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8160 |
上一章 四十七卷 下一章 ( → ) | |
韩亿(子综) 韩绛(子宗师) 韩维 韩缜(子宗武)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 ![]() 仁宗初,进直史馆、知青州,以司封员外郞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丞。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怈,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三司更茶法,岁课不登,亿承诏劾之,由丞相而下皆坐失当之罚,其不挠如此。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除龙图阁待制,奉使契丹。时副使者,章献外姻也,妄传皇太后旨于契丹,谕以南北 ![]() ![]() 知亳州,召知审刑院,再迁兵部郞中、同判吏部流內铨,以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辰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拜御史中丞,请如唐制,置御史里行。 景祐二年,以尚书工部侍郞同知枢密院事。时承平久,武备不戒,乃请二府各列上才任将帅者数十人,稍试用之。又言武臣宜知兵,而书噤不传,请纂其要授之。于是帝亲集《神武秘略》,以赐边臣。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民间无他噤,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 ![]() ![]() 亿 ![]() ![]() 纲,尚书⽔部员外郞。庆历中,知光化军, ![]() ![]() ![]() ![]() ![]() 综字仲文。荫补将作监主簿,迁大理评事。举进士中第,通判邓州、天雄军。会河溢金堤,民依丘冢者数家百。综令曰:"能济一人,予千钱。"民争 ![]() 使契丹,契丹主问其家世,综言亿在先朝尝持礼来,契丹主喜曰:"与国中通好久,⽗子俱使我,宜酌我酒。"综率同使者五人起为寿,契丹主亦离席酬之, ![]() 殿前指挥使许怀德从妹亡,有别产在 ![]() ![]() 综尝为契丹馆伴使,使者 ![]() 纲子宗彦,字钦圣。荫补将作监主簿。举进士甲科,累迁太常博士。以大臣荐,召试,为集贤校理。历提点京西、京东刑狱。应天府失⼊平民死罪,狱成未决,通判孙世宁辨正之。狱吏当坐法,而尹刘沆纵弗治;宗彦往按举,沆复沮止之。宗彦疏沆于朝,抵吏罪。仁宗舂秋⾼,未有嗣。宗彦上书曰:"汉章帝诏诸怀妊者赐胎养⾕,人三斗,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为令。臣考寻世次,帝八子,长则和帝,而质、安以下诸帝皆其系胄,请修胎养之令。"且曰:"人君务蕃毓其民,则天亦昌衍其子孙矣。"以尚书兵部员外郞判三司盐铁勾院,卒。 综子宗道,历官至户部侍郞、宝文阁待制。 韩绛,字子华。举进士甲科,通判陈州。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有男子冷青,妄称其⺟顷在掖庭得幸,有娠而出生己,府以为狂,奏流汝州。绛言,留之在外将惑众。追责穷治,盖其⺟尝执役宮噤,嫁民冷绪,生一女,乃生青,遂论弃市。 历户部判官。江南饥,为体量安抚使,行便民事数十条;宣州守廖询贪暴不法,下吏寘诸理,民大悦。使还,同修起居注,擢右正言。仁宗谓绛曰:"用卿出自朕,卿凡论事,不宜过 ![]() ⼊內都都知王守忠兼判內侍省,绛言:"判名太重,且国朝以来,未有兼判两省者。"诏自今勿复除。道士赵清贶出⼊宰相庞籍家,以赂败,开封杖流之,道死。绛言籍讽府杀之,籍与尹俱谪去。未几复进,绛力争不得,遂解言职。明年,知制诰,乞守河 ![]() ![]() 帝祷茅山求嗣,绛草祝辞,因劝帝汰出宮人,及限內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皆从之。掖庭刘氏通请谒为奷,绛以告帝。帝曰:"非卿言,朕无由知。"不数⽇,出刘氏及他不谨者。真定守吕溱犯法,从官通章请贳之,绛曰:"法行当自贵者始,更相请援,则公道废矣。"并劾诸请者,溱遂绌。富弼用张茂实掌噤兵,绛言:"人谓茂实为先帝子,岂宜用典宿卫?"不报,阖门待罪,自言不敢复称御史中丞。诏召之,及出,不秉笏穿朝堂,谏官论之,罢知蔡州。 数月,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 ![]() 神宗立,韩琦荐绛有公辅器,拜枢密副使。始请建审官西院,掌武臣升朝者,以息吏奷。神宗尝问天下遗利,绛请尽地力。因言差役之弊,愿更定其法,役议自此始矣。代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王安石每奏事,必曰:"臣见安石所陈非一,皆至当可用,陛下宜省察。"安石恃以为助。熙宁三年,参知政事。夏人犯塞,绛请行边,安石亦请往。绛曰:"朝廷方赖安石,臣宜行。"乃以为陕西宣抚使。既,又兼河东,几事不可待报者,听便宜施行,授以空名告敕,得自除吏。十二月,即军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开幕府于延安。绛素不习兵事,注措乖方,选蕃兵为七军,用知青涧城种谔策, ![]() ![]() ![]() ![]() 元丰元年,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为西太一宮使。六年,知河南府。夏,大雨,伊、洛间民被溺者十五六。绛发廪振恤,环城筑堤,数月,⽔复至,民赖以免。哲宗立,更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为京北留守。河决小吴,都⽔议傍魏城凿渠东趋金堤,役甚棘。绛言:"功必不成,徒耗费国力,而使魏人流徙,非计也。"三奏,讫罢之。元祐二年,请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明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曰献肃。 绛临事果敢,不为后虑。好延接士大夫,数荐司马光可用,终以 ![]() 子宗师,字传道,以⽗任历州县职。既登第,王安石荐为度支判官、提举河北常平。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卒。初,宗师在神宗朝,数赐对,常弗忍去亲侧,屡辞官不拜,世以孝与之。 韩维,字持国。以进士奏名礼部,方亿辅政,不肯试大廷,受荫⼊官。⽗没后,闭门不仕。宰相荐其好古嗜学,安于静退,召试学士院,辞不就。富弼辟河东幕府,史馆修撰欧 ![]() 神宗封淮 ![]() 左、右史阙,英宗访除授例,执政曰:"用馆阁久次及进士⾼第者。"帝曰:"第择人,不必专取⾼科。"执政以维对,遂同修起居注、侍迩英讲。帝初免丧,简默不言。维上疏曰:"迩英阁者,陛下燕闲之所也。侍于侧者,皆献纳论思之臣。陈于前者,非经则史。可以博咨访之义,穷仁义之道,究成败之原。今礼制终毕,臣下倾耳以听⽟音,陛下之言,此其时也。臣请执笔以俟。"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御史吕诲等以濮议得罪,维谏曰:"诲等审议守职,不过 ![]() 颍王为皇太子,兼右庶子。神宗即位,维进言:"百执事各有职位,当责任,若代之行事,最为失体。天下大事不可猝为,人君设施,自有先后。"因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后世礼文之变,以伸规讽,帝皆嘉纳。除龙图阁直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弹宰相韩琦为跋扈,罢为翰林学士。维言:"中丞之言是,宰相安得无罪?若其非是,安得止罢台职?今为学士,是迁也。"参知政事吴奎论陶事,出知青州。维言进退大臣,不当如是。诏迁奎官。维又言:"执政罢免,则为降黜;今复迁官,则为褒进。二者理难并行,此与王陶罢中丞而加学士何以异?"章上,奎还就职。维援前言求去,知汝州。数月,召兼侍讲、判太常寺。 初,僖祖主已迁,及英宗祔庙,中书以为僖祖与稷、契等,不应毁其庙。维言:"太祖戡定大 ![]() ![]() 枢密使文彦博求去,帝曰:"密院事剧,当除韩维佐卿。"明⽇,维奏事殿中,以言不用,请郡。帝曰:"卿东宮旧人,当留以辅政。"对曰:"使臣言得行,贤于富贵;若缘攀附旧恩以进,非臣之愿也。"遂出知襄州,改许州。 七年二月,召为学士承旨。⼊对,帝曰:"天久不雨,朕⽇夜焦劳,奈何?"维曰:"陛下忧闵旱灾,损膳避殿,此乃举行故事,恐不⾜以应天变。当痛自责己,广求直言。"退,又上疏曰:"近畿內诸县,督索青苗钱甚急,往往鞭挞取⾜,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货,旱灾之际,重罹此苦。若夫动甲兵,危士民,匮财用于荒夷之地,朝廷处之不疑,行之甚锐;至于蠲除租税,宽裕逋负,以救愁苦之民,则迟迟而不肯发。望陛下奋自英断行之,过于养人,犹愈过于杀人也。"上感悟,即命维草诏求直言。其略曰:"意者听纳不得于理与?狱讼非其情与?赋敛失其节与?忠言谠论郁于上闻,而阿谀壅蔽以成其私者众与?"诏出,人情大悦。有旨体量市易、免行利病,权罢力田、保甲,是⽇乃雨。 王安石罢,会绛⼊相,加端明殿学士、知河 ![]() 未几,起知陈州,未行,召兼侍读,加大学士。尝言:"先帝以夏国主秉常废,故兴问罪之师。今既复位,有蕃臣礼,宜还其故地。"因陈兵不可不息者三,地不可不弃者五。又言:"仁宗选建储嗣,一时忠勋皆被宠禄;范镇首开此议,赏独不及,愿褒显其功。"镇于是复起用。 元祐更役法,命维详定。时四方书疏多言其便,维谓司马光曰:"小人议论,希意 ![]() ![]() 维处东省逾年,有忌之者密为谗诉,诏分司南京。尚书右司王存抗声帘前曰:"韩维得罪,莫知其端,臣窃为朝廷惜。"乃还大学士、知邓州。兄绛为之请,改汝州。久之,以太子少傅致仕,转少师。 绍圣中,坐元祐 ![]() 韩缜,字⽟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 ![]() ![]() 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 ![]() ![]() 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牒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岭为界。复命,赐袭⾐、金带,为枢密都承旨,还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五年,官制行,易太中大夫、同知枢密,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 ![]() ![]() 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拜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易节奉宁军。请老,为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司空,谥曰庄敏。 缜外事庄重,所至以严称。虽出⼊将相而寂无功烈,厚自奉养,世以比晋、何、曾云。子宗武。 宗武,第进士,韩宗彦镇瀛州,辟为河间令。值河溢,增堤护城,吏率兵五百伐材近郊,虽墓木亦不免,⽗老遮道泣,宗武⼊府⽩罢之。徽宗即位,为秘书丞,因⽇食上疏言:"近世事有微渐而不可不察者五:大臣不畏公论,小臣趋利附下,一也。人主怠于政事,威柄下移,怨讟归上,二也。左右无辅拂之士,守边无御侮之臣,三也。开境土以速边患,耗赋财以弊民力,四也。岁⾕不登,仓庾空竭,民人流亡,盗贼数起,五也。 ![]() ![]() ![]() 哲宗将祔庙,中旨索省中书画甚急。宗武言:"先帝祔庙,陛下哀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于外,惧损圣德。陛下践祚,如⽇初升,当讲劘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疏⼊,皇太后见之,怒曰:"是皆內侍数辈所为尔。" ![]() ![]() 论曰:王称曰:"昔袁安未尝以赃罪鞫人,史氏以其仁心,⾜以覃乎后昆。韩亿不悦捃人小过,而君子知其后必大,皆盛德事也。亿有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适。绛适于同,维适于正,缜适于严。呜呼,维其贤哉!" 部分译文 韩亿字宗魏,先祖是真定灵寿人,迁移到开封府的雍丘。推举为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理的才能。其他州邑诉讼不能决断的案件,郡守皇甫选就让韩亿来处理。通判陈州,正好河流泛滥,修筑堤防花费数万,韩亿没有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来进行修筑。真宗曾想召见试考,却与王旦有亲之嫌,特地召见他,改任职官知洋州。州中豪強李甲,兄长死后強迫嫂子改嫁,于是诬陷她的儿子是他姓,以便专门占有兄长的财产。嫂子向官府控告,李甲就贿赂官吏进行拷打让她屈服,前后十余年,诉讼不断。韩亿查看以往的案书没有引用啂医作为证明,召见李甲拿出出生时的医书给他看,李甲无辞以答,冤案于是被辨清。多次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郞、知相州。河北发生⼲旱,转运使不将实情上告,韩亿独自上言说发生灾荒,希望借贷给老百姓租米。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接受贿赂,韩亿请求自己理办这件官司,事情虽然弄清楚了,还是被降职任大名府通判。不久任殿中侍御史,升为侍御史,安抚淮、浙,升为开封府判官,任河北转运使。 仁宗即位初年,韩亿任直史馆、知青州,以司封员外郞兼侍御史知杂事,判大理寺丞。吴植知临江军,派人向宰相王钦若敬献金子,由于小吏来到京师,审问,事情败露,王钦若知道无法掩盖,捉拿小吏。诏令 ![]() ![]() 授职龙图阁待制,奉命出使契丹。这时的副使,是章献太后的姻亲,向契丹妄自传达皇太后旨意,告诉契丹南北 ![]() 任亳州知州,召知审刑院,再升任兵部郞中、同判吏部流內铨,以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按以往惯例,益州每年拿出官粟六万石,赈济贫民。这年发生大旱灾,韩亿拿出数倍的粮食,先发给老百姓,老百姓因此不挨饿。又疏通九升江口,灌溉民田数千顷。维州、茂州与羌夷相邻,蕃部每年到永康官场卖马,韩亿考虑到蕃部趁机侦察两川情况,上奏将卖马场迁到黎州境上。授职御史中丞,请求像唐朝的官制一样,设置御史里行。 景祐二年(1035),以尚书工部侍郞的⾝份同知枢密院事。这时天下太平已久,不修武备,于是请求二府各自列出上等才能的人任将帅数十人,逐步试用他们。又说武臣应该懂得军事,但书被噤止没有流传,请纂集要领进行传授。这样仁宗亲自纂集《神武秘略》,来赐予守边大臣。 口角厮口罗与赵元昊互相对攻,派人传来捷报。朝廷议论加封口角厮口罗节制。韩亿说“:他们都是蕃臣,如今不能告谕让他们解除仇恨,却因此而加赏,不是安绥统御天下的办法。”加封之议就停止了。赵元昊每年派遣人到京师,出⼊民间没有任何噤令,韩亿请求下诏替他建馆舍来礼待他,官府主管贸易,表面好像很烦扰,实际上是约束提防他。 知开封府范仲淹敬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等级提拔不平均,但韩亿却被暗中推荐可以任用。范仲淹被贬官后,仁宗将《百官图》之事告诉韩亿。韩亿说“:范仲淹以公心推举臣下,臣下的无能陛下知道;以私心推举臣下,则臣下委质以来,从没有 ![]() 韩亿 ![]()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推举为进士甲科,任陈州通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有一个男子叫冷青,妄言称说他的⺟亲曾在后宮得到皇帝的宠幸,怀孕后生下自己,府吏认为是狂言,上奏流放汝州。韩绛说,留在京外将 ![]() 历任户部判官。江南发生饥荒,韩绛为体量安抚使,实行方便老百姓的措施数十条。宣州太守廖询贪污残暴不守法度,下令官吏进行治理,老百姓十分⾼兴。道士赵清贶出⼊宰相庞籍家,由于行贿事情败露,开封府将其杖打流放,在路上死亡。韩绛说庞籍暗示讽劝开封府而杀死赵清贶,庞籍与开封府尹都被降职离京。不久又进⼊京师,韩绛力争不能阻止,于是解除言官职务。第二年,知制诰,乞求留守河 ![]() ![]() 仁宗在茅山祈祷子嗣,韩绛草写祝辞,于是规劝仁宗减少宮人,以及限制內臣养子,来表示对绝人之世的重视,仁宗都听从了。宮中刘氏与请谒者通奷,韩绛将之告诉仁宗。仁宗说“:不是你说我还不知道。”不几天,将刘氏及其他不谨慎者全部逐出宮中。真定太守吕溱犯法,从官上章请求赦免他,韩绛说“:实行法律应当从地位⾼的人开始,从官相继求情,这样就废除了公道。”并对求情的各位官吏进行弹劾,吕溱于是被贬职。富弼任用张茂实执掌噤兵,韩绛说:“人们说张茂实为真宗的儿子,怎能用他来执掌宿卫?”没有得到答复,关门待罪,自称不敢再称为御史中丞。下诏召见他,到出朝时,没拿朝笏穿过朝堂,谏官对此进行议论,于是罢官任蔡州知州。 数月后,韩绛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 ![]() ![]() ![]() 神宗即位,韩琦推荐说韩绛有辅佐人主的才能,授职枢密副使,开始请求设置审官西院,掌管武臣升朝之事,来防止官吏为奷。神宗曾经询问天下剩余之利,韩绛请求尽地力。于是指出差役的弊病,希望重新制定法规,役议就从这时开始了。代替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王安石每次上奏言事,韩绛必定会说:“臣下见王安石所陈述的与其他人不一样,都十分恰当可以采用,陛下应当反省考察。”王安石依靠他来作为援助。 熙宁三年(1070),为参知政事。夏人进犯边境,韩绛请求巡视边防,王安石也请求前往。韩绛说“:朝廷正依赖王安石,臣下应当前行。”于是朝廷任命韩绛为陕西宣抚使。以后,又兼管河东,所有事情都不等候禀报,听任随便理办,授以空名告敕,得以自行任命官吏。十二月,在军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在延安设置幕府。韩绛向来不 ![]() ![]() ![]() 熙宁七年(1074),又代替王安石为宰相。虽位在中书,事情大多争辩不能决断,并多次与吕惠卿争执论辩,于是暗中上奏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王安石任宰相后,与韩绛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位叫刘佐的人,由于犯法被免职,王安石打算试用刘佐,韩绛不同意。在神宗面前商议不能决断,就再次拜谢请求离职。神宗惊讶地说:“这是小事,何必这样呢?”韩绛回答说:“小事情都不能决断,又何况大事呢?”神宗于是驱逐刘佐。不久,韩绛也离京师为许州知州。 元丰元年(1078),授职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进⼊京师为西太一宮使。元丰六年(1073),知河南府。夏季,天下大雨,伊、洛之间老百姓被⽔淹死的人达十分之五六。韩绛发放粮食赈济,围绕全城修筑堤防。数月后,又发生大⽔,老百姓因此而免除⽔患。哲宗即位,为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康国公,为京北留守。⻩河在小吴决口,都⽔司建议依傍魏城开凿⽔渠东达金堤,劳役十分紧迫。韩绛说“:一定不能收到实效,⽩⽩耗费国家财力,让魏人流浪迁移,不是一种办法。”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一举动。元。。二年(1086),请求告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第二年,死,终年七十七岁。赠太傅,谥号为献肃。 韩绛遇事果敢,不为今后考虑。喜 ![]() ![]() ![]() 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人。以进士奏名礼部,这时韩亿辅佐朝政,不肯试于大廷,受恩荫做官。⽗亲死后,闭门不仕。宰相向朝廷推荐韩维喜好学习和古礼,安心静退,奉召试考学士院,辞谢不任职。富弼在河东建置幕府,史馆欧 ![]() 神宗被封淮 ![]() ![]() 左、右史空缺,英宗询问授职的旧例,执政者说:“任用在馆阁时间长的人以及进士及第的人。”英宗说“:仅仅选择人员,不一定专门选取考中⾼榜的人。”执政者认为韩维所说正确,于是任韩维同修起居注、迩英阁侍讲。英宗刚办完丧事,沉默不语。韩维上疏说:“迩英阁,是陛下安居的地方。任侍讲的人,都是进献采纳议论思索的人。在陛下面前陈述的,不是经就是史。能够广泛咨询查访,穷尽仁义之理,考究成败的原因。如今礼制完毕,臣下倾心专听⽟音,陛下的言论,在这时就是⽟音。臣下请求拿着笔等待。”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御史吕诲等由于议论濮王而获罪,韩维进谏说:“吕诲等审议尽职,不过是想要陛下完全像先王所实行的制度一样罢了。请求收回上次的诏令,让百官详细议论,以便尽人情;又恢复吕诲等的职务,来建全政治体制。”不久规定不让门下参与,韩维又上言说:“罢免御史,事情关系到政体,却不让有司参预议论,朝廷纲纪的破坏,没有超过这样的。请求解除银台司之职。”没有听从,于是就关门等待发落。诏令推举台官二人,韩维说:“吕诲、范纯仁已有试用的效果,希望恢复他们的职位。”翰林学士范镇作批答不符合圣旨,离开京师补为郡官。韩维说:“范镇的失误之处只在文字,应当包涵容忍他。以前钱公辅降职,朝廷內外都认为处罚太重,连续斥退二位重臣,而其他大臣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此后又有谁敢尽忠心呢?” 颍王为皇太子,兼右庶子。神宗即位,韩维进言说:“各位执事都有各自的职责,应当各负其责,如果互相代替行事,是最失体的事。天下大事不能仓猝理办,人君所建立的各项制度,自然有先有后。”于是向神宗解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论后世礼仪的变化,以便伸张规谏之风,神宗都认为好而加以采纳。升为龙图阁直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弹劾宰相韩琦专横霸道,被免职为翰林学士。韩维说:“中丞所说如果正确,宰相又怎会无罪?如果不正确,又怎能只免除台职?如今任学士,是升职。”参知政事吴奎议论王陶之事,出为青州知州。韩维说任用斥退大臣,不应当这样。诏令吴奎升官。韩维又说“:宰相免职,才是降职免官;如今又升官,是褒奖进用。这两者按理难以一并施行,这与王陶免除中丞之职又加封学士之职有什么不同呢?”奏章献上,吴奎回京师任职。韩维援引前次所说请求离开京师,为汝州知州。数月后,奉召兼侍讲、判太常寺。 起初,僖祖庙已迁走,到英宗纎祭祖庙时,中书认为僖祖与稷、契同等,不应毁坏他们的庙宇。韩维说“:太祖平定叛 ![]() 熙宁二年(1069),升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第二年,为御史中丞,由于兄长韩绛在枢府,坚决辞谢。王安石也讨厌他议论保甲之事,又让他为开封知府。开始设置八厢判决轻刑,部下清整严肃。这时吴充任三司使,英宗说:“韩维、吴充以文学进用,任职繁重,但都尽职尽责,可以说任人得当。”兼侍读学士,充群牧使。试考制举人,孔文仲进对策被录取,但由于正直而罢职回家。韩维说“:陛下不要说孔文仲是一位贫 ![]() 熙宁七年(1074)二月,召为学士承旨。⼊朝言对,神宗说:“天许久不下雨,朕⽇夜焦急,怎么办?”韩维说:“陛下担忧发生旱灾,减损膳食避住殿中,这是过去的老办法,恐怕不⾜以应付上天的变化。应当对自己痛加责备,广泛征求正直的言论。”退朝后,又上疏说:“最近京畿诸县,督责索要青苗钱十分紧迫,往往用鞭子菗打来获得,至于砍伐桑树作为柴禾来 ![]() 王安石被罢相后,正好韩绛⼊朝为相,韩维加端明殿学士、知河 ![]() 神宗驾崩,韩维奔赴朝廷。宣仁后亲自书写诏令进行慰劳,韩维对答说:“人的 ![]() ![]() ![]() 不久,出任陈州知州,没有上任,奉召兼侍读,加大学士。曾经说:“先帝因为夏国主秉常被废除,因此发动军队来问罪。如今已复位,行蕃臣的礼节,应归还其原有的领地。”于是陈述了不能不停止战争的三条理由,以及领地不能不放弃的五条理由。又说:“仁宗选立皇储,一时的忠诚、功绩显赫之臣都受到宠爱得到俸禄;范镇第一个提出这建议,但没有任何赏赐,希望褒奖显示他的功绩。”范镇于是又被起用。 元丰年间更改役法,命韩维详细制定。这时各地纷纷上疏说明十分方便,韩维对司马光说:“小人的议论,都违心 ![]() 韩维在东省任职一年多,有妒嫉他的人暗中诬陷他,诏令分司南京。尚书右司王存在帘前大声说:“韩维获罪,不知道 ![]() 绍圣(1094~1098)年间,由于元。。 ![]() 韩缜字⽟汝,开封雍丘人。考中进士,签书南京判官。仁宗由于发生⽔灾征求正直的言论,韩缜上疏说:“如今国家的 ![]() ![]() ![]() 夏人谅祚死,他的儿子秉常即位,派人请求册封。朝廷正责备夏人不尽职责,打算选派人诘问使者。韩缜刚好向皇帝辞谢,神宗让他前往。韩缜到驿站问罪,使者服帖,到晚上,将奏书奉上。神宗⾼兴,改为陕西转运使。进⼊京师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由于其兄长韩绛执政,改为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曾经设宴招待客人晚上归来,让傅京力喝酒,误随⼊州宅,与侍妾相遇,韩缜大怒,令军校用铁杖杀死他。傅京力的 ![]() 熙宁七年(1074),辽使萧禧来议定北地的边界。召韩缜到馆 ![]() 哲宗即位,授职尚书右仆 ![]() 元丰元年(1086),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议论韩缜才能低下声望轻,在先朝任奉使,割地六百里来送给契丹,边人对他怀着刻骨仇恨,不能让他位居相位。数十次上章,罢职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授予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易节奉宁军。请求告老,为西太一宮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1097)死,终年七十九岁。追赠司空,谥号为“庄敏” 韩缜外表庄重,因而以严厉著称。虽然任将相但却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建树,奉养丰厚,世人将他与晋朝何曾相比。儿子韩宗武。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