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4121 |
上一章 五十五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史浩 王淮 赵雄 权邦彦 程松 陈谦 张岩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调绍兴余姚县尉,历温州教授,郡守张栻九成器之。秩満,除太学正,升国子博士。因转对,言:"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宗颔之。翌⽇,语大臣曰:"浩有用才也。"除秘书省校书郞兼二王府教授。三十年,普安郡王为皇子,进封建王,除浩权建王府教授。诏建王府置直讲、赞读各一员,浩守司封郞官兼直讲。一⽇讲《周礼》,言:"膳夫掌膳羞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会。至酒正掌饮酒之事,岁终则会,惟主及后之饮酒不会,世子不与焉。以是知世子膳羞可以不会,世子饮酒不可以无节也。"王作而谢曰:"敢不佩斯训。" 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廷臣争陈退避计,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子不可将兵,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语大臣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浩复遗大臣书,言:"建王生深宮中,未尝与诸将接,安能办此。"或谓使王居守,浩复以为不可。上亦 ![]() 三十二年,上还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郞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受禅,遂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张浚宣抚江、淮,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 ![]() ![]() 李显忠、邵宏渊奏乞引兵进取,浩奏:"二将辄乞战,岂督府命令有不行耶?"浚请⼊觐,乞即⽇降诏幸建康,上以问浩,浩陈三说不可,退,又以诘浚曰:"帝王之兵,当出万全,岂可尝试以图侥倖。"复辨论于殿上,浚曰:"中原久陷,今不取,豪杰必起而收之。"浩曰:"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浚曰:"彼民间无寸铁,不能自起,待我兵至为內应。"浩曰:"胜、广以鉏耰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浚因內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几会,乞出英断。"省中忽得宏渊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径檄诸将。浩语陈康伯曰:"吾属俱兼右府,而出兵不与闻,焉用相哉!不去尚何待乎?"因又言:"康伯 ![]() 先是,浩因城瓜洲,⽩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遂与祠,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持⺟丧归,服阕,知福州。 淳熙初,上问执政:"久不见史浩,无他否?"遂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五年,复为右丞相。上曰:"自叶衡罢,虚席以待卿久矣。"浩奏:"蒙恩再相,唯尽公道,庶无朋 ![]() ![]() ![]() 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京城 ![]() ![]() 赵雄尝荐刘光祖试馆职,光祖答策,论科场取士之道,进⼊,上亲批其后,略曰:"用人之弊,人君乏知人之哲,宰相不能择人。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大将而败军,未尝诛戮。要在人君必审择相,相必当为官择人,懋赏立乎前,诛戮设乎后,人才不出,吾不信也。"手诏既出,中外大耸。议者谓曾觌视草,为光祖甲科发也。上遣觌持示浩,浩奏:"唐、虞之世,四凶极恶,止于流窜,三考之法,不过黜陟,未尝有诛戮之科。诛戮大臣,秦、汉法也。太祖制治以仁,待臣下以礼,列圣传心,迨仁宗而德化隆洽,本朝之治,与三代同风,此祖宗家法也。圣训则曰"过于忠厚"。夫为国而底于忠厚,岂有所谓过哉?臣恐议者以陛下自 ![]() 及自经筵将告归,乃于小官中荐江、浙之士十五人,有旨令升擢,皆一时选也。如薛叔似、杨简、陆九渊、石宗昭、陈谦、叶适、袁燮、赵静之、张子智,后皆擢用,不至通显者六人而已。 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晚治第鄞之西湖上,建阁奉两朝赐书,又作堂,上为书"明良庆会"名其阁、"旧学"名其堂。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宁宗登极,赐谥文惠,御书"纯诚厚德元老之碑"赐焉。嘉定十四年,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 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內制,上曰:"济非议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遂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待之如初。盖其宽厚类此。子弥大、弥正、弥远、弥坚。弥远嘉定初为右丞相,有传。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幼颖悟,力学属文。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为台州临海尉。郡守萧振一见奇之,许以公辅器。振帅蜀,辟置幕府。振出,众 ![]() ⾼宗命中丞举可为御史者,朱倬举淮,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首论:"大臣养尊,小臣持禄,以括囊为智,以引去为⾼。愿陛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宰相汤思退无物望,淮条其罪数十,于是策免。至于吏部侍郞沈介之欺世盗名,都司方师尹之狡险,大将刘宝掊克结权倖,皆劾罢之。又奏:"自治之策,治內有三:正心术,宝慈俭,去壅蔽。治外有四:固封守,选将帅,明赏罚,储财用。"上深嘉叹。 除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时恭王生子 ![]() 淳熙二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辛弃疾平茶寇,上功太滥。淮谓:"不核真伪,何以劝有功。"文州蕃部扰边,吴 ![]() 时宰相久虚,淮与李彦颖同行相事。淮谓:"授官当论贤否,不事形迹。诚贤,不敢以乡里故旧废之;非才,不敢以己私庇之。"上称善。擢知院事、枢密使。上言武臣岳祠之员宜省,淮曰:"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赵雄言:"北人归附者,畀以员外置,宜令诣吏部。"上曰:"姑仍旧。"淮曰:"上意即天意也。"雄又奏言:"宗室岳祠八百员,宜罢。"淮曰:"尧亲睦九族,在平章百姓之先;骨⾁之恩疏,可乎?"时辛弃疾平江西寇,王佐平湖南寇,刘焞平广西寇,淮皆处置得宜,论功惟允。上深嘉之,谓:"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 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事。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甘雨如注,士大夫相贺,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诸郡绢钱尽蠲一年,为缗八十万。 赵雄罢相,蜀士之在朝者皆有去意。淮谓:"此唐季 ![]() 时以荒政为急,淮言:"李椿老成练达,拟除长沙帅,朱熹学行笃实,拟除浙东提举,以倡郡国。"其后推赏,上曰:"朱熹职事留意。"淮言:"修举荒政,是行其所学,民被实惠, ![]() 天长⽔害七十余家,或谓不必以闻,淮曰:"昔人谓人主不可一⽇不闻⽔旱盗贼,《记》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岂可不以闻?"镇江饥民強借菽粟,执政请痛惩之,淮曰:"令甲,饥民罪不至死。"进士八人求以免举恩为升等,淮曰:"八人得之,则百人援之。"龚颐以执政之客补官,求诣铨曹,淮以此门不可启,绝其请。尝言跅弛之士,缓急能出死力,乃以周极知安丰军,辛弃疾与祠。 上章力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淮力辞,改提举洞霄宮。光宗嗣位,诏询初政,淮以尽孝进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罔不在初。⺟亡,居丧如礼。得疾,忽语家人曰:"《易》卦六十四,吾年亦然。"淳熙十六年薨。讣闻,上哀悼,辍视朝,赠少师,谥文定。 初,朱熹为浙东提举,劾知台州唐仲友。淮素善仲友,不喜熹,乃擢陈贾为监察御史,俾上疏言:"近⽇道学假名济伪之弊,请诏痛⾰之。"郑丙为吏部尚书,相与叶力攻道学,熹由此得祠。其后庆元伪学之噤始于此。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办公事,⼊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复局,⽇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自选人⼊馆至此,未満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宮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忧去。 淳熙二年,召为礼部侍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一⽇奏事,上曰:"今夏蚕麦甚 ![]()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绍兴帅张津献羡余四十万缗,雄乞降旨下绍兴,以其钱为民代输和买⾝丁折帛钱之半,使取诸民者,民复得之,⾜以见圣主之德。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 ![]() ![]() 张栻再被召,论恢复固当,第其计非是,即奏疏。孝宗大喜,翌⽇以疏宣示,且手诏云:"恢复当如栻所陈方是。"即除侍讲,云:"且得直宿时与卿论事。"虞允文与雄之徒不乐,遂沮抑之。广西横山买马,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上知栻治行,甚向栻,众皆忌嫉。洎栻复出荆南,雄事事沮之。时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曰:"张栻当之。"人愈忌之。 光宗将受禅,召雄,雄上万言书,陈修⾝齐家以正朝廷之道,言甚剀切。诏授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卫国公,改帅湖北。疾甚,改判资州,又除潼川府,改隆兴府。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郞,除国子司业。宣和二年,使辽。明年,抗表请帝临雍。为学官积十余年,改都官郞中、直秘阁、知易州,移相州,复召为都官郞中。与王黼议不合,镌职,知冀州。 金人再⼊,⾼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 ![]() 四年,起复,知建康府,辞,不许。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言者论:"三年天下之通丧,后世有从权夺服者,所以徇国家之急。比年如权邦彦、姜仲谦,至幕职亦起复,几习宣、政之风,望⾰其弊,以明人伦、厚风俗。"诏邦彦任军赋,宜如旧,余悉罢之。 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奷,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琊判。爱民先爱其力,宽民先节其用。朘己奉以佐国,当自执政始。分阃而属大事,类非偏裨之所能为,必得贤臣大将然后可。制置一官可省,宜令沿江州县各备境內,总以漕帅,上自荆、鄂、江、池,下至采石、京口,委任得人,乃防秋上策。宗室中岂无杰然有人望,可以济艰难、赞密勿、留宿卫者,愿求其人置诸左右。人事尽则天悔祸,不可独归之数。" 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帝尝对辅臣言湖南事,颐浩言:"李纲纵暴,恐治潭无善状。"帝曰:"纲在宣和间论⽔灾,以得时望。"邦彦曰:"纲元无章疏,第略虚名耳。"盖助颐浩以排纲也。三年,卒。 邦彦与政几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充位而已。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蔵于家。 程松,字冬老,池州青 ![]() 吕祖泰上书,乞诛侂胄、苏师旦,松与陈谠劾祖泰当诛,祖泰坐真决,流岭南。松満岁未迁,意殊怏怏,乃献一妾于侂胄,曰"松寿"。侂胄讶其名,问之,答曰:" ![]() ![]() 开禧元年,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成都府、四川制置使。侂胄决议开边,期以二年四月分道进兵,命松为宣抚使,兴元都统制吴曦副之,寻加曦为陕西招抚使,许便宜从事。松将东军三万驻兴元,曦将西军六万驻河池。松至益昌, ![]() 未几,金人封曦为蜀王。曦遗松书讽使去,松不知所为。兴元帅刘甲、茶马范仲任见松,谋起兵诛曦,松恐事怈取祸,即揖二人起去。会报金人且至,百姓奔走相躏蹂,一城如沸。松亟望米仓山遁去,由阆州顺流至重庆,以书抵曦,丐赆礼买舟,称曦为蜀王。曦遣使以匣封致馈,松望见大恐,疑其剑也,亟逃奔。使者追及,松不得已启视之,则金宝也。松乃兼程出峡,西向掩泪曰:"吾今获保头颅矣。"曦诛,诏落职,降三官,筠州居住,再降顺昌军节度副使,澧州安置。又责果州团练副使、宾州安置。死宾州。 陈谦,字益之,温州永嘉人。乾道八年进士,授福州户曹、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录、敕令所删修官、枢密院编修官。陈中兴五事,至李纲议建镇事,上曰:"纲何⾜道。"谦曰:"陛下用大臣,审出纲上,宜如圣训。今顾出纲下远甚,奈何?"上蹙然,遂极论逾数刻。 孝宗內禅,通判江州,知常州,提举湖北常平。平辰州峒徭,加直焕章阁,除户部郞中,总领湖、广财赋。谦乃丞相赵汝愚客,会 ![]() 韩侂胄谋扰金人,令献马者补官,七州民相扇为盗。谦移书侂胄曰:"今若倚群盗行剽掠之策,岂得以败亡为戏乎?"既而屡论襄帅皇甫斌、李奕罪,且求罢。上谕旨薛叔似协和之。迁司农少卿、湖广总领,除宣抚司参谋官。 金兵深⼊,陷应城,焚汉川,汉 ![]() 谦有隽声,早为善类所予。晚坐伪噤中废,首称侂胄为"我王",士论由是薄之。 张岩,字肖翁,大梁人,徙家扬州,绍兴末渡江,居湖州。为人机警,柔回善谐。登乾道五年进士第,历官为监察御史,与张釜、陈自強、刘三杰、程松等阿附时相韩侂胄,诬逐当时贤者,严道学之噤。 进殿中侍御史,累迁给事中,除参知政事。以言者罢为资政殿学士、知平江府,旋升大学士、知扬州。时边衅方开,诏岩与程松分帅两淮,已而召还,为参知政事兼同知国用事。开禧二年,迁知枢密院事。明年,除督视江、淮军马。 时方信孺使金议和,值吴曦以蜀叛,议未决,曦伏诛。金人寻前议,信孺再行。侂胄趣岩遣毕再遇、田琳合兵剿敌,且募生擒伪帅。未几,川、陕战屡衄,大散关陷,敌情复变。岩开督府九阅月,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余万缗,见和议反复,乃言不知兵,固求去。 侂胄诛,御史章燮论岩与苏师旦朋奷误国,夺两官。宁宗谓兵衅方开,岩尝言其不可,许自便,复元官,奉祠。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薨,赠特进。 论曰:史浩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复之谋。王淮为伪学之噤,毒痡善类。赵雄与虞允文协谋用兵,而旧史谓二人沮抑张栻,何哉?邦彦守城力战,惜乎助吕颐浩攻李纲,君子少之。程松、陈谦、张岩诬谀之徒,何⾜算哉! 部分译文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他幼年聪颖,理解力強,刻苦学习写作。绍兴十五年(1145)考中进士,出任台州临海县尉。郡守萧振一见到王淮就认定他是一位奇才,声言王淮⽇后必成大器,萧振调任蜀帅后,将王淮辟为幕僚。萧振要离职,大家都想挽留,王淮说:“万里送⺟,难道会计较功名利禄。”众人都很佩服王淮学识与气度,王淮晋升为校书郞。 宋⾼宗下令中丞举荐可以充任御史的人,朱倬推荐了王淮,王淮因此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不久后升为右正言。王淮在第一次上⾼宗书中指出“:大臣养尊处优,下级官吏保持禄位,他们以搜刮为才智,以退出政坛相标榜。臣请陛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宰相汤思退有负众望,王淮上书⾼宗,列举数十条罪过,汤思退因此被罢免。吏部侍郞沈介欺世盗名,都司方师尹 ![]() ![]() 王淮官拜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其时恭王生子赵 ![]() 淳熙二年(1175),王淮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辛弃疾平定茶寇,上书请功太滥。王淮以为:“不核实真假,怎么能勉励有功之人。”文州少数民族侵扰边地,吴 ![]() 当时宰相位空缺很久,王淮与李彦颍二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王淮说“:选择官吏,当以是否贤达为标准,不要计较以前的形迹。真是贤才,我亦不敢因为是同乡故旧而废弃;若无才能,我也不敢因与自己有私 ![]() 八年,王淮官拜右丞相兼管枢密院事务。在此之前,自初夏至深秋,长时间⼲旱,拜相当天,大雨如注,士大夫竞相庆贺,皇帝也很⾼兴,认为任相得人,老天感知而下雨,于是下令免除各地绢钱、人头税一年,合计缗钱达八十余万。 赵雄被罢相,蜀地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很不安,都打算离职。王淮对孝宗说:“这是唐末 ![]() ![]() 当时以荒政为急务,王淮说:“李椿阅历深又通晓人情世故,当让他出镇长沙,朱熹忠厚老实,有学问有品行,应让他出任浙东提举,以为郡国倡导。”事后论功行赏,皇帝说:“朱熹留意所管事务。”王淮说“:实施荒政,这是行其所学,百姓得到了实惠,我想为他晋级。”皇帝说“:让朱熹升任直徽猷阁。”成都缺帅,皇帝物⾊人选,王淮举荐留正。皇帝问道“:留正不是福建人吗?”王淮回答说:“立贤不论地域,商汤不偏不倚做得很公平。一定要说闽地出了章子厚、吕惠卿那样的奷臣,同一地区不也出了曾公亮、苏颂、蔡襄这样的贤臣吗?若说江浙多名臣,不也出了丁谓、王钦若吗?”皇帝认为很对,王淮官拜左丞相。 天长县遭⽔灾,七十多户人家受害,有人说不必上奏皇帝,王淮说:“前人曾说皇上不可一⽇不闻⽔旱盗贼,《论》曰:‘天下欠收,一定要先让皇帝知道。’怎么可以不让皇帝知道呢?”镇江饥饿百姓強行向府政借粮,执政大臣请求严厉惩罚百姓,王淮说:“法令规定,饥民犯罪不至被处死。”八名进士请求用免举恩数晋级,王淮回答说:“八人得到后,则会有百人援引为例。”龚颐以执政门客补官,请求去铨曹任职,王淮认为不可开此先例,予以拒绝。王淮曾说,放 ![]() 王淮上书皇帝,坚决请求离职,孝宗让王淮以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王淮拒不接受任命,改任提举洞霄宮。光宗即位,下诏征求即位之初治国对策。王淮认为应以尽孝进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为本。生⺟去世,王淮以礼服丧。一天王淮生病,他对家人说:“《易》有六十四卦,我的寿命也是如此。”淳熙十六年(1189)王淮逝世。噩耗传至京师,皇帝十分悲伤,停止临朝视事表示哀悼,赠王淮为少师,谥号“文定” 当初,朱熹任浙东提举,曾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王淮一向与唐仲友关系很好,不喜 ![]()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隆兴元年(1163)类省试赵雄考取第一名。虞允文任四川宣抚使,将赵雄辟为宣抚使司⼲办公事,虞允文被召回朝廷任宰相后,将赵雄举荐⼊朝。乾道五年(1169),孝宗在便殿召见赵雄,以为奇才,当⽇亲自手写诏书拜赵雄为秘书省正字。 范成大出使金朝,快到启程的⽇子,轮到赵雄与孝宗对谈,虞允文将赵雄叫去与他谈话。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中原,正合皇帝心意。孝宗很⾼兴地对赵雄说“:功名当与你共享。”于是立即拜赵雄为右史,二个月后晋升为舍人。金廷使节耶律子敬来到朝廷祝贺会庆节,赵雄任馆伴使。耶律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瞒,巡逻士兵将此禀告上级。孝宗连夜召见赵雄,赵雄将耶律子敬所讲原原本本告诉皇上,孝宗很⾼兴。金使返回前⼊廷辞行,按惯例应当奏乐,赵雄反对,上奏道:“占卜祭祀天地多⽇,天子正在斋戒,不可奏乐。”孝宗感到为难,派遣宦官告诉赵雄,不可不用乐。赵雄回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就将使者带回驿馆。”孝宗很⾼兴。赵雄又上书孝宗,恳请设置恢复局,君臣⽇夜相互探讨恢复之计,所有论述都符合孝宗的心意,孝宗拜赵雄为中书舍人。这样,赵雄升迁很快,自选人升至馆职,还不満一年时间。 其时金人将挑起河南之役,议定尽以诸陵梓宮归还宋廷。孝宗令赵雄出使金国,前往祝贺生⽇,金人只同意迁回陵寝及确定国书仪式。赵雄拜见金主后,多次同他争辩。金廷大臣多次站起喝骂赵雄,赵雄无所畏惧,辩词更加有力,最终使金主同意了他的请求,金人将这称为“龙斗”赵雄曾上书论述恢复计策,大体以为:“恢复应由川蜀进取陕西,占领陕西,虎视中原,则成秦国控制六国大势。”八年,赵雄以⺟亲逝世,离职守丧。 淳熙二年(1175),赵雄被召回朝廷任礼部侍郞,官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一天,赵雄奏事,孝宗说“:今年夏季蚕丝小麦成 ![]() 朝廷多次召用朱熹,朱熹拒不应诏,赵雄请求让朱熹到地方任职,孝宗命朱熹为南康军知军。朱熹上书论到时事,使孝宗很不⾼兴,孝宗令赵雄加以判别分析。赵雄奏道“:朱熹是个狂妄无知的人,词穷理短,将其处罪正成就了他的名声。若老天包涵大地保佑,可以置而不问。”碰巧周必大也极力劝阻,孝宗才停止处罚朱熹。绍兴帅张津献上多余杂税四十万缗,赵雄请求孝宗降旨绍兴府,用这笔钱替百姓代为 ![]() 自从赵雄任相,蜀地士人在朝廷任职者仅十多人。等到皇帝对他的恩泽衰减,有人传言他偏袒乡人,引起孝宗疑心。不久陈岘任四川制置使,王渥为提举茶马事,任免令从皇宮中降出。赵雄请求离职,孝宗下诏劝勉挽留,说“:丞相处事不避怨仇,选择人才不偏乡 ![]() ![]() 张木式两次被孝宗召见,他以为恢复之议固然不错,只是计策不当,又草成奏疏。孝宗很⾼兴,第二天将奏疏拿给大臣观看,并且亲自书写诏令:“恢复应当如张木式所陈述才对。”随后以张木式为侍讲官,说:“尚且得以在卿直班时与卿讨论政事。”虞允文与赵雄等人很不⾼兴,他们于是诋毁并抑制张木式。朝廷于广西横山买马,当地各部族都很⾼兴,争相用好马与朝廷 ![]() 光宗将受禅即帝位,召见赵雄,赵雄上万言书,陈述修⾝齐家以正朝廷之道,所论都很切合实际。光宗下诏授予赵雄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卫国公,改任湖北安抚使。赵雄患重病改判资州,又为潼川府知府,改任隆兴府知府。绍熙四年(1193)赵雄逝世,终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为少师。嘉定二年(1209),定谥号为“文定”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