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三国 作者:易中天 | 书号:272 时间:2016/9/13 字数:7167 |
上一章 战之陵夷 讲五十三第 下一章 ( → ) | |
刘备占据荆州,却最终被孙权夺了回去,还搭上了左膀右臂——关羽的一条![]() 公元208年⾚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 ![]() ![]() 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指挥这场战争的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东吴孙权一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易中天品三国》之“夷陵之战” 易中天: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永远地失去了荆州。这对于刘备来说,是重大损失,绝不会善罢甘休。荆州丢失以后,关羽被杀以后,按说刘备应该沉下心来总结经验,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这样才能够报仇雪恨。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什么呢?急忙称帝。公元221年四月份,刘备在现在的成都市双流县的武担山即皇帝位。六月份就开始调兵遣将,七月份御驾亲征去打孙权。 这个时候刘备下了一道命令,让张飞赶到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他汇合。谁知道张飞的军队还没有出发,张飞本人就被部下杀了,而且把张飞的首级送到了孙权那里。张飞的死对于刘备又是一个重大损失。我们知道现在刘备的情况怎么样呢?关羽、张飞、⻩忠三个,都已经死了,⻩忠是病死的,他的重要谋士庞统早就不在了,法正也去世了。战将这边,还有马超、赵云、魏延,谋臣这边只有诸葛亮。魏延和马超要防曹 ![]() ![]() 赵云不得随行,诸葛亮要镇守成都,走不开⾝,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打这场战争呢?传统的说法,是为关羽报仇,哥们义气。但是这种哥们儿义气恐怕是小说家言,并非政治家的实真想法,这一点吕思勉先生也早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实际上在我看来,刘备发动这场战争,有为关羽报仇的成份,不能说没有。这一点,曹魏集团的谋士刘晔已经指出了。刘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子,关羽被害不报仇这是说不过去的;但不要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刘晔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的整个战略的特征就是以攻为守,就是他必须打仗,他必须打仗来显示他的实力。而他为什么不打曹魏,要打孙吴呢?吕思勉先生认为,和吕蒙主张不打徐州打荆州的道理是一样的,说得⽩一点就是“吃柿子捡软的捏”曹魏不好对付,而孙刘双边都认为对方好对付,所以孙权不打徐州打荆州,刘备也不接受赵云的建议,他也不打曹魏打孙吴,这是第二个原因。那么第三个原因呢,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荆州必须夺回,荆州毕竟是战略要地。那么由于这三个原因,刘备坚持要发动这场战争。 但是即便如此,在我们看来,你要打这一仗是可以的,你可以打得从容一点吧?当时随刘备出征的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做⻩权。⻩权就建议刘备说,吴军向来就很英勇善战,吴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我军顺江直下,易进难退。我顺⽔下去我前进容易,我退回去是很困难的。⻩权说:为臣恳请陛下批准,做一个先锋探探路,探探对方的虚实,请陛下在大后方坐阵指挥。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刘备不听。不但不听,也不要⻩权了,把⻩权打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驻防。所以,在这一点上看,刘备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两个字——浮躁。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 ![]() ![]() 关羽被杀之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 ![]() ![]() ![]() ![]() ![]()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他宣布不承认刘备是益州牧。刘备不是从刘璋手上把益州拿过来了吗,孙权宣布不承认,说益州牧还是刘璋。曹 ![]() 另一方面,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曹 ![]() ![]() 孙权在军事上做的准备,就是迁都武昌。孙权的治所,就是孙权当吴王之前他的那个指挥部所在地叫做治所,他的治所是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是为了对抗刘备,孙权把指挥部迁到了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市,——不是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那个武昌区,是鄂州,而且孙权改名为武昌。这个事情也是很困难的,当时住在建业的这些人都不愿意到武昌去,有一句有名的民谣叫做“宁饮建业⽔,不食武昌鱼”就是这个时候的一个说法。但孙权说,我们必须移到武昌,因为应该居安思危。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他这个行动是在军事上做准备对抗刘备,所以孙权是有备无患的。 *孙权在杀死关羽之后,就开始积极地规避战争风险。在政治上不惜忍气呑声,对曹魏集团称臣,来换得曹魏集团的支持。同时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不顾国人的反对,竟然把指挥部迁移到武昌。在关羽被杀一年半之后,刘备率领蜀国数万军队,全线进攻东吴,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那么,国难当头,东吴集团有谁能够力挽狂澜,应对这场风雨飘摇的劫难呢?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发动了东征孙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在夷陵和猇亭,所以历史上称为夷陵、猇亭之战,又叫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壁之战、夷陵之战。 我们知道,刘孙夷陵之战,或者说猇亭之战,吴军的前线总指挥是陆逊,是接替吕蒙的陆逊。吕蒙是在荆州争夺战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开庆功会就去世了。我们看看陆逊怎么指挥这场战争。 ![]() ![]() 陆逊说,你看刘备现在的军队在什么地方呢?在崇山峻岭,山地啊。这样的一个地形,如果我们拖他一段时候,他一定会疲劳,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但是,吴军的将领都不服气,哎呀,说这就是个书生,胆小,因为大家心目中,陆逊就是个书生嘛,是没有打过仗的,胆小。各怀愤恨,但是没办法,只好接受命令了。这个时候陆逊就下命令撤退,大步撤退,把几百里的崇山峻岭都让给了刘备。 刘备也就往前推进了。推进了以后,扎下营寨,一看陆逊不出来打仗,就命令下面一个将领在平地上再建立军营。这时候吴军将领就说,刘备在山里的时候,大帅说打不得;现在刘备到平地上,总可以打他一下吧?陆逊说不能打,其中必定有诈。果然,由于吴军不出来应战,刘备沉不住气了,八千伏兵从山⾕里面杀出来。这下子吴军将领才开始服了这个陆逊,说大帅果然料事如神啊。 那么这样相持到当年的闰六月,陆逊决定攻击刘备。这个时候吴军将领又不理解了,说打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的时候,他刚来的时候不是匆匆忙忙,还没有站稳脚跟吗?现在我们已经这么长时候了,刘备已经占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扎下脚跟了,这个时候恐怕是打不得的。陆逊说不对,陆逊说我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打呢?因为备是猾虏,就是刘备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而且他见多识广,一生征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来的时候一个是气势盛,第二个他想法多,这个时候我们去打他,打不下来。而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刘备自己,我看他也想不出什么主意了,他手下的那些将士都已经疲劳不堪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了,供给也越来越不⾜了,士气就越来越消沉了,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候。 我们读过《曹刿论战》的都知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刘备一次一次地进攻,陆逊都不理睬他,他这个士气就消沉了。所以陆逊说,这个时候是反攻的最好时机。但是即便如此,陆逊还是得沉得住气,他说我们先试一下,就派兵去攻了刘备的一个营寨,结果打败了。手下的将领又哗然,你看你看你看,我们说不能打吧,你⽩送死啊。陆逊说,没有⽩送死,我已经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势在必得。战争就像猫捉老鼠的游戏,本来刘备是猫,准备把东吴当作美味的老鼠。可是到了吴地之后,陆逊这只老鼠却只是按兵不动,让刘备军有力使不出来,时间长了,刘备军就有些急躁了。少年老成的陆逊,尽量地避免和刘备军决战,实行⻳缩防守的策略,也没有上刘备 ![]() ![]() ![]() 破绽在哪里呢?这就是七百里连营。因为当时刘备的战线拉得很长,七百里,几十座军营一路连过去。当时他这个布阵方式传到曹丕那儿的时候,曹丕就说,这刘备不会打仗啊,哪有这样布阵的,哪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拒敌的?他说我看孙权的捷报马上就要到了。陆逊也看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陆逊还看出来了刘备的一个失误是什么呢?就是他把⽔军全部也搬到了岸上。陆逊当时给孙权写信说,我最怕的就是刘备的⽔陆并进,我最怕这个;现在一看他⽔军放弃,全部是变成陆军,而且七百里连营。陆逊说好了,有办法了,你们所有的战士每个人手上拿一把茅草,去打,先攻一个营,攻进去以后就放火。 陆逊手下的将士就按这个办法去进攻,一进攻就得手了,烧了他一座营寨。陆逊马上下命令,大家一起来,军令下达,吴军齐集猇亭,人人杀敌,各个放火,火烧连营,一口气连拔刘备四十座营寨。刘备猝不及防, ![]() *数万蜀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是伤亡殆尽,损失惨重,刘备靠着众将领的死保,才勉強逃⼊⽩帝城。蜀国经历了这次灾难 ![]() 陆逊的胜利不是天意,而是人谋。在我看来,陆逊能够取得胜利,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是⾼度重视,志在必得。在猇亭前线,陆逊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信里面一开始就说,夷陵、猇亭这两个地方是国之咽喉,是我们东吴的门户,这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丢掉了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失掉一郡之地,整个荆州的全安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这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知己知彼, ![]() 第三个就是沉着应战,后发制人。我觉得在夷陵、猇亭之战里面,心理战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浮躁、陆逊沉着。刘备初战告捷以后,他曾经派一支军队把孙桓将军团团围在夷道这个地方。孙桓是什么人呢?是孙权同族的侄辈。这个孙桓就向陆逊求援了,陆逊说不去,用不着去,为什么呢?第一,安东中郞将威望很⾼,他的手下的将士都拥戴他;第二,夷道这个地方金城汤池,守得住,我们不用去救援。等到我这里我的计谋成功之后,他那边的围你不救自解。果然,陆逊这边一放火,夷道那边的围就解了。事后孙桓还特地对陆逊说,当时将军不来救我我确实是很有怨言,很埋怨的,现在才觉得大帅真是指挥若定啊。那么陆逊做这样一个决策他是冒风险的,万一把孙权一侄子弄没了呢?你开得玩笑的?他真是沉得住气,那么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忍辱负重,一心为公。我刚才讲了陆逊做这样一些决策是有风险的,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底气。陆逊本人,我们上一集讲过,未有远名,不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不是一个元老宿将。而他率领的部下全都是一些有战功的老将军,要么就是亲贵,这些人开始不大听他指挥,叫谁谁不动。陆逊有一次召开会议,把所有的将领都找来,手按着宝剑,站起来说:诸位注意,刘备,天下枭雄,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现在主公把这样一副重任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团结起来,都应该振奋自己的士气,来对付这个厉害的、狡猾的敌人。在军言军,令行噤止,请大家好自为之,本帅可是有言在先了。一番义正词严,这些人就开始听他的话。事后,孙权曾经问过陆逊,说你手下那些将领不听你指挥,你怎么不向寡人报告呢?陆逊他说:这些将军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都是主公今后要依仗的人。陆逊自己也确实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条优点,就是忍辱负重。再说了,陆逊虽然愚钝,但蔺相如的故事还是听过的。就知道大局为重,团队同志。 所以这就是夷陵、猇亭之战,陆逊取得胜利,而刘备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场战争形势的逆转,也是可以说是在转眼之间。刘备从猇亭逃到马鞍山,又从马鞍山逃到巫县,最后又从巫县到了被他改名为永安的鱼复县,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到了这个地方以后,遭受沉重打击的刘备心力 ![]() ![]() |
上一章 易中天品三国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易中天的网络全本小说易中天品三国,免费提供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