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3689 |
上一章 六十八卷 下一章 ( → ) | |
王安石(子雱 唐坰附) 王安礼 王安国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益,都官员外郞。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 ![]() ![]() 安石议论⾼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以困穷,风俗⽇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 ![]()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 ![]() 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 ![]()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 ![]() ![]() 一⽇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 ![]()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 ![]()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舂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 ![]() ![]()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 ![]() ![]() ![]() ![]()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寝。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戩、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骤用秀州推官李定为御史,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封还词头,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之,亚于惠卿。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舂,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有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知府韩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琊?"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东明民或遮宰相马诉助役钱,安石⽩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当知其情伪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纵之使妄经省台,鸣鼓邀驾,恃众侥幸,则非所以为政。"其強辩背理率类此。 帝用韩维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维辞而止。欧 ![]() ![]() ![]() ![]() 礼官议正太庙太祖东向之位,安石独定议还僖祖于祧庙,议者合争之,弗得。上元夕,从驾乘马⼊宣德门,卫士诃止之,策其马。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马非其处,所应诃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內侍,安石犹不平。王韶开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议,解所服⽟带赐之。 七年舂,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对朝嗟叹, ![]() ![]() ![]() 吕惠卿服阕,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为参知政事,又乞召韩绛代己。二人守其成谟,不少失,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 ![]() ![]() 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出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道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国⽇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 ![]() ![]() ![]() 华亭狱久不成,雱以属门下客吕嘉问、练亨甫共议,取邓绾所列惠卿事,杂他书下制狱,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于陈,惠卿以状闻,且讼安石曰:"安石尽弃所学,隆尚纵横之末数,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发安石私书曰:"无使上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谢无有,归以问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雱愤恚,疽发背死。安石暴绾罪,去"为臣子弟求官及荐臣婿蔡卞",遂与亨甫皆得罪。绾始以附安石居言职,及安石与吕惠卿相倾,绾极力助攻惠卿。上颇厌安石所为,绾惧失势,屡留之于上,其言无所顾忌;亨甫险薄,谄事雱以进,至是皆斥。 安石之再相也,屡谢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伤不堪,力请解几务。上益厌之,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明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屡乞还将相印。元丰二年,复拜左仆 ![]()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宗用赵鼎、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舂秋》之薯,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 ![]() 安石 ![]() ![]() 雱字元泽。为人慓悍 ![]() ![]() 雱气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时安石执政,所用多少年,雱亦 ![]() ![]() 安石更张政事,雱实导之。常称商鞅为豪杰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安石与程颢语,雱囚首跣⾜,携妇人冠以出,问⽗所言何事。曰:"以新法数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雱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安石遽曰:"儿误矣。"卒时才三十三,特赠左谏议大夫。 唐坰者,以⽗任得官。熙宁初,上书云:"秦二世制于赵⾼,乃失之弱,非失之強。"神宗悦其言。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安石尤喜之,荐使对,赐进士出⾝,为崇文校书。上薄其人,除知钱塘县。安石 ![]() 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乃因百官起居⽇,扣陛请对,上令谕以他⽇,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坐前,进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乃措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诃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大略以"安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且读且目珪,珪惭惧俯首。"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台官张商英乃安石鹰⽝。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至诋为李林甫、卢杞。上屡止之,坰慷慨自若,略不退慑。读已,下殿再拜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安石为之请去。阁门纠其渎 ![]()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为先务,引用凶琊,排摈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奷嗣 ![]() ![]() ![]()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熙宁中,鄜延路城啰兀,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役,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兵民不习武事,今驱之深⼊,此不为寇所乘,则冻饿而死尔,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执安礼手言曰:"四万之众,岂偶然哉。果有 ![]() 初,绛专爵赏,既上最,多失实,公弼以状闻。诏即河东议功,公弼将受之。安礼曰:"宣抚使以宰相节制诸道,且许便宜,封授一有不韪,人犹得非之。公藩臣,乃 ![]() ![]()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进知制诰。彗星见,诏求直言。安礼上疏曰:"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之心,而泽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不均不直,谓忠者为不忠,不贤者为贤,乘权 ![]() ![]() ![]() ![]()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內史廖从容俎⾖,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逻者连得匿名书告人不轨,所涉百余家。帝付安礼曰:"亟治之。"安礼验所指,皆略同,最后一书加三人,有姓薛者,安礼喜曰:"吾得之矣。"呼问薛曰:"若岂有素不快者耶?"曰有持笔来售者,拒之,鞅鞅去,其意似见衔。即命捕讯,果其所为也。即枭其首于市,不逮一人,京师谓为神明。 宗室令騑以数十万钱买妾,久而斥归之,诉府督元直。安礼视妾,既火败其面矣,即奏言:"妾之所以直数十万者,以姿首也,今炙败之,则不复可鬻,此与炮烙之刑何异。请勿理其直而加厚谴,以为戒。"诏从之,仍夺令騑俸。 后宮造油箔,约三年损者反其价,才一年有损者,中官持诣府,请如约,词气甚厉。安礼曰:"庸讵非置之不得其地,为风雨燥 ![]() 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王师问罪夏国,泾原承受梁同奏:"转运使叶康直饷米,恶不可食。"帝大怒曰:"贵籴远饷,反不可用。徒弊民力于道路,康直可斩也。"安礼曰:"此一梁同之言,疑未必实,当按之。"乃遣判官张大宁与同参核,且械系康直以俟。既而米可用者什八九,帝意解,赦康直。 是时,伐夏不得志,李宪又 ![]() ![]() 御史中丞舒亶上章诋执政,且言:"尚书不置录目,有旨按吏罪。"安礼请取台录以为式,乃与省中同,遂并列亶他事,亶坐废。徐禧计议边事,安礼曰:"禧志大才疏,必误国。"及永乐败书闻,帝曰:"安礼每劝朕勿用兵,少置狱,盖为是也。"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安礼伟风仪,论议明辨,常以经纶自任,而阔略细谨,以故数诒口语云。 王安国,字平甫,安礼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 ![]()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満,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未央宮,定变故俄顷呼昅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內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奷。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论曰:安石恶苏轼而安礼救之,昵惠卿而安国折之,议者不以咎二弟也,惟其当而已矣。安礼为政,有⾜称者。安国早卒,故不见于用云。 部分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益,任都官员外郞。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佩服他的文章精彩奇妙。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 ![]() ![]() ![]() ![]() ![]() 王安石的议论⾼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満怀 ![]() ![]()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第二年,任命他同修起居注,他推辞了好多天。。。门吏拿着委任敕命到他府上 ![]() ![]() 有位少年得到一只善斗的鹌鹑,朋友向他讨取,他不给,朋友仗着与少年平时关系亲昵就拿走了鹌鹑,少年追上去把朋友杀了。开封府判决这位少年当处死刑,王安石反驳说:“按照法律,公开的夺取、偷窃都是盗窃行为。少年不肯把鹌鹑送给他,而他拿了就走,这是盗窃的行为。少年追上去把他杀死,是追捕盗贼,虽然杀了人,也不应当加以追究。”于是弹劾开封府审判机构将不该判刑的反而判了重刑,犯了错误。开封府的官吏不服,皇帝把这件事 ![]() 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王安石争辩说:“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就再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听任大臣为所 ![]() 王安石本是楚人,在朝中并不知名,因为韩、吕二族是世家大族,想借助韩、吕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就和韩绛、韩绛弟韩维以及吕公著深 ![]() 一天讲学,大臣们都退朝了,皇上让王安石留坐,说:“我有一些事情想和你慢慢讨论。”因此说“:唐太宗必须得到魏征,刘备必须得到诸葛亮,然后可以有所作为,这二人确实不是代代都有的杰出人物。”王安石回答说:“陛下果真能为尧、舜,那必然会有皋陶、后夔、后稷、。。;果真能为⾼宗,那必然会有傅说。魏征、诸葛亮两人都是有识之士所不聇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以天下之大,民人之多,百年治平相承,学者不能说不多。然而经常忧虑无人可以帮助陛下治理国家,这是因为陛下选择人才的方法不明确,诚意待人做得不到家,虽然有皋陶、后夔、后稷、。。、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被小人遮蔽,蔵⾝退隐而去的。”神宗说:“哪个朝代没有小人?即使是尧、舜时代,也免不了有四凶。”王安石回答说:“只有能够辨别四凶而惩处他们,这才所以成为尧、舜。假使让四凶任意谗害忠良,妄为琊恶,那么皋陶、后夔、后稷、。。难道也肯得过且过地拿着俸禄而虚度一生吗?” 登州有名妇女厌恶自己丈夫相貌丑陋,夜里用刀砍杀丈夫,伤重没有死。这件案子上报朝廷后,朝中讨论一致认为这名妇女应判死刑,独有王安石引用法律辩驳证明,适合从谋杀伤律条,减死刑二等论处。神宗同意王安石的意见,并且把它定为法律。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神宗对王安石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但是后世所谓学习经学的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务了。”神宗又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设置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为今天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任命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令他的同 ![]() 青苗法,是把籴买常平粮的本钱作为青苗钱,散给百姓,要他们出二分的利息,舂天散出秋天收回。均输法,是把发运的职能改为均输,朝廷给予钱币和米粮,凡是上供朝廷的物品,都必须离开价钱⾼的地区而在价钱便宜的地区购买,以路程近的地区代替路程远的地区,预先报告京城仓库需要购买的物品,以便能在价钱便宜时购买贮存。保甲法,乡村人口编⼊户籍簿,两名男丁取一人,十家为一保,保丁都发给弓弩,教他们战斗阵法。免役法, ![]() ![]() ![]() ![]() ![]() 御史中丞吕诲说王安石有十大过失,神宗为此派吕诲去做地方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任御史中丞。韩琦规劝神宗停止实行青苗法的奏疏送到朝廷,神宗感到醒悟,打算同意韩琦的意见,王安石立即要求辞职离去。司马光为神宗起草批答诏书,其中有“士大夫沸腾,百姓 ![]() ![]()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相 ![]() ![]() ![]() 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舂天,京东路、河北路发生暴风的异常现象,百姓十分恐慌。神宗批示中书省,令省事安静以应付天变,放还这两路应募的农夫,责罚不如实反映汇报情况的监司、郡守。王安石扣住而不下达这道诏令。 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有切掉自己手指、砍断自己手腕的人,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神宗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这些事我固然还没有知道,即使有这种情况,也不⾜为怪。今天士大夫对于新政,尚且吵吵嚷嚷感到惊异;何况二十万户百姓,必然会有由于愚蠢而受到别人蛊惑煽动的人,怎能因为这种人而不敢有所作为?”神宗说“:听取百姓的各种意见就能取得成功,百姓的意见也不能不畏惧。” 东明县百姓有人拦住宰相的马头控诉助役钱,王安石对神宗说:“知县贾蕃是范仲淹的女婿,喜好附和流俗,导致百姓做了这种事。”又说“:治理百姓应当知道他们的真假利弊,不可以向他们表示无原则的姑息宽容。如果放纵他们使之妄经中书省、御史台等中枢机构,击鼓拦驾,凭借人多以图侥幸,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王安石強词夺理,违背常理,都像这样。 皇帝起用韩维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怀恨韩维以往的言论,指责韩维善于附和流俗以此否定神宗所建立的新法,这次任用因韩维的辞谢而结束。欧 ![]() ![]() ![]() ![]() ![]() 礼官讨论确立太庙中太祖神主牌位东向的位置,王安石独自决定把僖祖的神主牌位奉⼊祧庙,参加讨论的官员联合起来与王安石争论,没能改变他的决定。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跟随圣驾骑马进⼊宣德门,守门卫士大声呵叱阻止,并鞭打王安石骑的马匹。王安石发怒,上章要求逮捕惩办这些卫士。御史蔡确说“:宮廷中值宿的卫士,保卫皇帝而已,宰相不在他应该下马的地方下马,卫士理所应当加以呵叱制止。”皇帝终于还是杖打卫士,斥责內侍,王安石还是愤愤不平。王韶开拓熙河成功向朝廷报告功绩,神宗因为这是王安石的建议,解下自己⾝佩的⽟带赐给王安石。 熙宁七年舂天,全国一直⼲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忧容満面,上朝时感叹不已,想要罢除全部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旱灾害是常会发生的事,尧、汤时代也不能避免,这事不⾜以使陛下忧虑,不过应当治理好人为之事来应付天灾。”神宗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以感到恐惧,正是因为没能做好人为之事。现在收取免行钱太重,人们怨叹,甚至有人说出对朝廷不恭顺的话来。自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不说免行钱有害的。两宮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 ![]() ![]() 吕惠卿服丧期満时,王安石早晚不停地推荐他,这时,王安石奏请皇帝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又要求召韩绛代替自己。二人坚持王安石制定的成法,没有丝毫改变,当时韩绛的绰号是“传法沙门”,吕惠卿的绰号是“护法善神”然而吕惠卿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握大权,害怕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就乘理办郑侠案件的机会陷害王安石弟弟王安国,又兴起李士宁案件来倾覆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奏知皇帝请求召回王安石。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再次被委任为宰相,他接到诏令后,立即兼程赴京。《三经义》写成,王安石加官为尚书左仆 ![]() 十月,彗星出现在东方,神宗下诏征求直言得失,以及询问政事之中不能与百姓相和谐的方面。王安石带领同朝大臣们上疏说:“晋武帝五年,彗星出现在轸宿;十年,又有孛星出现。然而晋武帝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预言的⽇期不符合。这是因为天道遥远,先王虽然有官方占卜的预言,但他所相信的仍是人为之事。天文的变化无穷无尽,上下牵強附会,难道就没有偶然的巧合?周公、召公,怎么会欺骗成王。他们说到中宗在位的时间很长,就说‘中宗谦虚谨慎,兢兢业业,用天命约束自己,勤于治民不敢荒废政事’。他们说夏、商两朝维持很长时间时,也说是由于‘施行德政’而已。裨灶预言火灾能够应验,想用祭祀求免灾祸,国侨不听他的意见,裨灶就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又将会发生火灾。’国侨没有听他的意见,郑国也没有发生火灾。有像裨灶这样的人,未免荒诞,何况今天的占卜星象之人呢?现在流传的占书,又是历代所噤止的,誊写讹误尤其不知道有多少。陛下的品德至善至美,不仅比商中宗更加贤能,而且周公、召公所说的话早已全部看过了,哪里需要蠢人、盲人再有什么陈述。我听说两宮太后因为这件事而担忧,希望陛下用我们所说的这些道理,尽力地开导劝慰。”神宗说“:听说民间极苦于新法。”王安石回答说“:冬天严寒,夏天暴雨,百姓尚且怨恨,这不用抚恤。”神宗说:“不能使冬天严寒夏天暴雨这种怨恨也没有吗?”王安石听后很不⾼兴,回家托病卧 ![]() ![]() ![]() 华亭案久久未能成立,王蚞把它 ![]() 王安石再次任宰相后,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到儿子王蚞死去,更是悲伤得不堪承受,极力请求解除枢要职务。神宗愈加厌恶他,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他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第二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王安石多次乞求把自己的将相大印 ![]() ![]() 元。。元年,王安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他为太傅。绍圣年间,赐谥为“文”,配享神宗庙庭。徽宗崇宁三年,又配享文宣王庙,位次排在颜回、孟子之后,追封为舒王。钦宗时,杨时有议论,皇帝下诏停止王安石在文宣王庙配享。⾼宗采纳赵鼎、吕聪问的意见,停止王安石在宗庙配享,并削去他的王位封号。 早先,王安石诠释《诗》、《书》、《周礼》,写成后,颁布到学舍,天下称为《新义》。晚年居住在金陵,又撰写《字说》,书中多有穿凿附会之处。他的学说混合⼊佛经、老庄的思想。当时学习的人,没有人敢于不传授学习他的《新义》和《字说》的,主考官只用它为标准来录取考生,士人不得自立新说,先儒解释经书的著作,一切废除不用。废黜《舂秋》这部书,不把它列在学舍里,甚至戏弄地看作是“断简残篇的朝廷公报” 王安石还没有显贵时就已经名震京师。他不好奢华,自称是最为节俭,有时⾐服脏了也不换,脸上脏了也不洗,人们都认为他这样很贤达。蜀人苏洵则说:“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像这种人很少有不奷慝大恶的。”并作了《辨奷论》文以讥刺他,说他和王衍、卢杞是一类人。 王安石 ![]() ![]()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熙宁年间,。。延路修筑口罗兀城,河东路派四万民工运粮饷,宣抚使韩绛要求让这些人去助战,将领吕公弼也准备听从安排。王安礼则反对这样做,他说“:这些民工都不懂打仗,如果強迫他们去,那么他们不被敌人杀死,也要被冻死、饿死,因此得赶快停止这种举动。”吕公弼听从了王安礼的话,将民工都带了回来,而其他各路助战的民工都全军覆没了。吕公弼握着王安礼的手说“:四万民工得以全安返回,这决不是偶然的。如果真有什么 ![]() 开始,韩绛想垄断封赏,他所上报的立功行赏情况大多失实,吕公弼向皇上奏报了此事。皇上诏令就在河东路讨论立功行赏之事,吕公弼接受这件事。王安礼说“:宣抚使是以宰相⾝份节制各道的,允许他便宜行事,他如果封赏有什么不妥的话,人们是会非难他的。你是一名地方官员,怎么能够超出职权范围越级上报论功状呢?”吕公弼听后遂推却了这桩事。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即推辞了,被任为著作郞、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遇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他座。迁任直集贤院,出任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向他询问一些国家大事,对他的意见,皇上很赏识,并加以采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 ![]() 王安礼进升知制诰。天上彗星出现,皇上下诏征求大家直言政事之得失。王安礼上疏说:“人间有失误,天象就会相应地反映出来。陛下有仁爱之心,但下面的人并不太清楚。之所以会这样,我想主要是您左右的大臣没有能够尽忠尽责,甚至有奷琊小人。您所认为是忠臣的人实际上不忠,认为是不贤良的人却是贤臣,乘机谋利的都殚精竭力去谋取私利了,这样就⾜以破坏天地之 ![]() ![]() 以翰林学士⾝份知开封府,在职位上,他雷厉风行,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从不拖拉。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立案后没有处理的案子很多,牵涉到几万人。王安礼接手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县十九个邑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兴地说道“:舂秋时秦国的內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 ![]() 皇上多次死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隔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计有数十万座,群情汹汹,对此很不満。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 巡视的人接连收到几封状告有人图谋不轨的匿名信,牵涉到一百多家。皇上将匿名信 ![]() 皇族有一个叫令马非的人,用数十万钱买了一个妾,过了很久又把那个妾赶回去了,并要官府帮他追回原来的钱。王安礼审视了那个妾,发现她的面部被火烧伤了,于是上奏说:“这个妾之所以值数十万钱,是因为她当初很有姿⾊。现在她被火烧伤了,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这与施行炮烙的刑法有什么分别。现在不仅不能帮令马非追回原来的钱,反而还要加罚他,作为对他的警戒。”皇上诏令按他的意思办,扣掉令马非的俸禄。 后宮所用的油帘子,在当初与作坊主谈好要管三年,三年內如果损坏了就要还钱。结果这些油帘子才用了一年就坏了。宮中宦官拿着这些帘子到官府,要官府督促作坊主履行原来的诺言,语气非常傲慢。王安礼说“:难道这些油帘子不是用得不是地方,而被风雨搞坏了的吗?如果都这样,那造油帘子的人再也收不到钱了。你们原来的契约不能再用了。”最后王安礼硬是没有帮他们追还油帘子的钱。从此宗室、宮中的人都很忌惮他了。 元丰四年(1081),分建三省,设立执政,王安礼被拜为中大夫、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宋朝兴兵讨伐夏国,泾原承受梁同上奏“:转运使叶康直所运送的粮饷已经腐坏了,不能吃。”皇上大怒,说:“⾼价买⼊粮食,还要花钱运那么远,却完全腐坏不能吃,这是⽩⽩浪费民力,叶康直应当斩首。”王安礼说“:这都只是梁同一个人的话,我怀疑未必是真的,应当仔细调查一下。”于是派判官张大宁与梁同检查所运到的粮饷,同时把叶康直抓起来等待检查的结果。最后,经过检查发现可以食用的米有十之八九,皇上这才释怀,赦免了叶康直。 这时,朝廷军队讨伐夏国不顺利,李宪想再举兵攻打。神宗就此事征求大臣的意见,王王圭说:“过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军用不够,朝廷现在拿出五百万缗钱钞以供应军队,这完全够了。”王安礼说:“纸钞不能吃,必须把它换成铁钱,铁钱又必须换成粮食才能吃。从现在到出征的⽇期只有两个月,这怎么来得及呢。”神宗说“:李宪说这都准备好了,他们宦官都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能吗?唐朝平定淮蔡时,只有裴度的意见与皇上一样。现在这些主张不出自于你们这些大臣,而出自于宦官,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聇。”王安礼说:“唐代之淮西只是三个州,平定时有裴度出谋划策,李光颜、李訫带兵,而还要招集全国的兵力,历经数年才平定。现在夏国疆域之大不是淮蔡可以比的,李宪的才⼲不能和裴度比,带兵的将领也没有李光颜、李訫那样的⼲将,如果硬是要发兵去打的话,恐怕不会完全如您的愿。”听了王安礼的话后,神宗才醒悟过来,停止了举兵。后来皇上想任李宪为节度使,王安礼又认为不行。 御史中丞舒。。上奏诋毁执政,并说:“尚书省没有建立好文件档案,应当治有关官吏的罪。”王安礼以御史台的文件档案为准,对照检查尚书省的,结果两者相同,于是将舒。。这次妄上奏章的事以及其他的事一并列举弹劾,舒。。被罢官。徐禧计议边防之事,王安礼说:“徐禧志大才疏,以后一定会误国。”等到徐禧在 永乐城战败的消息传到宮中后,皇上说:“王安礼常常劝我不要用兵,少置监狱,大多都是对的。” 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王安礼被贬出,以端明殿学士⾝份知江宁府,张汝贤也被罢免。元。。年间,加王安礼资政殿学士衔,历知扬、青、蔡三州。又被御史弹劾,失掉学士衔,移任知舒州。绍圣初年,恢复原职,知永兴军。绍圣二年(1095),知太原府。得风寒病,四肢⿇木不能行走,只得卧 ![]() 王安国,字平甫,是王安礼的弟弟。幼小时即非常聪明,悟 ![]() ![]() 熙宁初年,韩绛看中他的才华而举荐他,赐进士及第,任命他为西京国子教授。任期満,回到京师,皇上因王安石的缘故,特赐王安国对答。皇帝说:“你学贯古今,那么你认为汉文帝凭什么能够做皇帝?”王安国回答说“:三代以来还没有像他那样有才能的人。”皇上说“:不过遗憾的是他的才能不能立法改制啊。”王安国回答说“:汉文帝自以代王⾝份⼊主未央宮以来,呼昅之间就将判 ![]() 以前,王安国任教西京时,沉溺于声⾊之中。王安石时任宰相,于是写信劝戒王安国说“:你不应该沉溺于声⾊。”王安国复信说“:也希望兄长你远离佞人。”吕惠卿由是对他怀恨在心。等到王安石被罢免宰相,吕惠卿即借郑侠之事陷害王安国,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把他放归家乡。皇上下诏谕示王安石,王安石面对使者怆然泪下。不久恢复了王安国的官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