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5196 |
上一章 三十五卷 下一章 ( → ) | |
掌禹锡 苏绅 王洙(子钦臣)胥偃 柳植 聂冠卿 冯元 赵师民 张锡 张揆 杨安国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中进士第,为道州司理参军。试⾝言书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郞、通判并州。擢知庐州,未行,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禹锡奏谓:"使贪使愚,用兵之法也。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则莫敢荐矣。材武者孰从而进哉?"后遂更其法。 出提点河东刑狱。杜衍荐,召试,为集贤校理,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历三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国子监。历判司农、太常寺。数试考开封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士子惮之,目为"难题掌公"。迁光禄卿,改直秘阁。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御中劾禹锡老病不任事,帝怜其博学多记,令召至中书,示以弹文。禹锡惶怖自请,遂以尚书工部侍郞致仕,卒。 禹锡矜慎畏法,居家勤俭,至自举几案。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奏对帝前,王洙推其稽考有劳,赐三品服。及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载药石之名状为《图经》。喜命术,自推直生⽇,年庚寅,⽇乙酉,时壬午,当《易》之《归妹》、《困》、《震》初中末三卦。以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推之,卦得二十五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约半,禄秩算数,尽于此矣。著《郡国手鉴》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好储书,所记极博,然迂漫不能达其要。常乘驽马,⾐冠污垢,言语举止多可笑,僚属或慢侮之,过闾巷,人指以为戏云。 苏绅,字仪甫,泉州晋江人。进士及第。历宜、复、安三州推官,改大理寺丞。⺟丧,寓扬州。州将盛度以文学自负,见其文,大惊,自以为不及,由是知名。再迁太常博士,举贤良方正科,擢尚书祠部员外郞、通判洪州,徙扬州。归,上十议,进直史馆,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时众星西流,并代地大震,方舂而雷,诏求直言,绅上疏极言时事。 安化蛮蒙光月率众寇宜州,败官军,杀钤辖张怀志等六人。绅上言曰: 国家比以西北二边为意,而鲜复留意南方,故有今⽇之患,诚不可不虑也。臣顷从事宜州,耝知本末。安化地幅员数百里,持兵之众,不过三四千人。然而敢肆侵扰,非特恃其险绝,亦由往者守将失计,而国家姑息之太过也。 向闻宜州吏民言,祥符中,蛮人 ![]() 臣观蛮情,所恃者地形险阨,据⾼临下,大军难以并进。然其壤土硗确,资蓄虚乏,刀耕火种,以为餱粮。其势可以缓图,不可以速取;可以计覆,不可以力争。今广东西教阅忠敢澄海、湖南北雄武等军,皆惯涉险阻。又所习兵器,与蛮人略同。请速发诣宜州策应,而以他兵代之。仍命转运使备数年军食,今秋、冬之 ![]() ![]() 仍诏旁近诸蛮,谕以朝廷讨叛之意,毋得相为声援;如获首级,即优赏以金帛。计若出此,则不越一年,逆寇必就殄灭。况广西溪峒、荆湖、川峡蛮落甚多,大抵好为 ![]() 朝廷施用其策,遣冯伸己守桂州经制之,蛮遂平。 又陈便宜八事: 一曰重爵赏。先王爵以褒德,禄以赏功,名以定流品,位以民才实。未有无德而据⾼爵,无功而食厚禄,非其人而受美名,非其才而在显位者。不妄与人官,非惜宠也,盖官非其人,则不肖者逞。不妄赏人,非爱财也,盖实非其人,则徼幸者众。非特如此而已,则又败国伤政,纳侮诒患。上⼲天气,下戾人心,灾异既兴,妖孽乃见。故汉世五侯同⽇封,天气⾚⻩,及丁、傅封而其变亦然。杨宣以为爵土过制,伤 ![]() 二曰慎选择。今內外之臣,序年迁改,以为官滥,而复有论述微效,援此希进者。朝臣则有升监司,使臣则有授横行。不问人材物望,可与不可,并甄禄之。不三数年,坐致清显。如此不止,则异⽇必以将相为赏矣。 三曰明荐举。今有位多援亲旧,或迫于权贵,甚非荐贤助国,为官择人之道。若要官阙人,宜如祖宗故事,取班簿亲择五品以上清望官,各令举一二人,述其才能德业,陛下与执政大臣,参验而擢之。试而有效,则先赏举者,否则黜责之。如此,则人人得以自劝。又选人条约太严。旧制,三人保者,得选京官,今则五人。旧转运使、提点刑狱率当三人,今止当一人。旧大两省官岁举五人,今才举三人;升朝官举三人,今则举一人。旧不以在任及所统属皆得奏举,今则须在任及统属方许论荐。驱驰下僚,未免有贤愚同滞之 ![]() 四曰异服章。朝班中执技之人与丞郞清望同佩金鱼,內侍班行与学士同服金带,岂朝廷待贤才、加礼遇之意?宜加裁定,使采章有别,则人品定而朝仪正矣。 五曰适才宜。古者自⻩、散而下,及隋之六品,唐之五品,皆吏部得专去留。今审官院、流內铨,则古之吏部;三班院,古之兵部。不问官职之闲剧,才能之长短,惟以资历深浅为先后,有司但主簿籍而已。 ![]() 六曰择将帅。汉制边防有警,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唐室文臣,自员外、郞中以上,为刺史、团练、防御、观察、节度等使,皆是养将帅之道,岂尝限以文武?比年设武举,所得人不过授以三班官,使人监临, ![]() 七曰辨忠琊。夫忠贤之嫉奷琊,谓之去恶,恶不去则害政而伤国。奷琊陷忠良,谓之蔽明,明不蔽,则无以稔其慝而肆其毒矣。忠琊之端,惟人主深辨之。自古称帝之圣者,莫如唐尧,然而四凶在朝,圮毁善类。好贤之甚者,莫如汉文,然而绛、灌在列,不容贤臣。愿监此而不使誉毁之说得行,爱憎之徒逞志,则忠贤进而琊慝消矣。 八曰修预备。国家承平,天下无事将八十载,民食宜⾜而不⾜,国用宜丰而未丰,甚可怪也。往者明道初,虫螟⽔旱,几遍天下。始之以饥馑,继之以疾疫,民之转流死亡,不可胜数。幸而比年稍稔,流亡稍复,而在位未尝留意于备预之道,莫若安民而厚利,富国而⾜食。 ![]() ![]() ![]() ![]() 书奏,帝嘉纳之。进史馆修撰,擢知制诰,⼊翰林为学士。再迁尚书礼部郞中。 王素、欧 ![]() ![]() ![]() ![]() 绅锐于进取,善中伤人。 ![]() ![]() 绅博学多知,喜言事。尝请罢连⽇视朝,复唐制朔望唤仗⼊阁,间开便殿,延对辅臣;宽制举科格,以收才杰;选命谏员,勿侵御史职事。赵元昊反,请诏边帅为⼊讨之计,且曰:"以十年防守之费,为一岁攻取之资;不尔,则防守之备,不止于十年矣。"又曰:"今边兵止备陕西,恐贼出不意窥河东,即麟、府不可不虑,宜稍移兵备之。鄜、延与原州、镇戎军,皆当贼冲,而兵屯从寡不均。或寇原州、镇戎军,则鄜、延能应援。陕西屯卒太多,永兴为关、陇 ![]() 绅与梁适同在两噤,人以为险诐,故语曰:"草头木脚,陷人倒卓。"子颂,别有传。 王洙,字原叔,应天宋城人。少聪悟博学,记问过人。初举进士,与郭稹同保。人有告稹冒祖⺟禫,主司 ![]() ![]() 后调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厚遇之,荐为府学教授。召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校《史记》、《汉书》,擢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为天章阁侍讲。专读宝训、要言于迩英阁。累迁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预修《崇文总目》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郞。修《国朝会要》,加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坐赴进奏院赛神与女 ![]() 会贝卒叛,州郡皆恟々,襄佐史请罢教阅士,不听。又请毋给真兵,洙曰:"此正使人不安也。"命给库兵,教阅如常⽇,人无敢哗者。 徙徐州。时京东饥,朝廷议塞商胡,赋楗薪,输半而罢塞。洙命更其余为⾕粟, ![]() 帝将祀明堂,宋祁言:"明堂制度久不讲,洙有《礼》学,愿得同具其仪。"诏还洙太常,再迁兵部员外郞,命撰《大飨明堂记》。除史馆修撰,迁知制诰。诏诸儒定雅乐,久未决。洙与胡瑗更造钟磬,而无形制容受之别。皇祐五年,有事于南郊,劝上用新药,既而议者多非之,卒不复用。 夏竦卒,赐谥文献。洙当草制,封还其目曰:"臣下不当与僖祖同谥。"因言:"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虽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谥竦文庄,而溥、得象皆易谥。 尝使契丹,至靴淀。契丹令刘六符来伴宴,且言耶律防善画,向持礼南朝,写圣容以归, ![]() ![]() 尝言天下田税不均,请用郭谘、孙琳千步开方法,颁州县以均其税。贵妃张氏薨,治丧皇仪殿,追册温成皇后。洙钩摭非礼, ![]() ![]() 既而洙以兄子尧臣参知政事,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罢一学士,换二学士且兼讲读,前此未尝有也。是岁,京东、河北秋大稔。洙言:"近年边籴,增虚价数倍,虽复稍延⽇月之期,而终偿以实钱及山泽之物,以致三司财用之蹙。请借內蔵库噤钱,乘时和籴京东、河北之粟,以供边食,可以坐纾便籴之急。"又言:"近时选谏官、御史,凡执政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且士之饬⾝励行,稍为大臣所知,反置而不用,甚可惜也。"及得疾逾月,帝遣使问:"疾少间否,能起侍经席乎?"时不能起矣。 洙泛览传记,至图纬、方技、 ![]() ![]() 钦臣字仲至,清亮有志 ![]() ![]() 钦臣平生为文至多,所 ![]()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开见其所为文曰:"异⽇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湖、舒二州,直集贤院、同判吏部南曹、知太常礼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 与御史⾼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郞、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林特知许州,辟通判州事,徙知汉 ![]() 忻州地震,偃以为:"地震, ![]() ![]() ![]() 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坐系者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咎,请从未减,奏可。西塞用兵,士卒 ![]() ![]() 偃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以予族人。初,天下职田,无⽇月之限,而赴官者多以前后为断。偃请⽔陆田各限以月,因著为令。尝与谢绛受诏试中书吏,而大臣有以简属偃者,偃不敢发视,亟焚之。欧 ![]() ![]() 子元衡,有学行,能自立,为尚书都官员外郞,并其子茂谌咸早卒。偃 ![]() ![]() 柳植,字子舂,真州人。少贫,自奋为学,从祖开颇器之。举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滁州。迁著作郞、直集贤院、知秀州。除三司度支判官,出知宣州。擢修起居注、知制诰。求知苏州,徙杭州,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郞中。召还,为翰林学士,迁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既而以疾辞,改侍读学士、知邓州。迁给事中、移颍州。 先是,张海、郭邈山叛京西,攻掠县镇,而光化卒邵兴亦率其徒作 ![]() 植平居畏慎,寡言笑,所至官舍,蔬果不辄采,家无长物,时称其廉。 聂冠卿,字长孺,歙州新安人。五世祖师道,杨行密版奏,号问政先生,鸿胪卿。冠卿举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杨亿爱其文章,于是大臣 ![]() 再迁太常博士,复集贤校理。言:"天下旬奏狱,虽笞、杖并覆,而徒、流不系狱者乃不以闻,非所以矜慎刑罚之意。请自今罢覆笞、杖罪,自徒以上虽不系狱,亦奏覆。"从之。判登闻鼓院,历开封府判官、三司盐铁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累迁尚书工部郞中。 初,翰林侍讲学士冯元修大乐,命冠卿检新阅事迹。又预选《景祐广乐记》,特迁刑部郞中、直集贤院。以兵部郞中、知制诰判太常礼院,纠察刑狱。奉使契丹,其主谓曰:"君家先世奉道,子孙固有昌者。"尝观所著《蕲舂集》,词极清丽,因自击球纵饮,命冠卿赋诗,礼遇甚厚。还,同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翰林为学士。⺟亡,起复,判昭文馆。未几,兼侍读学士。 冠卿每进读《左氏舂秋》,必引尊王黜霸之义以讽。一⽇,坠笏上前,帝悯冠卿丧毁羸瘠,既退,赐噤中汤剂。未几,告归葬亲,至扬州卒。诏以其弟太常博士世卿通判宣州。初,世卿监延丰仓,掘地得古砖,有隶书字,半漫灭。其可辨者云:"公先世饵霞栖云,⾼尚不仕,累石于江滨。"又云:"昭王大丞相聂。"又云:"⽔龙夜号,夕 ![]() 冠卿嗜学好古,手未尝释卷,尤工诗,有《蕲舂集》十卷。 论曰:学士大夫异于众人者,以 ![]() 冯元,字道宗。⾼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邴,广南平,⼊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 ![]() 时诏流內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琊?"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 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地天为《泰》者,以天地之气 ![]() 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舂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 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郞,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判登闻检院、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內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 明道元年,当监护宸妃葬事。及帝亲政,追册宸妃为庄懿皇后,改葬永定陵。既发圹而流泉沮洳,言者以监护不职,罢翰林学士、知河 ![]() 元 ![]() 初,七岁,方读《易》,每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呑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人。九岁能属文,举进士第,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师民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夏竦尤所奇重,称为"盛德君子",论其文行,愿回两子恩,授以京秩。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更天平军节度推官。 年五十来京师,近臣张观、宋郊、王尧臣、庞籍、韩琦、明镐列荐,为国子监直讲,兼润、冀二王宮教授。改著作佐郞、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迁宗正丞。 会赵元昊反,罢进讲。师民上书陈十五事:一曰咨辅相,二曰命将帅,三曰柬侍从,四曰择守宰,五曰治军旅,六曰修边防,七曰求谏诤,八曰延讲诵,九曰⾰贡举,十曰久官政,十一曰谨财用,十二曰不遗年,十三曰容诽谤,十四曰除忌讳,十五曰慎出令。因献《劝讲箴》。明年舂,帝遂御 ![]() ![]() 尝讲《诗》"如彼泉流",曰:"⽔之初出,喻王政之发。顺行则通,通故清洁;逆 ![]() 后讲《论语》,问"修文德",曰:"文者,经天纬地之总称。君人之道,抚之以仁,制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皆是。"帝曰:"然其所先者,无若信也。"曰:"信者,天下之大本,仁义礼乐,皆必由之,此实至道之要。"复问"钻燧改火",曰:"古之圣王,举动必顺天时,所以四时变,火随木⾊。近世渐务苟简,以为非治具而遂废之,至其万事皆不如古。"又问:"子夏、子张所言 ![]() 他⽇读《汉记》,问长安城,众莫能知,共推师民。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帝悦曰:"何其所记如此!"在经筵十余年,甚见器异。尝盛夏属疾家居,帝飞⽩书团扇为"和平"字,赐以寄意。 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帝自写诗宠行,目以"儒林旧德"。将行,上疏曰: 近睹太 ![]() ![]() ![]() ![]() ![]() ![]() ![]() ![]() ![]() ![]() ![]() 凡天之示象,由人君有失,不然,则下蔽其上。古人君之失,不过暴 ![]() 三迁刑部郞中,复领宗正,卒。 师民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幼丧⽗,哀感,不畜婢妾,年四十四始婚。志尚清远,专以读书为事。 ![]() ![]() 张锡,字贶之,其先京兆人。曾祖山甫,尝从唐僖宗⼊蜀,蜀平,徙家汉 ![]() 王清昭应宮灾,连系甚众。锡言:"天灾反以罪人,恐重天怒,愿修德以应之。"会论者众,狱遂解。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改尚书兵部员外郞,还判度支勾院,为京东转运使。淄、青、齐、濮、郓诸州人冒耕河壖地,数起争讼。锡命籍其地,收租绢岁二十余万,讼者亦息。判盐铁勾院,为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召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权知谏院,安抚利、夔路。历度支、盐铁副使。丧⺟,起复,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累迁右司郞中,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迁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进翰林侍读学士、判太常寺、国子监。卒,赠尚书工部侍郞。 锡淳重清约,虽贵,奉养如少 ![]() 张揆字贯之,其先范 ![]() ![]() ![]() ![]() 揆 ![]() 杨安国字君倚,密州安丘人。⽗光辅,居马耆山,学者多从受经,州守王博文荐为太学助教。孙奭知兖州,又荐为太常寺奉礼郞,州学讲书。既而奭与冯元荐安国为国子监直讲,并召光辅至。仁宗命说《尚书》,光辅曰:"尧、舜之事,远而未易行,愿讲《无逸》一篇。"时年七十余矣,而论说明畅。帝悦, ![]() 安国《五经》及第,为枝江县尉,后迁大理寺丞。光辅教授兖州,请监兖州酒税,徙监益州粮料院,⼊为国子监直讲,景祐初,置崇政殿说书,安国以国子博士预选。久之,进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遂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进翰林侍讲学士,历判尚书刑部、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累迁给事中。年七十余,卒,赠尚书礼部侍郞。 安国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引喻鄙俚,世或传以为笑。尤喜纬书及注疏所引纬书,则尊之与经等。在经筵二十七年,仁宗称其行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 尝讲《易》至《鼎卦》,帝问:"九四象如何?"安国对:"九四上承至尊,上应初爻,行重非据,故折⾜覆餗。亦犹任得其人,则虽重可胜,非其人,必有颠覆之患。"帝称善。又尝讲《周官》至"大荒大札,则薄征缓刑",因进言曰:"古所谓缓刑,乃贳过误之民尔。今众持兵仗取民廪食,一切宽之,恐无以噤奷。"帝曰:"不然,天下皆吾⾚子,迫于饿莩。至起为盗。州县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杀之。不亦甚乎。"尝请书《无逸篇》于迩英阁之后屏,帝曰:"朕不 ![]() 论曰:冯元质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风,欧 ![]() 部分译文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考取进士,任道州司理参军。参加修⾝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改任大理寺丞,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郞、并州通判。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还未赴任,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当时正议论出兵,掌禹锡借引历史说周宣王近讨是正确的,汉武帝远攻匈奴是失策;并献计增加步兵,裁减骑兵。旧法律规定,推荐边疆守将,如果被推荐者贪赃犯法,推荐者也会连坐治罪。掌禹锡上奏说“:使用贪心的人还是用愚蠢的人,那是用兵的方法。如果推荐守边官吏还必须负责他的品节,则没人敢推荐了。那些有才⼲本领的人又怎么出来为国效力呢?”后来朝廷便修改了这一法律。 后调出朝廷,任提点河东刑狱。因杜衍推荐,被召回朝受考核,任集贤校理,改任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历任三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国子监。又历任判司农、判太常寺。多次主持开封府国学进士试考,他的命题都离奇古奥,书生们都害怕他,称他叫“难题掌公”后升职任光禄卿,改做直秘阁。宋英宗即位后,他从秘书监升做太子宾客。御史弹劾掌禹锡年老多病不能胜任事情,皇帝怜惜他博学多记,下令召他至中书,拿弹劾的奏文给他看。掌禹锡惶恐不安,自己请求辞职,于是以尚书工部侍郞⾝份退休,后去世。 掌禹锡谨小慎微畏惧法律,平时在家勤俭,甚至自己动手搬几案。曾参加修撰《皇。。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在向皇帝汇报时,王洙称赞他在稽查考实方面很有功,他因此被赏赐三品官服。在校正《类篇》、《神农本草》时,他又记载药石的名称形状编著成《图经》。喜 ![]() ![]() 王洙,字原叔,应天府宋城人。少年时聪明博学,学问记忆超过常人。初次考进士时,与郭稹同为一人保荐。有人控告郭稹谎称已为祖⺟服完丧,负责保荐的人想将王洙从连坐中解脫出来,召见王洙对他说:“我不再保荐你了,你可以换一个保荐人。”王洙说:“你仍保荐我,我不愿换人。”结果与郭稹都被取消参试资格。后再次参加试考,考取进士甲科,补任舒城县尉。因审查县民钟元杀 ![]() 后调任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时,对王洙非常礼遇,推荐他做府学教授。后被召到京城任国子监说书,不久改任国子监直讲。校订《史记》、《汉书》,升任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后任天章阁侍讲,专门在迩英阁阅读皇帝的宝训、要言。积功升任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参加《崇文总目》修撰,书成后升尚书工部员外郞。修撰《国朝会要》,加级任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因犯在赴进奏院赛神会时与 ![]() 这时正好贝州士兵叛 ![]() ![]() ![]() ![]() 调任徐州知州。当时京东饥荒,而朝廷讨论决定噤止经商的胡人,并收柴草充税,但仅送了一半柴草作税时,朝廷又取消噤令。王洙下令将剩余一半用⾕粟来 ![]() 皇帝将要在明堂举行祭祀,宋祁说:“明堂制度很久没人讲,王洙深通《礼》学,希望能与他共同准备祭典的礼仪。”皇帝下诏将王洙调回太常寺,再迁兵部员外郞,命他撰写《大飨明堂记》。后受任史馆修撰,升任知制诰。朝廷下令儒家学者制定雅乐,很久没有决定。王洙与胡瑗新制钟磬,而两人所造的竟在形制容量上都完全相同无异。皇。。五年(1053),朝廷在南郊举行典礼,王洙劝皇上使用新造的乐器,后来很多人都反对,终于没有再用新乐器。 夏竦去世,赐谥号“文献”王洙在草拟制文时,将名称封住退还给皇上说:“臣民不应与僖祖皇帝用同样的谥号。”并进一步说:“从前官吏将王溥谥为‘文献’,将章得象谥为‘文宪’,后者字虽异但音相同,两人的谥号都应改正。”于是太常重新给夏竦谥为“文庄”,而且王溥、章得象都更改谥号。 曾出使契丹,到达⾰华淀。契丹命刘六符来备宴,且说耶律防善长绘画,从前到宋朝访问时,曾画了皇帝的圣像带回来,要拿着这画到王洙所住馆中来。王洙说“:这里不是瞻仰拜见皇上圣像的地方。”刘六符又说他怕这张画像没有画出皇帝的真貌,要派遣耶律防再次前往宋朝为皇帝画一张带回,王洙极力拒绝他。 王洙曾说全国田税不均衡,请朝廷用郭谘、孙琳提出的千步开方法,颁布各州县来平均田税。贵妃张氏去世,在皇仪殿治丧,追册封她为温成皇后。王洙对皇后丧礼的稽考取舍不符合礼制,暗中与內侍宦官石全彬附会当时的事。陈执中、刘沆在中书省,喜 ![]() 后来王洙因为哥哥的儿子王尧臣做了参知政事,被改任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被罢免去一个学士头衔,却换来两个学士头衔而且是侍讲和侍读学士。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年,京东河北一带秋⾕大丰收。王洙上奏说“:近来边区籴进粮食,增报虚价数倍,虽后来又稍微延缓 ![]() ![]() 王洙博览群书,甚至对图纬、方技、 ![]()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