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3951 |
上一章 八十八卷 下一章 ( → ) | |
常秩 邓绾(子洵武) 李定 舒 亶 蹇周辅(子序辰) 徐铎 王广渊(弟临)王陶 王子韶 何正臣 陈绎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 ![]()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自以为不及。欧 ![]()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损,为时讥笑。秩长于《舂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舂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 ![]() ![]() 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郞。熙宁三年冬,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又上书言:"陛下得伊、吕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其辞盖媚王安石。又贻以书颂,极其佞谀。 安石荐于神宗,驿召对。方庆州有夏寇,绾敷陈甚悉。帝问安石及吕惠卿,以不识对。帝曰:"安石,今之古人;惠卿,贤人也。"退见安石,欣然如素 ![]() 寻同知谏院。献所著《洪范建极锡福论》,帝曰:"《洪范》,天人、自然之大法,朕方 ![]() ![]() 时常平、⽔利、免役、保甲之政,皆出司农,故安石藉绾以威众。绾请先行免役于府界,次及诸道。利州路岁用钱九万六千缗,而转运使李瑜率三十万,绾言:"均役本以裕民,今乃务聚敛,积宽余,宜加重黜。"富弼在亳,不散青苗钱,绾请付吏究治。畿县民诉助役,诏询其便否两行之,绾与曾布辄上还堂帖。中丞杨绘言未闻司农得缴奏者,不报。凡吕公著、谢景温所置推直官、主簿,悉罢去之,而引蔡确、唐坰为御史。 五年舂,擢御史中丞。国朝故事,未有台杂为中丞者,帝特命之。又加龙图阁待制。建言:"顷时御史罢免,犹除省府职司,盖厥初选用既审,则议论虽不合,人材亦不可遗,愿籍前后谏官、御史得罪者姓名,以次甄录,使于进退间与凡僚稍异,则思竭尽矣。"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帝从其言而止。又言:"辽妄为地讼,意在窥我。去冬聚兵累月,逡巡自罢,其情伪可见。今当御之以坚強,则不渝二国之平,平则彼不我疑,而我得以远虑。苟先之以畏屈,彼或将力争,则大为国中之聇。"帝览疏嘉之。 安石去位,绾颇附吕惠卿。及安石复相,绾 ![]() ![]() ![]() ![]() 绾虑安石去失势,乃上言宜录安石子及婿,仍赐第京师。帝以语安石,安石曰:"绾为国司直,而为宰臣乞恩泽,极伤国体,当黜。"又荐彭汝砺为御史,安石不悦,遽自劾失举。帝谓绾 ![]() ![]() ![]() 无祐初,徙扬州。言者论其奷,改滁州,未去邓而卒,年五十九。子洵仁、洵武。洵仁,大观中为尚书右丞。 洵武字子常,第进士,为汝 ![]() 徽宗初,改秘书少监,既而用蔡京荐,复史职,御史陈次升、陈师锡言:"洵武⽗绾在熙宁时以曲媚王安石,神宗数其琊僻奷回,今置洵武太史,岂能公心直笔,发扬神考之盛德,而不掩其⽗之恶乎?且其人材凡近,学问荒缪,不⾜以污此选。"不听。迁起居郞。 时韩忠彦、曾布为相,洵武因对言:"陛下乃先帝子,今相忠彦乃琦之子。先帝行新法以利民,琦尝论其非,今忠彦为相,更先帝之法,是忠彦能继⽗志,陛下为不能也。必 ![]() ![]() 洵武疏言:"神宗稽古建官,既正省、台、寺、监之职,而以寄禄阶易空名矣。今在选七阶,自两使判官至主簿、尉,有带知安州云梦县而为河东⼲当公事者,有河中司录参军而监楚州盐场者,有瀛州军事推官、知大名府元城县充濮州教授者,殽 ![]() 妖人张怀素狱兴,其 ![]() 五谿蛮扰边,即仿陕西弓箭手制,募边民习知溪洞险易者,置所司教以战阵,劝以耕牧,得胜兵几万人以镇抚之。迁特进,拜少保,封莘国公,恩典如宰相。宣和元年,薨,年六十五,赠太傅,谥曰文简。 邓氏自绾以来,世济其奷,而洵武阿二蔡尤力。京之败 ![]()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命定知谏院,宰相言前无选人除谏官之比,遂拜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苏颂、李大临封还制书,皆罢去。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言,不宜以不孝之人居劝讲之地,并论安石,章六七上,安石又⽩罢两人,定亦不自安,蕲解职,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召拜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擿其语以为侮慢。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 ![]() 请复六案纠察之职,并诸路监司皆得钩考,从之。彗出东方,求直言,太史谓有兵变,帝命宦者视卫士饮食。定言一饭不⾜市恩,适起小人之心,乃止。或议废明堂祀,帝以访定。定曰:"三岁一郊或明堂,祖宗以来,未之有改。谁为此言,愿治其妄。"帝曰:"听卿言⾜矣。"迁翰林学士。坐论府界养马事失实,罢知河 ![]() 定于宗族有恩,分财振赡,家无余赀。得任子,先及兄息。死之⽇,诸子皆布⾐。徒以附王安石骤得美官,又陷苏轼于罪,是以公论恶之,而不孝之名遂著。 舒亶,字信道,明州慈溪人。试礼部第一,调临海尉。民使酒詈逐后⺟,至亶前,命执之,不服,即自起斩之,投劾去。王安石当国,闻而异之,御史张商英亦称其材,用为审官院主簿。使熙河括田,有绩,迁奉礼郞。郑侠既贬,复被逮,亶承命往捕,遇诸陈。搜侠箧,得所录名臣谏草,有言新法事及亲朋书尺,悉按姓名治之,窜侠岭南,冯京、王安国诸人皆得罪。擢亶太子中允、提举两浙常平。 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太学官受赂,事闻,亶奉诏验治,凡辞语微及者,辄株连考竟,以多为功。加集贤校理。同李定劾苏轼作为歌诗议讪时事。亶又言:"王诜辈公为朋比,如盛侨、周邠固不⾜论,若司马光、张方平、范镇、陈襄、刘挚,皆略能诵说先王之言,而所怀如此,可置而不诛乎?"帝觉其言为过,但贬轼、诜,而光等罚金。 未几,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张商英为中书检正,遗亶手帖,示以子婿所为文。亶具以⽩,云商英为宰属而⼲请言路,坐责监江陵税。始,亶以商英荐得用;及是,反陷之。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超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逾月,为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见者侧目,独惮王安礼。 亶在翰林,受厨钱越法,三省以闻,事下大理。初,亶言尚书省凡奏钞法当置籍,录其事目。今违法不录,既案奏,乃谩以发放历为录目之籍,亶以为大臣欺罔。而尚书省取台中受事籍验之,亦无录目,亶遽杂他文书送省,于是执政复发其欺。大理鞫厨钱事,谓亶为误。法官吴外厚驳之,御史杨畏言亶所受文籍具在,无不承之理。帝曰:"亶自盗为赃,情轻而法重;诈为录目,情重而法轻。⾝为执法,而诈妄若是,安可置也!"命追两秩勒停。亶比岁起狱,好以疑似排抵士大夫,虽坐微罪废斥,然远近称快。十余年,始复通直郞。 崇宁初,知南康军。辰溪蛮叛,蔡京使知荆南,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明年,卒,赠直学士。 蹇周辅,字磻翁,成都双流人。少与范镇、何郯为布⾐ ![]() ![]() 元丰初,循唐制,归百司狱于大理寺,选为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先是,湖南例食淮盐,周辅始请运广盐数百万石,分鬻郴、全、道州;又以淮盐增配潭、衡诸郡,湘中民愁困,法既行,遂领于度支。以集贤殿修撰为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郞、知开封府,事多不决。授中书舍人,不拜,改刑部侍郞。元祐初,言者暴其立江西、福建盐法,掊克欺诞,负公扰民,罢知和州。徙庐州。卒,年六十六。 周辅強学,善属文,神宗尝命作《答⾼丽书》,屡称善。为吏深文刻核,故老而获戾。子序辰。 序辰字授之,登第后数年,以泗州推官主管广西常平。周辅方使闽,上言⽗子并祗命远方,家无所托,蕲改一近地。乃易京西,旋提举江西常平,继⽗行盐法。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哲宗立,改司封员外郞。周辅得罪,以序辰成其恶,降签书庐州判官。起知楚州,提点江东刑狱。 绍圣中,迁左司员外郞,进起居郞、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疏言:"朝廷前⽇正司马光等奷恶,明其罪罚,以告中外。惟变 ![]() 徽宗立,中书言序辰类元祐章牍,傅致语言,指为谤讪。诏与惇并除名勒停,放归田里。蔡京为相,复拜刑部、礼部侍郞,为翰林学士,进承旨。有言其在先帝遏密中以音乐自娱者,黜知汝州。二年,徙苏州。坐纵部民盗铸钱,谪单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又坐守苏时以天宁节同其⽗忌⽇,辄于前一⽇设宴,及节⽇不张乐,移永州。会赦,复官中奉大夫,遂卒。序辰亦有文,善傅会,深文刻核,似其⽗云。 徐铎字振文,兴化莆田人。熙宁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判官,绍圣末,以给事中直学士院。蹇序辰建议编类元祐诸臣章牍事状,诏铎同主之。凡一时施行文书,攈拾附著,纤悉不遗。迁礼部侍郞。铎虽云封驳,而是时凡给事中不肯书读者,辄命代行之。贡院获举人挟书,开封尹蒋之奇将以徒定罪,铎争不可,之奇为从轻比。既上省,章惇怒,罚府吏,举人竟坐刑,铎不复敢有言,众传以为笑。后议除御史中丞,或摭此事以为无所执持,乃止。 徽宗立,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御史中丞丰稷论铎编类事状,率视章惇好恶为轻重,存殁名臣,横罹窜斥,序辰既放归田里,铎之罪不在其下。诏落职知湖州。崇宁中,拜礼部尚书。方议庙制,铎请增为九室。议者疑已祧之主不可复祔、铎言:"唐之献祖、中宗、代宗与本朝之僖祖,皆尝祧而复,今宜存宣祖于当祧,复翼祖于已祧,礼无不称。"从之。进吏部尚书,卒。 论曰:"士学不为己,而俯仰随时,如挈皋居井上,求其立朝不挠,不可得已。常秩在嘉祐、治平时,三辞羔雁之聘,若能隐居以求其志者。及王安石用事,一召即至,容容历年,曾无一嘉谟,而窃显位。至定之 ![]()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成安人。庆历中,上曾祖《明家集》,诏官其后,广渊推与弟广廉,而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裁定祖宗御书十卷,仁宗喜之,以知舒州,留不行。 英宗居藩邸,广渊因见昵,献所为文,及即位,除直集贤院。谏官司马光言:"汉卫绾不从太子饮,故景帝待之厚。周张美私以公钱给世宗,故世宗薄之。广渊 ![]() 神宗立,言者劾其漏怈噤中语,出知齐州,改京东转运使,得于內省传达章奏。曾公亮、王安石持不可,乃止。广渊以方舂农事兴而民苦乏,兼并之家得以乘急要利,乞留本道钱帛五十万,贷之贫民,岁可获息二十五万,从之。其事与青苗钱法合,安石始以为可用,召至京师。御史中丞吕公著摭其旧恶,还故官。程颢、李常又论其抑配掊克, ![]() 宣抚使兴师⼊夏境,檄庆会兵。方授甲,卒长吴逵以众 ![]() ![]() ![]() 广渊小有才而善附会,所辟置类非其人。帝谓执政曰:"广渊奏辟将佐,非贵游子弟,即胥史辈,至于濮宮书吏亦预选,盖其人与时君卿善。一路官吏不少,置而不取,乃用此辈,岂不误朝廷事?已下诏切责,卿等宜贻书申戒之。"卒,年六十,赠右谏议大夫。元丰初,诏以其被遇先帝之故,弟临自皇城使擢为兵部郞中、直昭文馆,子得君赐进士出⾝。 临字大观,亦起进士,签书雄州判官。嘉祐初,契丹泛使至,朝论疑所应,临言:"契丹方饥困,何能为?然《舂秋》许与之义,不可以不谨。彼尝求驯象,可拒而不拒;尝求乐章,可与而不与,两失之矣。今横使之来,或谓其求圣像,圣像果可与哉?"朝廷善其议。治平中,诏求武略,用近臣荐,自屯田员外郞换崇仪使、知顺安军,改河北沿边安抚都监。上备御数十策,大略皆自治而已。 契丹刺两输人为义军,来归者数万。或请遣还,临曰:"彼归我而遣之,必为 ![]() 召对,还文阶,知齐州、沧州、荆南,⼊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延福宮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噤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噤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 ![]() ![]() ![]()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书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主,琦必有奷言惑 ![]() ![]() 陶微时苦贫,寓京师教小学。其友姜愚气豪乐施,一⽇大雪,念陶奉⺟寒馁,荷一锸刬雪,行二十里访之。陶⺟子冻坐,⽇⾼无炊烟。愚亟出解所⾐锦裘,质钱买酒⾁、薪炭,与附火饮食,又捐数百千为之娶。陶既贵,尹洛,愚老而丧明,自卫州新乡往谒之,意陶必念旧哀己。陶对之邈然,但出尊酒而已。愚大失望,归而病死。闻者益薄陶之为人。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人。中进士第,以年未冠守选,复游太学,久之乃得调。王安石引⼊条例司,擢监察御史里行,出按明州苗振狱。安石恶祖无择,子韶 ![]() 元祐中,历吏部郞中、卫尉少卿,迁太常谏官。刘安世言:"熙宁初,士大夫有"十钻"之目,子韶为"衙內钻",指其 ![]() ![]() 何正臣,字君表,临江新淦人。九岁举童子,赐出⾝,复中进士第。元丰中,用蔡确荐,为御史里行。遂与李定、舒亶论苏轼,得五品服,领三班院。会正御史专六察,正臣言:"幸得备言路,以 ![]() 韩存宝讨泸夷无功,命治其狱,被以逗挠罪诛之。还,除宝文阁待制、知审官东院,尚书省建为吏部侍郞。逾年,嫚于奉职,铨拟多牴牾。事闻,以制法未善为解。王安礼曰:"法未善,有司所当请,岂得归罪于法?"乃出知潭州。时诏州县听民以家赀易盐,吏或推行失指。正臣条上其害,谓无益于民,亦不⾜以佐国用,遂寝之,民以为便。后历刑部侍郞、知宣州,卒。 陈绎,字和叔,开封人。中进士第,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汉书》,居⺟丧,诏即家雠校。英宗临政渊嘿,绎献五箴,曰主断、明微、广度、省变、稽古。同判刑部,狱讼有情法相忤者,谳之。或言刑曹唯知正是否,不当有所轻重。绎曰:"持法者贵审允,心知失刑,恶得坐视?"由是多所平反。帝称其文学,以为实录检讨官。 神宗立,为陕西转运副使,⼊直舍人院、修起居注、知制诰,拜翰林学士,以侍讲学士知邓州。绎不能肃闺门,子与妇一夕俱殒于卒伍之手,傲然无惭⾊。召知通进、银台司,帝语辅臣曰:"绎论事不避权贵。"命权开封府。时狱有小疑,辄从中覆;至绎,特听便宜处决。久之。还翰林,仍领府。治司农吏盗库钱狱未竟,中书检正张谔判寺事,惧失察,以帖诘稽留,绎遣吏示以成牍。言者论其徇宰属、纵有罪,出知滁州。郊祀恩,复知制诰,言者再论之,得秘书监、集贤院学士。 元丰初,知广州。库有檀香佛像,绎以木易之。事觉,有司当为官物有剩利。帝曰:"是以事佛丽重典矣。"时绎已加龙图阁待制、知江宁府,乃贬建昌军,夺其职。后复太中大夫以卒,年六十八。 绎为政务摧豪 ![]() ![]() 论曰:王广渊在仁宗时,因近昵献文于英宗潜邸,固已有窃取功名之心,盖为臣之不忠者,虽列侍从,乌⾜道哉!王陶始为韩琦所知,在御史时,颇能讥切时政。及为中丞,则承望风旨,攻琦如仇雠, ![]() 部分译文 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年时求学于王安石。中进士,任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经孙觉推荐,被召到京师,谒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你从南方来,那里的人们对青苗法看法怎样?”李定答道“:百姓从中获益匪浅,没有不喜 ![]() 御史陈荐上疏说“:李定不久前做泾县主簿时,听说庶⺟仇氏死了,却将此事隐瞒而不回家服丧。”皇上下诏给江东、淮、浙转运使询问情况,转运使上奏说:“李定曾因其⽗年老,要求归家侍养,没有说是为其生⺟服丧。”李定自己辩解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生的,所以非常疑惑,不敢服丧,而只是以侍养⽗亲为由解官回乡。曾公亮认为李定应当追行服丧,王安石也极力主张这样,改任李定为崇文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宜让不孝之人居于劝讲之位,而且一并弹劾王安石,王安石要求罢免二人。李定自己也感到很不安,请求解除官职,于是以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直舍人院同判太常寺。熙宁八年,加集贤殿修撰、知明州。 元丰初年,奉召回京拜为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又进任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湖州谢上表》,揭发说文中多侮慢之词,并由此指责苏轼自熙宁以来,所作文章,大多怨谤君⽗,并与邻里之人勾结。将苏轼逮捕至台狱审问。正当全国大赦,人们对此事纷纷指责,于是只好将苏轼贬官至⻩州。李定正想将苏轼投⼊监狱,然而此时已是不可能的了。有一天,在崇政殿门外,李定对同僚说“:苏轼真是个奇才呀。”大家都不敢答应。 李定上书请求恢复六案纠察的职务,并可以纠察各路监司,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彗星出现于东方,皇上让大家解释这种现象,太史说这意味着会发生兵变,于是皇上派宦官去搞好卫士的饮食问题。李定说仅只搞好饮食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恰恰可以引起一些人起小人之心,于是停止了这种做法。有些人议论要废止明堂祭祀,皇帝以此去询问李定。李定说“:三年进行一次郊祀或者明堂祀,这是祖宗之法,从没有改变过。是谁说出这样的话,请治他以妄加议论之罪。”皇上说:“听你的话就⾜够了。”升迁为翰林学士。因议论府界养马的事失实而被贬知河 ![]() 李定有恩于其宗族,常将家财赈济同族之人,以致家里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他受到任子为官的赏赐,然而却先安排了他兄长的子息。在死的时候,他的儿子都还是平头布⾐。李定只因依附王安石而得以飞⻩腾达,又因为陷害苏轼,因此大家都很嫌恶他,而他的不孝之名也由此而流播开来。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府成安人。庆历年间,将其曾祖王明之集子呈给皇上,皇上诏令 ![]() 英宗即位前居于藩邸,王广渊与之 ![]() ![]() 宋神宗即位,有人上书弹劾王广渊曾怈漏宮中的密言,被降职知齐州,后又改为京东转运使,可以在內省传达章奏。曾公亮、王安石都认为不能这样做,于是停止他在內省传达章奏。舂耕时期农民苦于无力从事农耕,只有向富室大户借钱,那些富室大户也乘机大肆发放⾼利贷,从中得利。王广渊看到这种情况,遂上书请求将本道的钱帛五十万贷给那些贫苦的农民,这样一年就可以获得利息二十五万,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王广渊的这种做法刚好与王安石之青苗法相符合,王安石这才开始认为他还有用,即将他召回京师。御史中丞吕公著指责他过去的错误,故让他回去仍做京东转运使。程颢、李常又指责他大肆聚敛,旨在 ![]() 宣抚使率兵攻⼊夏人境內,并要庆州派兵与之会合。刚把武器甲胄发给士兵,卒长吴逵即率众作 ![]() ![]() 广渊小有才气而善于趋炎附势,他所选择提拔的人都和他是同类。皇上对执政说“:广渊征召的将领辅臣,不是游手好闲的贵族子弟,就是一些奷狡胥吏,甚至于濮宮书吏他也要选用这一类人充任,这是由于此类人都与朝中大臣关系密切。有那么多好的官吏,他弃而不用,却用这类人,岂不是耽误朝廷大事吗?对此我已下诏书责备他,你们也应当警告他。”这年他死去,时年六十岁,赠他为右谏议大夫。元丰初年,皇上下诏,鉴于他曾被先帝宠幸的缘故,将他的弟弟王临从皇城使提升为兵部郞中、直昭文馆,赐他的儿子王得君进士出⾝。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