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 书号:36699 时间:2017/7/30 字数:5828 |
上一章 燕破 章163第 下一章 ( → ) | |
第361章破燕 宝鼎把国策变⾰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原因,把统一前后两种对立思想的 ![]() 宝鼎不指望扶苏能够全部理解,更不指望他能全部接受和认同,他只想让扶苏看清楚未来,让扶苏在思考中进步,让扶苏知道,大秦的未来既不能“师古”也不能“从今”而是要走一条全新的路,一条没有历史经验做参考的只能靠坚持不懈去探索的路。 扶苏用心聆听,对统一大业、国策变⾰和贵族们的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宗室领封国的重要意义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由此他也知道宝鼎和王翦之间为什么会出现了裂痕。不能说宝鼎想得太复杂,而是复杂的事情一旦发生,再想亡羊补牢就来不及了,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有些事必须要做,比如对军队的实际控制。 分封宗室,却不分封功臣,而宗室弱,功臣強,谁敢保证功臣们的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谁敢保证功臣们始终如一地忠诚自己的君主?谁敢保证功臣们在遥远的边陲不会拥兵自重割据称霸?谁敢保证封君们不会在自己的封国里成为功臣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同姓分封制始自刘邦,这一制度开始之初也是经历了一番⾎雨腥风的厮杀。 刘邦取天下之后,分封宗室和功臣,其中韩信、彭越和英布是三大异姓王,君臣互相猜忌,结果短短时间內刘邦就把他们全部杀了,然后斩⽩马以盟誓,非刘姓不得为王。 从⽩马盟誓可以看得出来,在经过始皇帝⾼度集权和霸王项羽的全面分封失败之后,刘邦和他的臣僚们为了确保王国的长治久安,采取了一条折衷的办法,那就是郡国制,央中集权下的郡县和封国并存制。这个制度也有个过渡,那就是同姓王和异姓王并存。等到刘邦把异姓王都杀了,斩⽩马以盟誓之后,封国才由九个同姓王相领。 刘邦为什么要斩⽩马以盟誓?原因很简单,九个同姓王实力弱, ![]() 刘邦这一招纯粹就是自欺欺人。他一死,吕后掌权,大肆分封诸吕为王,屠戮刘姓王,大汉陷⼊空前危机。如果没有吕后这位強权人物的出现,谁敢保证大汉不会陷⼊混 ![]() ![]() ![]() ![]() 同姓王实力膨 ![]() ![]() ![]() ![]() 从大汉初期几十年的风雨来看,不得不佩服始皇帝的“伟大”始皇帝竟然在统一之初就以铁腕实施央中集权制,以“从今”思想为基础,把“法治”延续下来并推到极致⾼度。当然,其代价也非常可怕,帝国不过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国运,而中土生灵更是为此付出了几千万人的代价,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全部付之一炬,最后只剩下一片废墟。 宝鼎有这些历史经验,知道此制度实施过程之初,宗室和功臣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在宗室势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不排除个别功臣利令智昏举兵造反的可能,所以在此制度实施之前牢牢控制军权,实际掌控军队尤为重要。 = 公子扶苏送别叔⽗返回行辕后,马上给自己的⽗亲写信。 他很清楚叔⽗的意思,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嘴,把叔⽗心中所想告诉咸 ![]() 自从宝鼎在⽩马津教诲了扶苏之后,扶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按照宝鼎所说,事无巨细,包括心中所思所想,都一五一十地在信中告诉秦王政。秦王政对扶苏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但在信中不厌其烦地教诲扶苏,还常常与其讨论国事,引导他站在大秦未来君王的⾼度去思考治国之道。 公子扶苏的这封信十万火急送到了咸 ![]() 秦王政看完这封信,陷⼊沉思。 宝鼎拿出的同姓分封制的变⾰策略其实就是效仿周武王的“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只不过不再分封功臣而已,但问题就偏偏出在这里。分封宗室不分封功臣,说⽩了就是一碗⽔端不平,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严重倾向于宗室,这必然会引起功臣的不満,而这种不満会导致一系列后果。 不分封呢?不分封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统一大业是功臣们流⾎流汗打出来的,将来还要指望他们统率军队镇戍遥远的边疆,戍卫中土的全安,拱卫大秦的国祚,假如君主把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尽数收⼊囊中,而不给予功臣们⾜够的封赏,那事实上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 历史上任嚣、赵陀手握五十万南征大军,在大秦摇摇 ![]() 要控制遥远的新近占据的疆土,就必须重兵镇戍,但为了防止镇戍疆土的功臣们拥兵自重割据自立,那就要派一个君王绝对信任的人去这些地方掌控军政大权,于是同姓分封制就应运而生。然而,这依旧不够,因为王子们太年轻,功勋不⾜,实力和威信也不⾜,他们要么被封国里的功臣们所架空,要么被他们所 ![]() ![]() 秦王政面临两难选择,是相信武烈侯公子宝鼎的忠诚,让他乘机控制军权,还是继续让王翦、蒙武、杨端和、司马尚、羌廆这些功臣们掌控军队?在宗室和功臣之间,应该相信谁?谁对自己最忠诚? 秦王政已经打算在“分封”上妥协,因为无论是代北还是江南,距离咸 ![]() ![]() 秦王政请来驷车庶长公子豹,征询他的意见。 公子豹笑着问道“当年中土有齐国的孟尝君,有赵国的平原君,有魏国的信陵君,都是一代人杰,他们可曾背叛自己的国,背叛自己的君王?” 秦王政头摇。这些显赫宗室虽然与自己的君王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有冲突,但他们从不背叛自己的国,背叛自己的君王,因为那王国就是他们自己家的,那君王都是他们的亲人。 公子豹又问“当年中土有吴起、有乐毅、有苏秦,有公孙衍,有张仪,有甘茂,有范睢,都是才智出众之辈,他们可曾背叛自己的国,背叛自己的君王?” 秦王政沉昑不语。这些中土贤才虽然声名显赫,但遵循的生存法则都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在这些“大贤”的心里,只有利益,没有忠诚。 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秦王政再下令,免去公子宝鼎护军中尉一职,公子宝鼎以太傅领代北、河北、燕三地军政大权,三地军政官长皆受其节制,听起号令。 护军中尉是一等武官职,但职权是协调各军统率。宝鼎的实职就护军中尉,而太傅是虚职,虽然说秦王政授予他这个太傅的职责是主持国策变⾰,但他人不在中枢,如何主持国策变⾰? 现在秦王政下令免去宝鼎的护军中尉一职,让宝鼎以太傅领三地军政大权,那太傅就是实职了。太傅等同三公,其级别在上将军之上,王翦就要听他的指挥,也就是说,这一次宝鼎总算实际掌控了军权,是代北、河北和燕三地的最⾼军政官长。 = 宝鼎和王翦先是接到了秦王政的第一道命令。 这道命令写得很清楚,上将军王翦是代北、河北两地大军的统率,拥有统兵权和战场指挥权,他全权负责攻打燕国。 宝鼎名义上负责代北、河北和燕三地的军政大权,但实际上他还是像过去一样,行使的还是护军中尉的协调之权,只不过因为他是大秦一等封君,又功勋显赫,实力大,威望⾼,所以他的权力才有所膨 ![]() 王翦非常⾼兴,这道命令⾜以让他拿回被宝鼎夺走的权力。 然而,仅仅数⽇之后,秦王政的第二道命令到了。 这道命令名义上并没有剥夺王翦的权力,但宝鼎被免除护军中尉一职,以太傅领代北、河北和燕三地军政大权,成为三地最⾼军政官长,凌驾于上将军王翦之上,实际上就是剥夺了王翦的军权。 大秦的上将军基本上成了一摆设,这让王翦非常愤怒,但他把愤怒埋在心里,一笑置之。 秦王政和宝鼎这对兄弟之间的信任非常有限,这一次是秦王政向宝鼎妥协了,再加上北方战局困难重重,秦王政授予宝鼎军权也在情理之中,但假如宝鼎迟迟扭转不了北方战场的被动局面,以致于中原大战再起,责任就是宝鼎的,宝鼎要为此付出代价。 王翦有信心拿下蓟城,但没有信心击败匈奴人,尤其他现在夹在这对兄弟之间左右不讨好,如其两边都得罪,倒不如退一步先行摆脫困境。北方战局失利,责任由宝鼎承担,战局扭转,连战连捷,功劳则有王翦一份,何乐而不为? = 武烈侯公子宝鼎主掌北方三地的军政大权,再一次引起朝野內外的震动。 这不仅仅代表咸 ![]() ![]() 宝鼎在代北军政官长的议事上,拿出了攻燕之策。以二十万大军攻燕,以十万大军防御匈奴人,这基本上就是拿代北做豪赌。但出乎宝鼎的意外,此策在军议上竟然一致通过,没有人提出异议。 原因很简单,宝鼎现在是北方最⾼统率,秦王政授予他临机处置之大权。像上次攻打上⾕郡那种事本来是严重违律,因为打赢了,咸 ![]() ![]() 经过商议,羌廆领十万大军戍守要隘,阻御匈奴人的攻击。 司马尚、杨端和、王贲、蒙恬率军攻燕,宝鼎亲自指挥,公子将闾随军作战。公子将闾虽然是代北名义上的军政官长,但现在也受宝鼎节制,也要听宝鼎的指挥。 = 蒙恬和章邯的大军就在居庸塞下,军议结束后,两人返回战场,率先发动了攻击。 宝鼎给了他们十天时间。十天內,必须攻克居庸塞的南隘口。 与此同时,司马尚、杨端和、王贲各自率军急速赶到居庸塞下集结。 易⽔长城一线,李信率军攻打汾塞,以策应居庸塞战场。 燕军判断错误,太子丹率燕军主力戍守长城要隘,居庸塞只部署了两万军队。在他们看来,两万军队戍守一道要隘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因为匈奴人得到消息后,马上就会攻打雁门,代北秦军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拿来攻打居庸塞的军队数量肯定有限。 攻击开始后的第五天,公子宝鼎、公子将闾抵达居庸塞。 听到蒙恬和章邯说攻击不顺,宝鼎问了一句“五天来,我们阵亡多少将士?” “三千八百人左右。”蒙恬回道。 宝鼎面无表情,轻轻挥了一下手“明天我要听到一万将士阵亡在居庸塞下。” 众皆失⾊。一天阵亡一万人?那是何等疯狂的攻击?何等密集的攻击战阵?何等紧张的攻击节奏?狂风暴雨一般啊。 蒙恬神情冷峻,沉默不语。章邯犹豫了一下,说道“军都陉狭窄,南隘口攻击面小,大军很难展开…” “我不需要理由。”宝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章邯的话,伸手摊开案几上的地图,大手在地图上的治⽔河重重一划“治⽔以南有督亢的粮食,有戍守长城要塞的燕军主力,这都是我们的猎物,我们要粮食,更要全歼燕军主力,所以我们要以最快速度突破居庸塞,我们的五万骑军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着治⽔北岸狂奔四百里,把燕军撤退之路全部断绝。” 宝鼎望着蒙恬和章邯,冷笑道“一天一万人的代价是否值得?” 蒙恬盯着地图看了一眼,猛地一拳砸到案几上“明天拿下隘口,不死不休。” = 这天晚上,王贲率军进⼊军都陉,秦军以八万人攻打一道隘口,当真是不惜一切代价。 黎明时分,攻击开始,秦军如同咆哮洪流,掀起惊天巨*,猛烈击撞着城墙。 ![]() ![]() ![]() 残余燕军仓皇而逃。 秦军迅速冲出了居庸塞,司马尚、司马断和曝布各带骑军,风驰电掣一般直杀蓟城。 攻击开始后的第八⽇⻩昏,宝鼎率军包围燕国都城蓟。 此刻大秦骑军已经沿着治⽔南岸一路狂奔,断绝燕军主力的退路。 太子丹听说居庸塞失守,蓟城被围,知道自己腹背受敌,长城是守不住了,于是果断下令撤退,撤往辽西。 = = = Www.AkUxS.CoM |
上一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猛子的网络全本小说大秦帝国风云录,免费提供大秦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