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9131 |
上一章 二十七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赵汝谈 赵汝谠 赵希 赵彦呐 赵善湘 赵与![]() 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恩补将仕郞。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异之,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有大名于世。"调汀州教授,改广德军,添差江西安抚司⼲办公事。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 佐丞相赵汝愚定大策,汝愚 ![]() ![]() 时侂胄用事炽甚,汝谈痛愤,登坛读祝,大呼侂胄及陈自強名。自強不能堪,它⽇指汝谈曰:"末坐⽩皙者何人?"汝谈不为动。以参知政事李壁荐,召试馆职,擢正字。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 ![]() 时金人內变,有旨令献料敌、备边二策。其料敌之策曰:"祸 ![]() ![]() ![]() ![]() ![]() 改湖北提举常平,振饥尽力。知温州,改知外宗正,作诗勉其族属,皆望风而化。迁江西提举常平。宁宗崩,以哀痛得疾。贺理宗表,力寓劝戒。陈硕曰:"此谏书也。"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辞不获命,之官一月,以言者罢。 先是,汝谈因疾去官,言者谓其傲睨轩冕,不乐为世用。至是弥远不与祠,乃杜门著述。 端平初,以礼部郞官召,⼊对言:"倚用老成,广集忠智,访求众敝之原,辟取可行之策,以饬积蠹之蛊,而成终泰之功者,愿加圣心焉。"又言:"大佞似忠,大奷似圣,未免信向而擢任之。始未见甚失,久乃浸至差讹,则纲维之臣将不能不执,议论之士将不得不言。执之坚,宁不疑其侵权?言之数,宁不意其卖直?至是则不特是非琊正易位,而黜陟予夺失中多矣。"又曰:"外之得以窒吾听、杂吾目、扰吾天君者,以吾未得虚一而静之理也。苟得之,导我声⾊而不能⼊,投我宝货而不能中,扇我以功名而不能动,凝然湛然,孰得⼲之哉。"改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时集议出师,汝谈反覆言不可轻战,而和尤非计。既而三京收复,虽前言用兵不便者亦喜,汝谈独有忧⾊。未几,洛师败,朝论始服其先见。 迁宗正少卿,兼权直,兼编修国史、检讨实录,兼崇政殿说书。因讲《论语》而言汉元帝恭俭无过,惟以刚不克改,明不能绎,优柔不断,而汉业遂衰。权吏部侍郞,升侍读,兼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院同修撰,以所注《易》进讲。时朝议履亩称楮,汝谈言非便,迕时宰意。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草答诏,以为贬秩易,审举措难,宰相滋不悦。以言去国,提举崇禧观。起知婺州,四辞不允。至郡,力丐祠。召赴行在,四辞。 权礼部侍郞兼学士院,力辞兼直。时金兵新破,三阃增秩,称提官楮,四郡获赏。汝谈独蹙頞,登对,首疏言:"边面无可倚仗,乞超越拘挛,简拔俊杰,如吴用周瑜、鲁肃,晋任祖逖、陶侃故事,使之各分方面,连数十城,推毂授权,尽归赐履。巴蜀一人,荆襄一人,两淮各一人,一切便宜行事,不复更从中御,庶几伸缩由己,机用出心。"盖推广乡者备边之策。且曰:"臣之此策,行于开禧未用兵之前,决不至罹今⽇之患。"其论楮法,尤中时敝,上称叹久之,且谓:"卿文学⾼世,宜代予言,力辞何为?"卒以老祈免,章四上,免兼直,改侍讲。数⽇,仍兼直学士院,五辞。权给事中,权刑部尚书,及卒,转两官。遣表上,又转四官。 汝谈天资绝人,沈思⾼识,自少至老,无一⽇去书册。其论《易》,以为为占者作;书《尧》、《舜》二典宜合为一,禹功只施于河洛,《洪范》非箕子之作;《诗》不以《小序》为信;《礼记》杂出诸生之手;《周礼》宜傅会女主之书。要亦卓绝特立之见。为文章有天巧。笃于伦谊而忘仇怨,御史王益祥尝劾之,后汝谈官其乡,益祥愧不敢见,汝谈乃数过之,相得 ![]() ![]() ![]() 赵汝谠,字蹈中,少俶傥有轶材,智略出人上。龙泉叶适尝过其家,汝谠年少,⾐短后⾐,不得避。适劝之曰:"名门子安可不学。"汝谠惭,自是终⾝不⾐短后⾐。折节读书,与兄汝谈齐名,天下称为"二赵"。以祖遗恩补承务郞,历泉州市舶务、利州大军仓属。从臣荐宗室之贤者,监行在右蔵西库。 韩侂胄谋逐赵汝愚,汝谠兄弟昌言非是,且上言讼汝愚冤。侂胄惧其词直,使其 ![]() ![]() ![]() 汝谠常言:"宗子不忘君,孝子不辱⾝,临难则功业当如朱虚,立⾝当如子政。" 赵希錧,字君锡,旧名希哲,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改赐今名。少扶⽗丧归,道遇寇,左右骇散,希錧拊棺恸哭不慑,寇义而去。学于陈傅良、徐谊,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城,希錧下坐无一语,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錧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虑矣。"守以付希錧,人为危之。希錧至关,审形明间,申令谨候,分画耝定,贼已遣谍窥关。希錧得谍诘之,纵其举火相示,而羸师以误之。夜半,贼数百衔枚突至,希錧严兵以待。贼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贼无一免,余 ![]() ![]() 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疏大宁盐井利病,使者上诸朝,民便之。改知⽟山县,未行。召对,希錧首言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帅,国家之力则外困于归附之卒,內困于浮冗之费;次论四蜀铨科举之弊;次论大宁盐井本末。宁宗嘉纳之。 授大理寺丞,迁大宗正丞,权工部郞官。宗姓多贫,而始生有训名,为人后有过礼,吏受赇亡艺,莫敢自陈,希錧⽩其长推行之。会朝议,燕邸近属赴朝参者少,命希錧易班,希錧力辞,弗克。特换授吉州刺史、提举佑神观。未几,廷臣言宗姓换班人尝举进士,请视朝士,听轮对。于是希錧次对时首论:"今⽇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朝绅,清选也,以缄默为清重,以刻薄为举职,以无所可否为识体。阃寄,重任也,以大言为有志,以使过为知恩。臣非敢厚诬天下以为无人,患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授成州团练使,赐金带,令服系。以宝玺推恩,进和州防御使。 理宗即位,进潭州观察使,以公族近邸,恩特加厚。又进安德军承宣使。希錧引对,言:"初政急务,莫先于明道,总治统,收人心。"上为动容。越明年,论祠祭不蠲,噤卫不肃。慈明宮上寿,升节度,封信安郡公。卒,遗奏闻,上震悼辍视朝,赐含敛,赠以金币。 希錧风资凝重, ![]() 赵彦呐,字敏若,彭州人。登四川类试第。少以材称。吴曦叛,以禄禧伪守夔,彦呐结义士杀之,遂显名。 嘉定十二年,关外西和州新被兵,制使安丙檄使经理,金人再至,战却之。因请修州北⽔关,募民耕战以守;又劝丙尽捐关外四州租,结兵民使各自为守。皆不行。在州五年,得军民心,转提点刑狱,寻帅沔,时誉甚都。及崔与之代丙,始察其大言无实,谓他⽇误事省必此人,请庙堂毋付以边藩。寻夺其节制。 宝庆元年,乃移帅兴元。三年,会郑损弃四州,退保三关,彦呐力争不胜,罢归家者五年。绍定四年,桂如渊代损,起彦呐于副使,更李{直土}、⻩伯固,皆彦呐副之。端平元年,遂升正使,丞相郑清之趣其出兵,以应⼊洛之役,不从。秦、巩之豪汪世显久求內附。至是彦呐为力请数四,清之亦汔不从。三年,金人大⼊至三泉,彦呐大败,眨衡州,其子洸夫用事亦窜岭南,史嵩之留之江陵两年,卒。 赵善湘字清臣,濮安懿王五世孙。⽗武翼郞不陋,从⾼宗渡江,闻明州多名儒,徙居焉。善湘以恩补保义郞,转成忠郞、监潭州南岳庙,转忠翊郞,又转忠训郞。庆元二年举进士,以近属转秉义郞,换承事郞,调金坛县丞。五年,知余姚县。 开禧元年,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以招茶寇功,赴都堂审察,提辖文思院。出判无为军兼淮南转运判官、淮西提点刑狱。四年,改知常州。八年,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十年,知湖州。十一年,丁內艰,明年起复,知和州,三辞不获命。迁知大宗正丞兼权户部郞官,改知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兼淮西提举常平,兼知无为军。进直徽猷阁、主管淮南制置司公事,兼知庐州,兼本路安抚,仍兼转运判官、提举常平。 十三年,进直宝文阁。以平固始寇功,赐金带,许令服系。十四年,进直龙图阁、知镇江府。十七年,拜大理少卿,进右文殿修撰、知镇江府,封祥符县男,赐食邑。宝庆二年,进集英殿修撰,拜大理卿兼权刑部侍郞,进宝章阁待制、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主管行宮留守司公事。赐仙花金带,进封子,加食邑。 绍定元年,以创防江军、宁淮军及平楚州畔寇刘庆福等功,皆升其官,进龙图阁待制,仍任,兼江东转运副使。三年,进焕章阁直学士,仍任,进封伯,加食邑。以李全犯淮东,进焕文阁学士、江淮制置使,乃命专讨,许便宜从事。四年,进封侯,加食邑。及戮全,善湘遣使以露布上,乃进兵部尚书,仍兼任。 时善湘见范、葵进取,慰藉殷勤,馈问接踵,有请必应。遣诸子屯宝应以从,范、葵亦让功督府,凡得捷,皆汝櫄等握笔草报。善湘季子汝楳,丞相史弥远婿也,故奏报无不达。以平闽寇功,转江淮安抚制置使。五年,复泰州淮安州、盐城淮 ![]() 嘉熙二年,授四川宣抚使兼知成都府,未拜,改沿海制置使兼知庆元府。即丐祠,改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三年,两请休致,四乞归田,复提举洞霄宮。淳祐二年,帝手诏求所解《舂秋》,进观文殿学士,守本官致仕,卒。遗表闻,帝震悼辍视朝,赠少师,赙赠加等。所著有《周易约说》八卷,《周易或问》四卷,《周易续问》八卷,《周易指要》四卷,《学易补过》六卷,《洪范统论》一卷,《中庸约说》一卷,《大学解》十卷,《论语大意》十卷,《孟子解》十四卷,《老子解》十卷,《舂秋三传通议》三十卷,诗词杂著三十五卷。 赵与 ![]() 迁籍田令。久之,拜宗正寺簿,历军器监、司农寺丞,迁宗正丞兼权都官郞官,改仓部,权度支,以直宝章阁知安吉州。郡计仰榷醋,噤纲峻密,与 ![]() ![]() ![]() 自恢复退师,又议纳使,与 ![]() ![]() ![]() ![]() 明年改元嘉熙,襄、蜀残破,或望风弃地,召见便殿,言:"韩琦当仁宗朝,犹昼夜泣⾎。今主忧臣辱矣。"因具言防边之道,其后多见施行。与 ![]() 星变,上章请罢。大火,力言灾变之烈,谓:"臣罪擢发莫数,犹 ![]() ![]() ![]() 论楮币自嘉定以一易二,失信天下,尝出內帑收换,屡称提而折阅益甚。尝请两界并展十年勿议造新,责州县毋以损污抑沮,至是遂请不立界限以绝其疑,所以区画者甚备。其后诏宰相遍询侍从,与 ![]() ![]() ![]() ![]() 大风震雷数见,因具陈边事,且言:"人才国用,民力兵威,愿乘此机,加意 ![]() 会饥民相携溺死,帝仍付临安府事,恩例视执政。与 ![]() ![]() ![]() ![]() ![]() 久之,以旧职知温州,政事必亲,吏不敢欺,创⽔砦,修贡院。以侍读召,辞,不许。⼊对,言爵禄之滥,因及国本事。五丐归,又不许。进《舂秋解》,升大学士,荐士六十人。史嵩之将复⼊相,而人言不已,帝以问与 ![]() ![]() ![]() 又请以兵财分任辅臣。在讲筵言:"以坏证付庸医,仅支残息,徒运巧心,天下事尚堪再误耶?"时相忌之。寻授安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万寿观使。⽇食,应诏言事益切。月赐內帑,与 ![]() 袁士宋斌少从⻩⼲、李燔登朱熹之门,学噤方严,羁旅困沮,年且八十,与 ![]() ![]() ![]() 手注《六经》及《仁皇训典详释》,又有《⾼宗宝训要释》、奏议、诗文百卷。与 ![]() 赵必愿,字立夫,广西经略安抚崇宪之子也。未弱冠,丁大⺟忧,哀毁骨立。服阕,以大⽗汝愚遗表,补承务郞。 开禧元年,铨监平江府粮料院,调常 ![]() ![]() 授湖、广总所⼲办公事。丁⽗忧,居丧尽礼,贻书问学于⻩⼲。服除,差充两浙运司主管文字。再考,特差充提领安边所主管文字。差知全州,陛辞,奏乞下道、江二州访周惇颐之后。知常州,改知处州,陈折帛纳银之害,皆得请。移泉州,罢⽩土课及免差吏榷铁,讽诸邑行义役。秋旱,力讲行荒政,乞拨永储、广储二仓米振救。差主管官告院。越五⽇,诏依旧主管官告院兼知台州,一循大⽗之政,察民疾苦,摩抚凋瘵,修养济院,建陈瓘祠,政教兼举。 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至郡,免催绍定六年分小户绫罗钱三万缗有奇。立淳良、顽慢二籍,劝惩人户。措置广惠仓及诸仓积⾕。奏乞宽减內帑绫罗,申省免用旧例,预解诸⾊窠名钱,罢开化税场。迁太府寺丞,寻迁度支郞中。诏以汝愚配享宁宗,从必愿请也。兼右司郞中,引见,疏言: 陛下英明密运,断出于独,固 ![]() 朝廷除授,军国赏罚,本至公也,今有姓名未达于庙堂,而迁擢忽由于中出,斥逐三衙,竟不指名罪状,而人始得以疑陛下矣。一除目之颁,一号令之出,虽未必由于阉宦,而人或疑于阉宦;虽未必由于私谒,而人或疑于私谒;虽未必由于戚畹宗邸,而人或疑于戚畹宗邸。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非陛下所私有也,陛下虽有去敝之心,而动涉可疑之迹,陛下亦何乐于此。 时论伟之。 三京兵败,边事甚亟,诏条上守御计,必愿言十事:下哀痛之诏,合江淮之兵,救江陵之急,节财用之宜,縻议和之使,抚无归之民,处北来之众,置镇抚之使,择帅阃之代,拔未用之将,皆切于边要。府政议楮币⽇轻, ![]() 火灾,必愿应诏上封事,曰:"开边稔祸之刑,牵制而未行; ![]() ![]() ![]() 迁左司郞中,又迁司农少卿兼左司。转对,言:"正气⽇消月沮,驯至今⽇,非惟搢绅不肯论事,下至草茅之士,皆结⾆矣。端平初年,沉疴方去,新病未作,陛下犹勤于咨访,如恐不及。今疾攻心腹,决裂将溃,乃不求瞑眩之剂以起其殆,甚可惑也。"又曰:"毋使人臣以指斥怀疑,毋致陛下以厌言得谤。"时直士相继去,故必愿及之。兼敕令所删修官,拜司农卿,兼职如故。翼⽇,改宗正少卿,仍兼删修敕令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寻兼左司,迁太府卿,仍兼编修、检讨,迁宗正少卿。诏依旧太府卿,仍兼职,且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转对,言:"中才庸主,惟其无所知觉,故言不可⼊,而败亡随之。陛下作敬天之图,朝夕对越,谓宜天意可回,而荧惑失度,郁攸煽灾,迫近噤门,几毁左蔵。烟埃方息,⽩昼陨星,贯⽇之虹,胁 ![]() 大⽔,上封事曰:"海嘲毁隘,侵迫噤城,灾异之来,理不虚发,必上畏天戒,下修人事,易沴召和,转移于陛下方寸间耳。"又曰:"《周官》国有大事,则举大询之理。今⽇之事迫矣,谓宜合众谋,屈君策,上而搢绅,下而刍荛,各陈所见,择其可用之策,以授任事之臣,庶几千虑一得,以成天下人不因之意。"暂兼权右郞官。言:"财非天雨鬼输,岂可轻施妄用。长此不已,必至颠覆,异时或得罪。今之大夫不能为国生财,程异、皇甫鏄之徒乘间捷出,推敲克剥,以术相胜,凿空取办,以计巧取,事掊敛,献羡余,间架缗钱之令下,而唐祚愈促矣。愿陛下精思 ![]() 时边事急,必愿应诏言:"宜敕彭大雅自重庆领王青之兵东下以复夔,责李安民及归、峡二守以自效,调一将督中流之师,以伐其顺流之谋,调一将自间道出鼎、澧之后,以折其捣虚之锋,调一将助芮兴之势,以备江陵之急。又宜下湖南遣飞军及团结兵民之类守沅江、益 ![]() 先是,钱相尝缴陈洵益赠节使不行,必愿复缴奏曰:"李韶向为殿中侍御史,疏论洵益,乞予外祠,以绝窥伺,陛下不行其言,复夺其职,韶不能自安,径求外补。今召之不至,正以此故。若超赠洵益,又缴驳不行,韶愈无来期矣。陛下忍于去一贤从官,而不忍于沮一已死之內侍,则何以兴起治功,振扬国势? ![]() 权户部尚书,疏言:"端平元年,洛师轻出。明年,德安失,襄 ![]() ![]() ![]() 必愿平易以近民,忠信以厚俗,恻怛以勤政,行乡饮酒,旌退士,奖⾼年,裁僧寺实封之数。尤留意武事,甫⼊境,即以军礼见戎帅,申明左翼军节制事宜,措置海道修⽔,教士卒知劝。"居官四年,累乞归,及命召,又三辞,皆不许。卒,遗表上,赠银青光禄大夫。 必愿才周器博,心平量广,而又蚤闻家庭忠孝之训、师友正大之言,故所立卓然可称云。 论曰:宋之公族,往往亦由科第显用,各能以术业自见,汝谈、汝谠、希钅官是已。彦呐帅边而堕功,亦由庙算之短。善湘⽗子克平大盗。与 ![]() 部分译文 赵汝谈,字履常,生来就很聪明,十五岁时,因祖⽗的恩荫被补官为将士郞。他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到他的文章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参知政事施师点说“:此人他⽇将在世上有名声。”赵汝谈调任汀州教授,改为广德军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办公事。他曾跟从朱熹考订有疑问的义理十几条,朱熹赞叹他的学识。 赵汝谈辅佐丞相赵汝愚制定重大的国策。赵汝愚想立即提升他为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他极力推辞掉。赵汝谈为祖⺟守孝。赵汝愚被罢官,他的弟弟赵汝谠极力上疏请求留下赵汝愚,杀韩。。胄,听说的人都很惊叹。赵汝谈兄弟二人都遭 ![]() 当时韩。。胄权倾一时,赵汝谈很痛愤,在登坛读祭文时,他大叫韩。。胄和陈自強的名字。陈自強不能忍受,另一天指着赵汝谈说“:末位面⾊⽩皙的是什么人?”赵汝谈没为此动摇。因为参知政事李壁的荐举,赵汝谈被召试馆职,提拔为正字。这时吴曦反叛,朝廷上下束手无策,有人请求就封吴曦为王,这个人到赵汝谈这来,赵汝谈责问他说:“谁想以吴曦为王,该杀!”这个人脸红了不能答对,就因为言语的错误被罢官,为主管崇道观。赵汝谈为添差嘉兴府通判,他和郡守王介志同道合。赵汝谈改任无为军知军,和光州守臣柴中行、安丰守臣陆峻并称为奉职守法的官吏。 当时金人內部发生变 ![]() ![]() ![]() ![]() 赵汝谈改任湖北提举常平,他尽力赈济饥民。他任温州知州,改为知外宗正,他写诗劝勉自己的族人,族人都按他说的去做。赵汝谈任江西提举常平。宁宗去世,赵汝谈因哀痛而得病。他的贺理宗即位表,极力把劝戒的意思寓在其中。陈硕说“:这是劝谏书。”赵汝谈多次请求担任管理宮观一类的闲职,他被授予江西转运判官,他推辞没被允许,在职一个月,因受弹劾而被罢免。 先前,赵汝谈因病罢官,台谏官认为他轻视官禄爵位,不乐意为世所用。这时史弥远不给他管理宮观的闲职,他就闭门著述。 端平初年,赵汝谈以礼部郞官的⾝份被召用,他奏对说:“依靠和任用老成的人,广泛搜集忠心和有才智的人,访求各种弊端产生的 ![]() ![]() ![]() ![]() 赵汝谈升为宗正少卿,兼任权直,兼编修国史、检讨实录,兼崇政殿说书。他趁讲解《论语》时说汉元帝端正、严肃、俭朴,没有过错,只是因为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固执,虽清明却不能推究,优柔寡断,汉朝的基业才衰落。赵汝谈为权吏部侍郞,升为侍读,兼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院同修撰,以自己注释的《易》向皇上讲解。当时朝廷决定按亩核算钱,赵汝谈认为不利,违背了当时宰相的意思。京城发生军队变 ![]() 赵汝谈为权礼部侍郞兼直学士院,他极力推辞兼直。当时刚打败金兵,三帅增加官俸,按功劳提⾼官钱,四郡获得奖赏。只有赵汝谈感到忧愁,他登廷奏对,首先上疏说:“边境没什么可以倚仗的,请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俊杰,像东吴重用周瑜、鲁肃,晋任用祖逖、陶侃那样,让他们分别负责各方面,连接几十座城,推荐人才和授权给他们,都由京官负责。巴蜀安排一人,荆襄安排一人,两淮各安排一人,一切事情都不须请示而灵活处理,不再由朝廷从中⼲预,这样是伸缩由他们自己,各种策略出于他们的意图。”这是在推广他从前提出的备边策略。他还说“:我的这个策略,在开禧用兵之前施行,决不至于遭受今天的祸患。”他议论钱币法,非常切中当时的弊病,皇上称赞了很久,并说:“你文章博学超出了世俗,应该代替我讲话,为什么极力推辞呢?”赵汝谈最终因年老请求罢官,四次上章,被免去兼直,改任侍讲,数⽇后,他仍兼直学士院,推辞了五次。赵汝谈为权给事中,权刑部尚书,他去世后,转升两官,遗表献上后,又转升四官。 赵汝谈天资超人,思想深邃具有远见卓识,从小到老,没有一天离开书籍的。他论述《易》,认为是为占卜的人而写的;《尚书》的《尧典》、《舜典》应该合二为一,大禹的功劳只表现在河洛,《洪范》不是箕子写的;《诗》不以《小序》为实真;《礼记》是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周礼》是适合附会临朝执政的王后或太后的书。总结得十分卓绝,并有独到见解。赵汝谈写文章自然巧妙。他坚持伦理道德并不记仇怨,御史王益祥曾弹劾过他,后来赵汝谈在他的家乡做官,王益祥羞愧不敢见他,于是赵汝谈多次去拜访王益祥,他们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赵汝谈曾议论韩非、李斯都有荀卿的才能,只是他们贪图富贵利 ![]()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他不到二十岁时,遭祖⺟丧,因悲哀他骨瘦如柴。服丧期満后,因祖⽗赵汝愚的遗表,他被补官为承务郞。 开禧元年(1205),他铨试后为监平江府粮料院,调为常 ![]() ![]() ![]() ![]() ![]() 赵必愿被授予湖、广总所⼲办公事。遭⽗丧,他为⽗亲守丧完全符合礼节,他给⻩⼲写信请教学术问题。守丧期満后,赵必愿被差派为两浙运司主管文字,再次考核他为官的政绩后,他被特差派为提领安边所主管文字。赵必愿被差遣为全州知州,他向皇上辞别时,上奏请求去道州、江州寻访周敦颐的后代。赵必愿任常州知州,改为处州知州,他向朝廷陈述折帛 ![]() 端平元年(1234),赵必愿以直秘阁的⾝份任婺州知州。他到婺州后,免去了绍定六年(1233)小户人家承担的三万多缗绫罗钱。设立善良、刁顽两种户籍,以便劝戒人们。赵必愿筹措广惠仓和其他粮仓的存粮。他上奏请求减少皇宮仓库的绫罗,向户部申请免用旧例,先废除各种窠名钱,罢去开化税场。赵必愿升为太府寺丞,不久升为度支郞中。皇上下诏赵汝愚和宁宗一起享受祭祀,这是赵必愿请求的。赵必愿兼任右司郞中,皇上召见他,他上疏说: “陛下英明有运气,独自决断,本想扭转一切。然而大权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许还有权力转移下面的疑虑;各条正路如果都已打开,或许还怀疑有其他的门路。策封和罢免二个宰相,可以消除天灾,被罢免的本来就难再留下来,留下来的恐怕最终也要辞官。留着三公、宰相的⾼位等待元老旧臣,怀疑的人或许还是不来,何况在数千里之外;按位次任命官员掌握大政,怀疑的人或许还是不敢专心工作,何况他们的官位也不安稳。中书,是政事的 ![]() “朝廷任官,国家赏罚,本来是最公正的,现在有姓名没有在朝廷出现过,而提升他的命令忽然从內廷传出,斥逐三衙,竟不说明是因为什么罪名,于是人们开始对陛下产生疑虑了。颁布一个任免官吏的名单,发布一项命令,即使不一定是出自宦官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宦官;即使不一定是出于宠臣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宠臣;即使不一定是出于皇亲国戚的意图,而人们或许就怀疑皇亲国戚。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不是陛下所私有的,陛下虽然有⾰除弊病的心思,然而却做出让人产生怀疑的事,陛下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快乐呢?” 赵必愿的上疏受到当时人的赞扬。 宋朝攻打三京的军队失败,边事十分紧急,皇上诏命大臣上奏防守的计策,赵必愿讲十件事:颁布哀悼的诏书,汇合江淮地区的军队,解救江陵的危急,节省财物,不要派使臣议和,抚恤无家可归的百姓,安置从北方来的民人,设置安抚使,选择更替的将帅,提拔没被重用的将领,这些都切中边事的要害。府政议论纸币⽇益贬值,想命令各州再印制并采用其他称提法,赵必愿力争这样不可行。嘉熙元年(1237),赵必愿给府政写信,论述边防的事,他被任命为右司郞中。 发生火灾,赵必愿应皇帝诏命上封事,他说:“对扩充疆土而酿成祸患的人的处罚,受到制约而没施行;对 ![]() ![]() ![]() ![]() 赵必愿升为左司郞中,又升为司农少卿兼左司。他在百官轮次转对时说:“正气被⽇月消。。阻遏,以致今⽇,不只是士大夫不肯议论政事,下至平民百姓,都闭口不谈了。端平初年,旧病才好,新病还没发作,陛下还勤于询访,恐怕不及时。现在病势攻⼊心腹,将要使⾝体分裂,还不寻求治病的药方来拯救危急,太令人疑惑了。”又说“:不要让大臣们因受到指责而心怀疑虑,不要使陛下因庒制人言而受到非议。”当时忠直的人相继离去,所以赵必愿谈了这些。赵必愿兼任敕令所删修官,被任命为司农卿,仍兼旧职。第二天,他改任宗正少卿,仍兼删修敕令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不久兼左司,升为太府卿,仍兼编修、检讨,升为宗正少卿。皇上诏命他仍任太府卿,仍兼职,并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百官轮次转对时,他说:“一般的人和昏庸的君主,只是他们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于是失败和灭亡就随之而来。陛下有顺应天意的抱负,早晨和晚上都做以德配天的事,认为这应该能挽回天意,然而 ![]() ![]() ![]() 发生⽔灾,赵必愿上封事说:“海嘲毁坏堤坝, ![]() ![]() ![]() 当时边事危急,赵必愿应皇帝的命令上疏说“:应该命令彭大雅从重庆率领王青的军队东下收复夔州,让李安民及归、峡二州的守臣要坚守城池,调派一名将领统率长江中游的军队,以粉碎敌人顺流而下的计划,调派一名将领从小路到鼎、澧二州的后面,以挫敌人攻打我方力量薄弱地区的锋芒,调派一名将领去壮大芮兴的声势,以防备江陵的危急。还应该命令湖南派快兵和团结兵民等武装力量守卫沅江、益 ![]() 先前,钱相曾封驳陈洵益赠授节使,没有得到施行,赵必愿又上奏说:“李韶从前为殿中侍御史,上疏议论陈洵益,请求给他管理宮观的闲职,以断绝他对陛下的窥伺。陛下不采纳李韶的话,又罢了李韶的官职,李韶心中不安,就请求到地方任职。现在召李韶,他不回来,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对陈洵益超赠官职,又不采用大臣的封驳,李韶更是没有来的时候了。陛下忍心去掉一位贤能的从官,而不忍心停止对一个已死去內侍的封赠,那么靠什么能建立天下大治的局面,使国势振兴呢?希望停止对陈洵益封赠节钺,使李韶早来任职。”于是赵必愿三次因病请求去担任闲职,没被允许。 赵必愿代理户部尚书,他上疏说:“端平元年,攻打洛 ![]() ![]() ![]() ![]() ![]() 赵必愿平易近人,讲求忠信以有补于风俗,忧伤而勤于政事,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他表彰隐士,勉励老人,裁减对僧寺实封的数目。特别留心军事,他刚到福建,就以军礼会见统帅,申明管理左翼军的有关事项,筹措修理海道,鼓励士卒。他任官四年,多次请求辞官,等朝廷召回他时,他又三次推辞,都没被允许。赵必愿去世,献上遗表,他被赠为银青光禄大夫。 赵必愿博学多才,心地善良,度量阔达,又很早受到家庭忠孝的训导、听到老师和朋友光明正大的话,因此他的为人处世深受赞扬。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脱脱、阿鲁图等的网络全本小说宋史,免费提供宋史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