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备选取,不久武济川奏对皇上失当,李昉因此贬任太常少卿,不久兼任国子监。第二年(973)五月,重新任命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冬季,判吏部铨选。当时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皇上告发赵普的过错,皇上询问李昉,李昉回答说:“我的职责是拟写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我能知道的。”赵普不久调任地方官,卢多逊于是任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任李昉为户部侍郞,李昉受命与扈蒙、李穆、郭贽、宋⽩一起修撰《太祖实录》。随从皇帝攻伐太原,皇上驻在常山,常山是李昉的故乡,于是皇上赐给他羊和酒,召大臣们与他宴饮尽 ![]() ![]() ![]() 雍熙元年(984)郊祀,任命李昉与宋琪一同为左右仆 ![]() ![]() ![]() ![]() 端拱初年,百姓翟马周击鼓上告,揭发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防准备,只知赋诗宴乐。籍田礼完毕后,皇上立即召贾⻩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 ![]() ![]() 淳化二年(991),又任命李昉以本官兼任中书侍郞、平章事、监修国史。三年(992)夏天,天下发旱灾和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中、李沆同为宰相,以执政无能,上表请罪,皇上不怪罪他们。四年(993),李昉因为家里连遭忧虑悲戚之事,请求解除职任,诏令不允,皇上派张齐贤等人宣谕圣旨,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以后,罢为右仆 ![]() ![]() ![]() ![]() 后晋侍中李崧,与李昉同宗又同乡,当时人称李崧为东李家,李昉为西李家。后汉末年,李崧被诛杀。到这个时候,李崧的儿子李璨从苏州常 ![]() 第二年(994),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官位辞职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每年赏赐,愈发厚重。至道元年(995)正月十五,皇上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旁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他饮,皇上亲自拿⽔果点心赐给他吃。皇上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令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之事,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民人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皇上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二年(996),李昉陪侍皇上祭祀南郊,礼仪完毕后,进去拜贺,由于拜舞时倒在地上,台吏把他扶出来,病倒卧 ![]()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作文章敬慕⽩居易,尤其浅近易晓。喜 ![]() ![]() ![]() 李昉的居宅有园亭别墅之美,召来很多朋友亲戚在家里宴饮 ![]() ![]() 李昉向来与卢多逊相好,对他从不怀疑,卢多逊数次向皇上诬告李昉,有人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做宰相时,太宗谈及卢多逊的事,李昉为他多作解脫。皇上说:“卢多逊经常毁谤你是一钱不值。”李昉开始相信。皇上因此越发看重李昉。 李昉在中书省任职时,有人请求任用,虽然知道此人才能可取,一定正⾊加以拒绝,后来任用他;如果此人才能不⾜用,一定和颜悦⾊对待他。他的子弟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李昉说:“任用贤能之人,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接受他的请求,是卖私人 ![]() 当初,李沼没有儿子,李昉的⺟亲谢氏正怀孕,指着腹部对叔⺟张氏说:“如果生下的是儿子就给叔⺟做儿子。”所以李昉出继给李沼。李昉第二次任宰相时,上表说明这个情况,请求追赠自己亲生⽗⺟官职。皇上诏令追赠其祖⽗李温为太子太傅,祖⺟权氏为莒国太夫人,其⽗李超为太子太师,其⺟谢氏为郑国太夫人。 李昉向来有心脏病,数年发作一次,每次必过一年后才痊愈,因为主管诰命三十多年,积劳思虑过度所致。任宰相时,愈是忧愁顾虑。 李昉有文集五十卷。儿子有四个:李宗讷、李宗诲、李宗谔、李宗谅。李宗诲,任右赞善大夫。李宗谅,任主宾客员外郞。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吕梦奇,是户部侍郞。其⽗吕⻳图,是起居郞。吕蒙正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上辞行时,皇上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十万。待调回到京师,遇上皇帝亲征太原,召他到行宮晋见,任为著作郞、直史馆,加任左拾遗。五年(980),皇上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当初,吕⻳图內眷很多,与嫡 ![]() ![]() 李⽇方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郞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上赞许他能无所隐瞒。赵普是开国元老,吕蒙正是后来提升的官员,历任各种官职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赵普很赞许他。不久,遭⺟丧,守丧未満三年,被重新起用。 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部员外郞,后来就当作常例。到现在,吕蒙正上奏说:“臣出⾝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终⾝隐居于山林,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多得很。现在,臣儿子刚成年,获此宠任,恐怕遭到上天谴责,请求以臣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朝臣中有位收蔵有古镜的人,自称此镜能照出二百里范围的景⾊,想献给吕蒙正以求任用。吕蒙正笑说“:我的面部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镜子呢?”听说的人都叹服。 淳化年间,左正言宋沆上奏疏违逆皇上旨意,宋沆是吕蒙正 ![]() 皇上曾经在元宵节主办宴会,吕蒙正侍奉,皇上对他说:“五代的时候,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南归,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抢掠,下则有火灾,上则彗星出现,观者惊恐畏惧,当时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每当想到上天的赏赐,导致这样繁荣昌盛,就知道国家的治理与混 ![]() 皇上想派人出使朔方,命令中书省选择有才能而可以担负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后,上奏人选名字,皇上不批准。后来,皇上三次问到此事,蒙正三次以此人作答。皇上说“: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再次说:“这个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赶不上他。臣不愿用阿谀献媚盲目听从皇上的意见,以致耽误国事。”同僚们屏气不敢言。皇上退朝后对⾝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后来还是任用蒙正推荐的人,这个人果然称职。 至道初年(995),诏令吕蒙正以右仆 ![]() ![]() ![]() ![]() 真宗即位,进迁吕蒙正为左仆 ![]() 景德二年(1005)舂天,吕蒙正上表请求辞官回洛 ![]() ![]() ![]() 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一天告诉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书院,事奉廷评、太祝。”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惊叹说:“这个儿子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令他与自己的几个儿子同学,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吕蒙正善于识人才就是这样。 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吕蒙正初次任相时,张绅知蔡州,因为贪赃被罢免。有人对皇上说“:张绅家里很富,不会这样,仅仅因为吕蒙正贫 ![]()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 ![]() ![]() 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布⾐⾝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行宮,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分别是: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奷。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太祖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太祖回朝后,对太宗说:“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 太宗试考进士,本想把齐贤录取为前几名,有关部门偶然选择失误,太宗不⾼兴。一榜进士都授任京官,于是任命齐贤以大理评事⾝份通判衡州。当时衡州审讯劫贼,审判后都要处死,齐贤到任后,救活其中误判的五人。从荆渚到桂州,⽔路邮递铺夫数千户,被邮役困苦,⾐食不⾜,齐贤上奏减去了一半。四年,任职期満回朝,正好太宗亲自征讨晋 ![]() 现在海內统一,朝野定安无事,关系到皇上忧虑的,难道不是因为河东刚刚平定,驻屯军队太多,幽蓟未被攻下,粮草运输过劳吗?我认为这些不⾜为虑。自从河东平定,我任知忻州,捕捉到契丹纳米典吏,都说契丹是从山后转运粮草到河东。据我考虑,契丹能自备军粮,则是对于太原不是不尽力,然而太原最终被我方占有,是因为契丹军力不⾜。河东刚刚平定,人心还未定安,岚、宪、忻、代几州没有军营,敌人进攻则田地尽失,敌人侵扰边界则守备为忧。到了国家扼守要害地方,增加壁垒,控制扼守左右边,边防严密,恩信已经实行,民心已经安宁时,敌人还跑到雁门、 ![]() 自古边疆之事难以处理,并非完全因为敌国,也大多由于边吏侵扰导致的。如果边缘诸营寨抚御得到合适人选,只要加固壁垒挖深沟濠,蓄精养锐,以闲逸自处,我方安宁敌方劳顿,这是李牧之所以为赵所用。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如果这样则边疆宁静,边疆宁静则转运之劳可减,转运减则河北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则田产丰富而蚕绩增加,百姓专心务农积聚粮食,充实边疆的用度。况且敌人的心也是择利避害的,怎么肯跑到必死之地去作寇呢? 我听说以合六之內为家者以天下为心,哪里有以争尺寸之地为事,斗強弱之势而后已的呢?所以圣人先务本而后求末,使国內定安来抵御敌国。百姓是本,土地是末。五帝先王,没有不先务 ![]() 太平兴国六年,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天,改任右补阙,加任转运正使。齐贤到任,询知饶、信、虔三州是出产铜、铁、铅、锡的地方,推求前代铸钱法,拿饶州永平监所铸钱为定式,每年铸钱五十万贯,一共用去十五万斤铜,三十六万斤铅,十六万斤锡,到朝廷当面陈述这件事,陈述详细准确,议者不能指责。 从前,各州罪人多械送到京城,在路上死去的有五六成。齐贤在路上遇到南剑、建昌、虔州押送的罪犯,要来案卷一看,凡不是首犯的,全部为他们解伸冤屈。于是向朝廷竭力建议,以后凡送囚犯到京城,委任明察的官吏审问,如果不实,就向原来审问的官吏问罪。从此江南送罪犯到京城的减去一大半。 从前,江南各州百姓,住在官府土地上的要 ![]() ![]() ![]() 当初,李氏占据江南,百姓中每户能 ![]() ![]() ![]() 雍熙初年(984),改任左谏议大夫。雍熙三年,宋军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死。太宗访求近臣作为策应,齐贤请求前往,即授任他为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当时辽兵从湖⾕进攻, ![]() 在此之前,齐贤约潘美指挥并州军队来会战,不久,使者被辽兵捉去。齐贤因为会期既然怈露,并且考虑到潘美的军队会被辽所袭。后来潘美派的使者到,说军队已从并州出发,到了柏井,接到密诏,东边部队在君子馆遭到失败,并州全军不许出战,已经回到并州了。当时辽兵遍山,齐贤说:“敌人只知道潘美要来会师,而不知道潘美已退兵。”于是把使者关闭在密室,半夜派出军队二百人,每人拿一面旗帜,背一束草,离州城西南三十里,打出旗帜燃烧⼲草。辽兵远远看见火光有旗帜,以为是并州部队到了,惊骇而逃走。齐贤先在土磴砦埋下二千伏兵,袭击大败辽军,擒俘辽军北大王的儿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杀敌数百,俘获二千匹战马及很多兵器。捷报上奏,齐贤把功劳归于汉斌贝。 端拱元年(988)冬天,授任工部侍郞。辽兵又从大石路往南犯侵,齐贤预先选择厢兵一千人分为二支,分别驻扎在繁。。、崞县。下令说:“代西有敌人,则崞县的部队出战,代东有敌人,则繁。。的部队出战。战斗发生后,则郡中部队集合作战。”到此时,辽兵果然被繁。。部队打败。 端拱二年,建立屯田制。齐贤兼任河东制置方田都部署,⼊朝授任刑部侍郞、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夏天,任参知政事。几个月后,授任吏部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齐贤的⺟亲孙氏年纪有八十多岁,封为晋国太夫人,每次⼊宮朝见,太宗叹服她⾼寿,有好儿子,常常下手诏慰问,给与赏赐,朝官们都感到他家很荣幸。 当初,王延德与朱贻业一同掌管京城粮仓,想求任地方官,贻业与参政李沆是亲家,就向李沆请托,李沆替他向齐贤请托,齐贤告诉了皇上。太宗因为延德曾经奉事晋王府,厌恶他不自己陈述请求而委托执政大臣,召见并斥责了他。延德、贻业都瞒着不说实情,齐贤不想连累李沆,单独承担责任。淳化四年六月,罢前职任尚书左丞。十月,命他知定州,齐贤因为⺟亲年老不愿去。不久,遭⺟丧,⽔浆不⼊口者七天,从此每天只吃一碗粥,守丧期间一直不吃酒⾁蔬果。不久转任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当时监狱有死犯将处决,齐贤到任后,马上辨明案情而放了他。三天后,改任知永兴军。当时。。门祗候赵赞因为议论政事得到皇帝宠幸,提点关中粮食,所做多豪横不法。齐贤论奏列举他的罪状,终于伏法。不久改任知襄州,又改任知荆南,又改任知安州。一年后,加任刑部尚书。 真宗即位,召他⼊朝授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经向皇上从容讲说帝王之道,而推究其所以然的 ![]() ![]() 咸平四年(1001),李继迁攻陷清远军,真宗任命齐贤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以右谏议梁颢为他的副手。齐贤上言说“:清远军陷没以来,青冈砦被烧弃之后,灵武郡援兵阻隔势力孤单,这是继迁所窥伺而一定到的地方。以事势而论,讨伐则力不⾜,防御则有余。没有别的方法,蕃部大族首领向来与李继迁有矛盾,不如给他们官职, ![]() ![]() ![]() ![]() 齐贤又请求调来江淮、荆湘丁壮八万加強防御,朝廷议论认为动摇民心,并且湖泊之乡的人远戍西鄙也不方便,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齐贤又说:“灵州地处边隅,当城镇还完好、碛路还未阻塞时,朝廷內外已经说应当放弃,从继迁叛 ![]() ![]() ![]() ![]() 闰十二月,授任右仆 ![]() ![]() ![]() 景德初年(1004),重新升齐贤为兵部尚书、知青州。皇上到澶渊,任命他兼任青、淄、潍三州安抚使。景德二年,改任吏部尚书。上疏说:“我在先朝时,常忧虑灵、夏两镇会被继迁并呑,议事者认为我的忧虑太过分了,大略列举往事以明本末。当时大臣们都以为继迁只是怀恋祖辈旧地,别无他心,先帝任命他为银州廉察,以満⾜他的心愿。到陛下赐给他银、夏二州土地,宠任为节度,从此奷威愈滋,逆志尤凶。多次阻断灵州粮路,又侵扰边境城池,几年之间,灵州终于被他呑没。当灵池、清远军即将陷没时,我正接受经略的使命。我认为对付继迁需要一两处強大蕃族与之为敌,这乃是用蛮夷对付蛮夷,古今之上策。于是请求朝廷以六⾕王名目封潘罗支,使他效力。当时朝廷亲信大臣意见,全然与我的计谋不同,从中阻挠。到继迁被潘罗支 ![]() 齐贤跟从真宗到东边封禅回朝后,被授任为右仆 ![]() 大中祥符三年(1010),出京任判河 ![]() ![]() ![]() 回到洛 ![]() 齐贤容貌丰硕,议论慷慨,有大略,以忠君为己任,留心刑狱,被他救活的人很多。喜 ![]() ![]() 齐贤的几个儿子都有成就:宗信任內殿崇班;宗理任大理寺丞;宗谅任殿中丞;宗简任门合门祗候;宗讷任太子中舍;宗礼最贤,虽然历次登朝为官,但害怕羁束,所以常常住在乡间。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