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3676 |
上一章 二十四卷 下一章 ( → ) | |
王钦若(林特附) 丁谓 夏竦(子安期)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暴至,徙家⻩鹤楼,汉 ![]() 钦若擢进士甲科,为亳州防御推官,迁秘书省秘书郞,监庐州税。改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时毋宾古为度支判官,尝言曰:"天下逋负,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民病几不能胜矣。仆将启蠲之。"钦若一夕命吏勾校成数,翌⽇上之。真宗大惊曰:"先帝顾不知琊?"钦若徐曰:"先帝固知之,殆留与陛下收人心尔。"即⽇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帝益器重钦若,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蜀寇王均始平,为西川安抚使。所至问系囚,自死罪以下第降之,凡列便宜,多所施行。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以郊祀恩,加给事中。 河 ![]() ![]() ![]() ![]() 祁睿本亳小吏,虽从钦若久,而名犹隶亳州。钦若乃言:"向未有祁睿,惠秦亦不及门。"帝方顾钦若厚,命邢昺、阎承翰等于太常寺别鞫之。懿更云 ![]() 景德初,契丹⼊寇,帝将幸澶渊。钦若自请北行,以工部侍郞、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使,真宗亲宴以遣之。素与寇准不协,及还,累表愿解政事,罢为刑部侍郞、资政殿学士。寻判尚书都省,修《册府元⻳》,或褒赞所及,钦若自名表首以谢,即缪误有所谴问,戒书吏但云杨亿以下,其所为多此类也。岁中,改兵部,升大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初,钦若罢,为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准定其班在翰林学士下。钦若诉于帝,复加"大"字,班承旨上。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大中祥符初,为封禅经度制置使兼判兖州,为天书仪卫副使。先是,真宗尝梦神人言"赐天书于泰山",即密谕钦若。钦若因言,六月甲午,木工董祚于醴泉亭北见⻩素曳草上,有字不能识,皇城吏王居正见其上有御名,以告。钦若既得之,具威仪奉导至社首,跪授中使,驰奉以进。真宗至含芳园奉 ![]() ![]() 马知节同在枢密,素恶钦若,议论不相下。会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上平蛮功,钦若久不决,知节因面诋其短,争于帝前。及趣论赏,钦若遂擅除怀信等官,坐是,罢枢密使,奉朝请。改刻⽟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复拜枢密使、同平章事。上⽟皇尊号,迁尚书右仆 ![]() ![]() 仁宗为皇太子,自以东宮师保请归朝,复为资政大学士。诏⽇赴资善堂侍讲皇太子。会辅臣兼领三少,钦若以品⾼求换秩,拜司空,寻除山南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与宰相丁谓不相悦,以疾请就医京师,不报。令其子从益移文河南府,舆疾而归。谓言钦若擅去官守,命御史中丞薛映就第按问。钦若惶恐伏罪,降司农卿、分司南京,夺从益一官。 仁宗即位,改秘书监,起为太常卿、知濠州,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仁宗尝为飞⽩书,适钦若有奏至,因大书"王钦若"字。是时,冯拯病,太后有再相钦若意,即取字缄置汤药合,遣中人赍以赐,且口宣召之。至国门而人未有知者。既朝,复拜司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清昭应宮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帝初临政,钦若谓平时百官叙进,皆有常法,为《迁叙图》以献。《真宗实录》成,进司徒,以郊祀恩,封冀国公。知邵武军吴植病,求外徙,因殿中丞余谔以⻩金遗钦若,未至,而植复遣牙吏至钦若第问之。钦若执以送官,植、谔皆坐贬。初,钦若安抚西川,植为新繁县尉,尝荐举之。至是,亦当以失举坐罪,诏勿问。兼译经使,始赴传法院,感疾亟归。帝临问,赐⽩金五千两。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录亲属及所亲信二十余人。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 钦若尝言:"少时过圃田,夜起视天中,⾚文成"紫微"字。后使蜀,至褒城道中,遇异人,告以他⽇位至宰相。既去,视其刺字,则唐相裴度也。"及贵,遂好神仙之事,常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朱书"紫微"二字陈于坛上。表修裴度祠于圃田,官其裔孙,自撰文以纪其事。 真宗封泰山、祀汾 ![]() 钦若状貌短小,项有附疣,时人目为"癭相"。然智数过人,每朝廷有所兴造,委曲迁就,以中帝意。又 ![]() 钦若子从益,终赞善大夫,追赐进士及第。后无子,以叔之子为后。 林特字士奇。祖揆,仕闽为南剑州顺昌令,因家顺昌。特少颖悟,十岁,谒江南李景,献所为文,景奇之,命作赋,有顷而成,授兰台校书郞。江南平,伪官皆⼊见,特袖文以进。太宗以为长葛尉,改遂州录事参军。代还,命中书引对,授大理寺丞、通判陇州,有治状。田重进镇永兴,太宗以重进武人,选特与杨覃并为通判,人赐⽩金二百两,给实奉。会出兵五路讨李继迁,督所部转刍粟,先期以办。吕蒙正辟通判西京留守事。蒙正⼊相,荐之,⼊判三司户部勾院。 梁鼎制置陕西青⽩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郞,为户部副使,诏赴內朝。三司副使预內朝,自特始。徙盐铁副使。 真宗北征,命同知留司三司公事,迁司封员外郞。车驾谒陵,为行在三司副使,诏与刘承珪、李溥比较江淮茶法。因裁定新制,岁增课百余万,特迁祠部郞中。封泰山,祀汾 ![]() 时天下完富,丁谓以符瑞、土木 ![]() ![]() 仁宗在东宮,以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改詹事。丁谓 ![]() ![]() 特精敏,喜吏职,据案终⽇不倦。真宗数访以朝廷大事,特因有所中伤,人以此惮焉。奉诏撰《会计录》三十卷。又为《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宮庆赐总例》三十六卷。 子濰、洙。濰亦有吏能,历官至三司盐铁副使,以秘书监致仕,卒。洙,官至司农卿、知寿州,临事苛急,鼓角将夜⼊州廨,拔堂槛铁钩击杀之。 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人。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谓之"孙丁"。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逾年,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还,上茶盐利害,遂为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判官。峡路蛮扰边,命往体量。还奏称旨,领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郞,会分川峡为四路,改夔州路。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不杀。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立境上。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砦,积聚皆可给。特迁刑部员外郞,赐⽩金三百两。时溪蛮别种有⼊寇者,谓遣⾼、溪酋帅其徒讨击,出兵援之,擒生蛮六百六十,得所掠汉口四百余人。复上言:黔南蛮族多善马,请致馆,犒给缗帛,岁收市之。其后徙置夔州城砦,皆谓所经画也。居五年,不得代,乃诏举自代者,于是⼊权三司盐铁副使。未几,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內铨。 景德四年,契丹犯河北,真宗幸澶渊,以谓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契丹深⼊,民惊扰,争趣杨刘渡,而舟人邀利,不时济。谓取死罪绐为舟人,斩河上,舟人惧,民得悉渡。遂立部分,使并河执旗帜,击刁斗,呼声闻百余里,契丹遂引去。明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上《会计录》,以景德四年民赋户口之籍,较咸平六年之数,具上史馆,请自今以咸平籍为额,岁较其数以闻,诏奖之。寻加枢密直学士。 大中祥符初,议封禅,未决,帝问以经费,谓对"大计有余",议乃决。因诏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初,议即宮城乾地营⽟清昭应宮,左右有谏者。帝召问,谓对曰:"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且所以祈皇嗣也。群臣有沮陛下者,愿以此论之。"王旦密疏谏,帝如谓所对告之,旦不复敢言。乃以谓为修⽟清昭应宮使,复为天书扶侍使,迁给事中,真拜三司使。祀汾 ![]() ![]() 天禧初,徙保信军节度使。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是岁,祀南郊,辅臣俱进官。故事,尝为宰相而除枢密使,始得迁仆 ![]() ![]() 其后诏皇太子听政,皇后裁制于內,以二府兼东宮官,遂加谓门下侍郞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先兼少傅,乃加中书侍郞兼尚书左丞。故事,左、右丞非两省侍郞所兼,而谓意特以抑迪也。谓所善林特,自宾客改詹事,谓 ![]() ![]() ![]() 仁宗即位,进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贬,谓取制草改曰:"当丑徒⼲纪之际,属先王违豫之初,罹此震惊,遂至沈剧。"凡与准善者,尽逐之。是时二府定议,太后与帝五⽇一御便殿听政。既得旨,而谓潜结內侍雷允恭,令密请太后降手书,军国事进⼊印画。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盖谓 ![]() ![]() 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內侍⽑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曹利用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后数⽇,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利用等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 ![]() ![]() 先是,女道士刘德妙者,尝以巫师出⼊谓家。谓败,逮系德妙,內侍鞫之。德妙通款,谓尝教言:"若所为不过巫事,不若托言老君言祸福,⾜以动人。"于是即谓家设神像,夜醮于园中,允恭数至请祷。及帝崩,引⼊噤中。又因穿地得⻳蛇,令德妙持⼊內,绐言出其家山洞中。仍复教云:"上即问若,所事何知为老君,第云"相公非凡人,当知之"。"谓又作颂,题曰"混元皇帝赐德妙",语涉妖诞。遂贬崖州司户参军。诸子并勒停。玘又坐与德妙奷,除名,配隶复州。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其弟诵、说、谏悉降黜。坐谓罢者,自参知政事任中正而下十数人。在崖州逾三年,徙雷州,又五年,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卒。诏赐钱十万、绢百匹。 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 真宗朝营造宮观,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之。初,议营昭应宮,料功须二十五年,谓令以夜继昼,每绘一壁给二烛,七年乃成。真宗崩,议草遗制,军国事兼取皇太后处分,谓乃增以"权"字。及太后称制,又议月进钱充宮掖之用,由是太后深恶之,因雷允恭遂并录谓前后欺罔事窜之。 在贬所,专事浮屠因果之说,其所著诗并文亦数万言。家寓洛 ![]()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承皓,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侍噤,隶大名府。契丹內寇,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力战死之,赠崇仪使,录竦为润州丹 ![]() 竦资 ![]() ![]() ![]() 竦娶杨氏,杨亦工笔札,有钩距。及竦显,多內宠,浸与杨不谐,杨悍妒,即与弟媦疏竦 ![]() ![]()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 ![]() 太后崩,罢为礼部尚书、知襄州,改颍州。京东荐饥,徙青州兼安抚使。逾年,罢安抚,迁刑部尚书、徙应天府。宝元初,以户部尚书⼊为三司使。赵元昊反,拜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听便宜行事。徙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还,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进宣徽南院使。与陈执中论兵事不合,诏徙屯鄜州。 初,竦在泾州,朝廷遣庞籍就计事。竦上奏曰: 顷者继迁逃背,屡寇朔方。至道初,洛苑使⽩守荣等率重兵护粮四十万,遇寇浦洛河,粮卒并没,守荣仅以⾝免。吕端始 ![]() 然拓跋之境,自灵武陷没之后,银、绥割弃已来,假朝廷威灵,其所役属者不过河外小羌尔。况德明、元昊相继猖獗,以继迁穷蹙,比元昊富实,势可知也。以先朝累胜之士,较当今关东之兵,勇怯可知也。以兴国习战之帅,方沿边未试之将,工拙可知也。继迁窜伏平夏,元昊窟⽳河外,地势可知也。若分兵深⼊,糗粮不支,师行贼境,利于速战。傥进则贼避其锋,退则敌蹑其后,老师费粮,深可虞也。若穷其巢⽳,须涉大河,长舟巨舰,非仓卒可具也。若浮囊挽梗,联络而进,我师半渡,贼乘势掩击,未知何谋可以捍御?臣以为不较主客之利,不计攻守之便,而议追讨者,非良策也。 因条上十事。时边臣多议征讨,朝廷乡之,而竦言出师非便。既而诏以泾原、鄜延两路兵进讨,会元昊稍求纳款,范仲淹请留鄜延兵,由是泾原兵亦不行。国中之师,卒不出塞。 竦上十事:一、教习強弩以为奇兵;二、羁縻属羌以为藩篱;三、诏唃厮啰⽗子并力破贼;四、度地形险易远近、砦栅多少、军士勇怯,而增减屯兵;五、诏诸路互相应援;六、募土人为兵,州各一二千人,以代东兵;七、增置弓手、壮丁、猎户以备城守;八、并边小砦,毋积刍粮,贼攻急,则弃小砦⼊保大砦,以完兵力;九、关中民坐累若过误者,许人⼊粟赎罪,铜一斤为粟五斗,以赡边计;十、损并边冗兵、冗官及减骑军,以舒馈运。当时颇采用之。 其募土人为兵,令下而杨偕奏言:"西兵比继迁时十增七八,县官困于供亿,今州复益一二千人,则岁费不赀。若训习士卒,使之精锐,选任将帅,求之方略,自然以寡击众,以一当百矣。竦云"土兵训练可代东兵",此虚言也。自德明纳款以来,东兵犹不可代,况今⽇乎?"朝廷下竦议,竦奏:"陕西防秋之敝,无甚东兵,不惯登陟,不耐寒暑,骄懦相习,廪给至厚。土兵便习,各护乡土,山川道路,彼皆素知,岁省刍粮钜万。且收聚小民,免饥饿为盗,代兵东归,以卫京师,万世利也。偕 ![]() 偕复奏云: 自古将帅深⼊殊庭,霍去病止将轻骑八百,直弃大将军数百里赴利,斩捕过当;又将万骑逾乌盭,讨遫仆,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兵鏖皋兰下,杀楼兰王、虏侯王,执昆琊王子,收休屠祭天金人。赵充国亦以万骑破先零。李靖以骁骑三千破突厥,又以精骑一万至 ![]() 竦言土兵各护乡土,自古兵有九地,士卒近家,谓之散地,言其易离散也。第以近事言之,阁门祗候王文恩出师败北,而土兵皆窜走,惟东兵仅二百人,杀敌兵甚众。以此知兵之強弱,不系东西,在将有谋与无谋尔。今边郡参用东兵、土兵,若尽罢东兵,亦非计也。古人有言:"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今防边东兵,人月受米七斗五升,土兵二石五斗,而竦乃言东兵廪给至厚,又不知之甚也。竦又言募土兵训练以代东兵,且土兵数万,须募⾜训练,虽三二岁未得成效,兵精犹恐奔北,岂有骤加训练而能取胜哉? 竦议遂屈。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 ![]() 竦之及国门也,帝封弹疏示之,既至亳州,上书万言自辨。复拜宣徽南院使、河 ![]() 请析河北为四路。亲事官夜⼊噤中, ![]() ![]()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然 ![]() ![]() 子安期,字清卿,以⽗任为将作监主簿,召试,赐进士出⾝。累迁太常博士,擢提点荆湖南道刑狱。除开封府推官,徙判官,判三司盐铁勾院,出为京西转运使。盗起部中,剽劫州县,而光化军戍卒相继叛,势且相合,安期督将吏捕斩殆尽。徙河东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郞中,徙江、淮发运使,⼊为三司户部副使。会元昊纳款,西边罢兵,命往陕西与诸路经略安抚司议损边费,颇奏省吏员及汰边兵之不任役者五万人。擢天章阁待制,遂为陕西都转运使。徙河北,进兵部郞中。 时竦为枢密使,为请还所迁官,丐淮、浙一郡。复以为工部郞中、江淮发运使,徙知永兴军。进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郞中、知渭州。简弓箭手,得骁勇万人为步兵,骑又半之,教以战阵法,由是土兵胜他路。又籍塞下闲田,募人耕种,岁得⾕数万斛,以备振发,名曰贷仓。 迁右谏议大夫,进枢密直学士,徙延州。未至,丁⽗忧。服除,辞所进职,复为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提举集禧观。以学士复知延州,州东北阻山,无城郭,虏骑尝乘之。安期至,即大筑城。时方暑,士卒有怨言,安期益令广袤计数百步,令其下曰:"敢言者斩。"躬自督役,不逾月而就。元昊请画疆界,朝廷 ![]() 安期虽乘世资,颇以才自厉,朝廷数器使之,然无学术,而求⼊侍经筵,为世所讥。其奉养声伎,不减其⽗云。 论曰:王钦若、丁谓、夏竦,世皆指为奷琊。真宗时,海內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顺不暇,而封禅之议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所谓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 ![]() ![]() 译文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他的⽗亲王仲华,陪着祖⽗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暴涨,迁家居⻩鹤楼,汉 ![]() 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升任秘书省秘书郞、监庐州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当时毋宾古任度支判官,曾谈论说:“天下百姓拖欠赋税,从五代至现在,执法官不停地责罚,百姓精疲力尽不能承受了。我要启奏皇上蠲免它。”王钦若命官吏一晚校理出数目,第二天上奏皇帝,真宗大吃一惊,说:“先帝竟然不知道吗?”王钦若缓缓说:“先帝当然知道这些,大概是留给皇上收揽民心呵。”当天下令蠲免百姓所欠一千多万,释放囚徒三千多人。真宗愈加器重王钦若,诏他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知制诰,召他任翰林院学士。蜀地寇盗王均刚被平定,王钦若出任西川安抚使。他所到之处询问囚犯,自死罪以下的减罪不等,凡列举对国家有利的事,大多均实行,王钦若回朝,被授给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郊祀之恩,又兼任给事中。 河 ![]() ![]() ![]() ![]() 祁睿本是亳州的小吏,虽然跟随王钦若很久,而其名字仍隶属亳州。王钦若于是说:“过去我家没有祁睿,僧惠秦也不在我的门下。”真宗正厚待王钦若,命令邢籨、阎承翰等人在太常寺另外审讯。任懿改口说他 ![]() 景德初年(1004),契丹⼊侵,真宗将亲征澶渊。王钦若亲自请求北行,他以工部侍郞、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真宗亲自设宴送他前往任职。王钦若平素与寇准不和,等到回朝,他累次上表愿解去参知政事,罢为刑部侍郞、资政殿学士。不久又判尚书都省,修纂《册府元⻳》,有褒奖赞扬的地方,王钦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首位向皇帝谢恩,在出现差错有所责问时,王钦若告诫属吏要他只说是杨亿下面的人做的,他所作所为大都是如此。年中,他改任兵部侍郞,升为大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起初,王钦若罢职,真宗为他设置资政殿学士以宠爱他,寇准把他的等级定在翰林学士下面。王钦若向真宗诉说,真宗又为他增加“大”字为大学士,其等级承圣旨定为上等。王钦若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纂国史。 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王钦若任封禅经度制置使兼兖州通判,任天书仪卫副使。此前,真宗曾梦见神人说:“赐天书于泰山。”就悄悄告诉了王钦若。王钦若于是说,六月甲午⽇,木匠董祚在醴泉亭北边看见⻩⾊的绢书在草地上,上面有字不认识。皇城官吏王居正看见上面有御名,报告了这事。王钦若得到天书后,备办着威严的仪式捧着它走到社首,跪着授给宦官,宦官捧着它飞驰进献真宗。真宗来到含芳园恭 ![]() ![]() 马知节同王钦若在枢密院,一向厌恶王钦若,议论政事意见不同。恰逢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人上奏平蛮之功,王钦若很久还没批决,马知节于是当面诋毁王钦若的短处,两人在真宗面前争辩。及催促论功行赏,王钦若遂擅自授王怀信等人以官职,因此获罪,王钦若被罢免枢密使,逢一⽇、五⽇朝见皇帝。改任刻⽟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后又升任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向皇上进献⽟皇尊号,升任尚书右仆 ![]() ![]() 宋仁宗赵桢为皇太子,亲自以王钦若为东宮老师的名义保请他归朝,又任资政殿大学士。真宗诏令王钦若每天去资善堂为皇太子侍讲。正好辅臣兼任三少,王钦若以自己官品⾼请求调换他职,被授职司空,不久授任山南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王钦若与宰相丁谓不和,以疾病请求到京城就医治疗,朝廷没答复。王钦若叫儿子王从益传文河南府,带病回到京城。丁谓说王钦若擅离职守,命御史中丞薛映到他住宅追究。王钦若惶恐认罪,被降职为司农卿,分管南京,削夺王从益一级官职。 宋仁宗登帝位,王钦若改任秘书监,被起用为太常卿、濠州知州,以刑部尚书衔知江宁府。仁宗曾作书法飞⽩体,恰巧王钦若有奏折到,仁宗就大书“王钦若”三字。此时,冯拯生病,皇太后有再次拜王钦若为宰相之意,就拿着仁宗所书三字的纸放在盛汤药的盒子里,派宦官携带着赐给王钦若,且口头宣示召见他。至国都门却没有人知道。朝见后,再授王钦若为司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清昭应宮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仁宗皇帝当初亲临朝政,王钦若说平常百官升迁,都有固定的制度,作《迁叙图》献上。《真宗实录》编成,王钦若进升司徒,因郊祭之恩,被封冀国公。知邵武军吴植生病,请求外调,通过殿中丞余谔用⻩金送给王钦若,尚未送到,而吴植又派小吏到王钦若家里询问此事。王钦若执拿他们送官府。吴植、余谔都坐罪贬官。起初,王钦若安抚西川,吴植任新繁县尉,王钦若曾荐举他。至此,王钦若也应当按失察判罪,仁宗下诏不予追究。王钦若兼任译经使,刚去传法院,感染疾病急忙回家。仁宗亲临慰问,赏赐银五千两。王钦若死后,朝廷赠他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且录用他的亲属以及他所亲信的人二十多个。宋开国以来,宰相蒙受恤恩,没有能与王钦若相比的。 王钦若曾说:“我小时候经过圃田,晚上起来看天空,红⾊的花纹变成‘紫微’两字。后来出使蜀地,到褒城道中,遇见异人,他告诉我将来位至宰相。他离去后,看他刺的字,就是唐朝宰相裴度。”王钦若富贵后,于是喜好神仙之事,常常按道家科仪建坛场用以敬神,用红笔写“紫微”二字陈放在坛上。向皇帝上表修建裴度祠于圃田,授官给裴度后裔子孙,亲自撰文以记录裴度的事迹。 宋真宗封禅泰山,祭祀汾 ![]() 王钦若体形矮小,脖子上长有赘瘤,当时人称之为“颈瘤宰相”然而他智力权术超过其他人,每当朝廷有所建造,他能委屈迁就,以便符合皇帝的心意。他的 ![]() ![]() 王钦若的儿子王从益,死前任赞善大夫,被追赠进士及第。后没有儿子,以叔叔的儿子作为后代。 丁谓,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他年轻时与孙何友善,一起把文章蔵在袖子里拜见王禹翶,王禹翶很惊奇重视他们,认为从唐朝韩愈、柳宗元以后,二百年才有这等创作。世人称他们为“孙、丁”淳化三年(992),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过一年,他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他回朝后,上奏茶盐的利弊,于是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峡州路少数民族 ![]() 起初,王均反叛朝廷,朝廷调遣施、黔、⾼、溪州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反叛朝廷。丁谓到此,召集少数民族酋长,开导晓谕他们,且说皇帝有诏赦免不杀他们。酋长感 ![]() ![]() ![]() 景德四年(1007),契丹⼊侵河北,宋真宗亲征澶渊,任丁谓为郓州知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契丹侵⼊內地,百姓惊惧混 ![]() 大中祥符初,朝廷商议封禅,没定下来,宋真宗问此行的经费情况,丁谓答以“大概估计有多余”,封禅之事才定下来。于是诏令丁谓任计度泰山路粮草使。起初,朝廷商议在靠近宮城的⼲地营建⽟清昭应宮,真宗左右有进谏反对的。真宗召丁谓询问,丁谓回答:“皇上拥有天下的财富,修建一宮奉侍上帝,况且是用以祈求皇嗣。群臣中有阻止皇上的,希望用此理由辩论他们。”王旦秘密上疏进谏,真宗按丁谓所回答的告诉他,王旦不再敢说什么了。真宗于是以丁谓任修⽟清昭应宮使,又任天书扶侍使,升任给事中,实授官三司使。祭祀汾 ![]() ![]() ![]() 天禧初年,他调任保信军节度使,天禧三年(1019),他以吏部尚书官衔恢复参知政事。这年,祭天于南郊,辅佐大臣一同升官。先例,曾为宰相而授官枢密使,才得升任仆 ![]() 此后真宗诏皇太子赵祯听政,皇后在內裁决发令,以二府兼任东宮官职,于是丁谓加官门下侍郞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已经先兼任少傅,丁谓就增兼中书侍郞兼尚书左丞。先例,左右丞不由两省的侍郞兼任,而丁谓企图特以此抑制李迪。丁谓所亲善的林特,从宾客改任詹事,丁谓想引荐他任枢密副使兼宾客,李迪坚持不答应,因而大骂李迪。李迪就⼊见皇帝,斥责丁谓奷琊违法之事,愿与丁谓一起 ![]() ![]() 宋仁宗登帝位,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次贬官,丁谓取皇帝诏书草稿改为“:当恶徒⼲预朝纲之际,接着就是先王避开安乐的开始,遭遇这种令人震惊的事,终于陷⼊严重的状况。”凡是与寇准友好的,全部放逐之。当时二府定夺商议,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这获得皇帝同意后,而丁谓暗中 ![]() 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他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堂之地。夏守恩带领工匠数万人穿凿该地,土石相互占一半,众人的议论一天比一天大,害怕不能成功,做到半途停下来,上奏请示。丁谓包庇雷允恭,故意拖着不作处理。內侍⽑昌达从山陵下回来,把这事奏报皇帝,皇帝诏问丁谓,丁谓才请求派使者去调查。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原先那块地,于是诏令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派王曾反复视察,遂诛杀雷允恭。 几天后,太后与仁宗皇帝坐在承明殿,召冯拯、曹利用等人晓谕说“:丁谓任宰相,竟然与宦官 ![]() ![]() 先前,女道士刘德妙,曾以巫师⾝份出⼊丁谓家中。丁谓事败,官府逮捕刘德妙,內侍审讯她,刘德妙全部 ![]() 丁谓机智敏捷有才智计谋, ![]() ![]() 宋真宗时营造宮观,上奏吉祥灾异之事,多为丁谓与王钦若发起的。起初,商议营建昭应宮,预料工作需二十五年,丁谓下令夜以继⽇地⼲,每绘一壁要供应两只蜡烛,七年就建成昭应宮。真宗逝世,商议草拟遗诏,军国大事同时要取得皇太后处理同意,丁谓就增加“权”字;等到太后称制听政,他又主张每月送钱充作后宮用,从此太后很厌恶他,由于雷允恭事件就一起审查丁谓前后欺君蒙骗之事而放逐他。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浮屠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几万字。他家人寓居洛 ![]() ![]() ![]()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亲夏承皓,太平兴国初年,上呈《平晋策》,补为右侍噤,隶属大名府。契丹⼊侵內地,夏承皓由小路发兵,晚上与契丹遭遇,力战死在战场,赠崇仪使,录用夏竦为润州丹 ![]() 夏竦资质明敏,喜好读书,从经史、家百、 ![]() ![]() 夏竦娶杨氏为 ![]() 夏竦智才过人,急于升官,喜 ![]() ![]() 太后去世,夏竦被罢免为礼部尚书、知襄州,改任颍州。京东连年灾荒,移任青州兼安抚使,过了一年,被解除安抚使,升任刑部尚书,移应天府。宝元初年,夏竦以户部尚书的⾝份⼊为三司使。赵元昊反叛,授任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听任全权处理。移任忠武军节度使、泾州知州。返回,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升宣徽南院使。与陈执中论军事意见不一致,诏命夏竦移屯。。州。 开始,夏竦在泾州,朝廷派庞籍前来计议事情。夏竦上奏说: “近来,李继迁背叛,屡次⼊侵朔方。至道初年,洛 ![]() ![]() “然而拓跋的境地,自从灵武陷没之后,银州、绥州割让放弃以来,假借朝廷威灵,其所役使的部属不过是河外小羌而已。何况赵德明、赵元昊相继猖獗,以李继迁困窘局促,与元昊富实相比,情势可知了;以先朝累胜的士兵,与当今关东军队比较,勇敢怯弱可知了;以兴国习战的军队,与沿边没有尝试过的军队相比,优劣可知了;李继迁伏匿在平夏,元昊聚集在河外,地理形势可知了。如果分兵深⼊,军粮供给不上,军队行进在敌人境內,有利于速战。倘若前进则敌人避开其锋锐,后退则敌人尾追其后,劳师费粮,这是很担心的事。如果穷其巢⽳,必须渡过大河,长船巨舰,不是仓卒可以备办的。如果用浮桥牵引,军队联络而前进,我军渡到一半,敌人乘势掩击,不知有什么谋略可以抗击抵御?我认为不比较主客之利,不计较攻守之便,而议论追讨,这不是良策。” 因而条陈上奏十事。当时边疆大臣多建议征讨,朝廷趋向这一观点,但夏竦说出师不适宜。不久诏令以泾原、。。延两路军队进讨,恰逢元昊有意请求投诚,范仲淹请求留下。。延军队,由于这样泾原军队也没有出征。国中的军队,始终没有出边塞。 夏竦上奏十事:一、教习強弩作为奇兵;二、笼络归附的羌人作为屏障;三、诏令口角厮口罗⽗子协力破敌;四、估计地形险易远近、栅砦多少、军士勇敢怯弱情况,而增减屯驻军队;五、诏令各路互相应援;六、招募当地人为兵,每州各一二千人,以代替东兵;七、增置弓手、壮丁、猎户以备城池守御;八、凡是边地小砦,不要蓄积粮草,敌人攻得急,就放弃小砦⼊保大砦,以保存兵力;九、关中百姓因受牵连及犯过错的,允许他们纳粟赎罪,一斤铜为五斗粟,以赡给边地财计;十、减少所有边地的冗兵、冗官及减少骑兵,以宽舒运输。当时颇采用了他的建议。 其招募当地人为兵,命令下达但杨偕奏说“:西兵比李继迁时增加了十分之七八,县官为供给所困扰,现在州又增加一二千人,那么一年费用无可计量;如果训练教习土兵,使之精锐,选任将帅,寻求方略,自然会以少击众,以一当百了。夏竦说‘土兵训练可以代替东兵’,这是空话。自从赵德明投诚以来,东兵还不可替,何况今天呢?”朝廷传送给夏竦议论,夏竦奏:“陕西防秋的弊端,不比东兵严重,不习惯登⾼,不耐寒冷暑热,骄横懦弱相习,廪给很丰厚。土兵宜于习俗,各护卫乡土,山川道路,他们都素来知道,每年节省粮草巨万。而且收聚百姓,避免因饥饿为盗贼,代兵东归,以护卫京城,这是万代之利。杨偕想要以少击众,这大概是空话。” 杨偕又奏说: “自古以来将帅深⼊敌境,霍去病只率领轻骑八百,直弃大将军几百里出战,斩杀捕获超过己方的伤亡数;又率领一万骑兵越过乌韡,征讨。。仆,经过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合兵 ![]() ![]() “夏竦说土兵各护乡土,自古兵有九地,士兵近家,叫作散地,这是说其易于离散。但以近事来说,。。门祗候王文恩出师败北,而土兵都流窜逃走,只有东兵二百人,杀死敌兵很多。因此知兵的強弱,不在于东西,在于将领有谋略与没有谋略而已。现在边郡参用东兵、土兵,如果全部废除东兵,也不是计谋。古人有言‘:不是陇西的百姓有勇敢怯懦,而是将领官吏的管束巧妙笨拙不同。’现在防守边地的东兵,每人每月受米七斗五升,土兵二石五斗,而夏竦说东兵廪给最为丰厚,这是又不知之甚。说招募土兵训练以代替东兵,而且土兵几万,必须募⾜训练即使是三二年未必见成效,兵精还恐怕逃奔,难道有一下子加以训练而能取胜的吗?” 夏竦的建议于是被停止。 夏竦向来意在朝廷,等到委任以西部边事,很是犹豫观望,又几次请求解除兵权。改判河中府,移任蔡州。庆历年中,召用为枢密使。谏官、御史 ![]() ![]() ![]() 夏竦到达都城城门时,皇帝封送弹劾的奏疏给他看,到亳州后,他上书万言自我辩护。再授任宣徽南院使、河 ![]() 请求分河北为四路。亲事官晚上进⼊噤中,想要作 ![]() 夏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于一时,朝廷大典策书屡次让他执笔。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到晚上用手指画在⽪肤上。有文集一百卷。他任州郡长官有治绩,喜 ![]() ![]() ![]()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