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一指观音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一指观音 作者:楠溪书生 | 书号:37441 时间:2017/8/2 字数:16593 |
上一章 起骤云风 章一十二地 下一章 ( → ) | |
两年以后。 状元牌楼大队部的办公室里,袁之庆正和大队长袁世明在布置大队部办公室。 袁世民:“我看这**像么,还是挂在老地方,坐北朝南,这是当年皇帝老子的朝向,我们不变。” 袁之庆:“对,这在哪里都一样,一进门就可以看见。” 袁世民:“之庆啊,你看,这东边的墙上贴什么好呢?你是秀才,你出出主意。” 袁之庆:“世民叔,你看我们贴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报道和宣传,好吗?” 袁世民:“对,这个主意好!”袁之庆:“我想和县农技站联系一下,让他们定期给我们一些资料,我们好借这个机会宣传科学种田的知识。” 袁世民:“好,咱们农民世世代代脸朝⻩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累弯了 ![]() 袁之庆:“那是您世民叔扶我一把呗。” 袁世民:“好好⼲,你还年轻,前途有的是。” 袁之庆:“只要我们地家乡富裕了。我们都有前途了!” 袁世民:“这倒也是地。大河涨⽔小河満嘛。国不強民怎么能富呢?之庆啊。这西边地墙呢。你准备怎么搞啊?” 袁之庆:“这西边地墙上我想贴几张我们基⼲兵民训练地照片。好吗?” 袁世民:“好好好。还就是你有这洋玩意儿。人家想弄几张照片还不能呢!” 袁世民指地是上次县人武部举行“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兵民大比武时。他们地兵民连得了第一名。比赛时。袁之庆用⽗亲给他地照相机为大家拍了一些照片。那个年代自己拍照相还是件稀罕事。在农村更是希奇得不得了。 袁世民:“还是你舍得花钱。你看。这几张放大了地。多神气!大家伙真是喜 ![]() 袁之庆:“世民叔,不是我舍得花钱,这些照片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过了十年二十年,就是历史的资料了,想要找也找不着了!所以,这个钱是非花不可的。” 袁世民:“照你这么说,再过他一百年那不…” 袁之庆:“就成了文物了呗!” 袁世民:“我说你这个兵民连长啊,当得还真称职。” 袁之庆:“还不是你这个队长领导有方啊!”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袁世民:“对了,你那囡儿这两天怎么样了?”江南一带的方言,女儿叫“囡儿” 袁之庆:“哎哟,这个小东西,可把周凤整惨喽。” 袁世民:“又咋了?” 袁之庆:“上个星期刚出的院。” 袁世民:“就是那叫什么的…” 袁之庆:“肠套叠。” 袁世民:“什么希奇古怪的病,我们乡下人听都没听过。你们城里人的孩子也就金贵,生个病吧,连个名字都希奇古怪的。” 袁之庆:“别说你了,就连我和周凤都没听见过,也算让我们长见识了!那见过刚两三岁那么一丁点儿大的小东西,就动手术了!” 袁世民:“这两天又咋啦?” 袁之庆:“说是 ![]() 袁世民:“快叫周凤把孩子抱给她们村的仁通伯看看,他可是个‘百晓’,让他瞧瞧,保管马上就好。” 袁之庆:“对,我怎么就忘了!刚生下来那会儿,全⾝蜡⻩,简直成了‘⻩帝’了,医生说是先天 ![]() 袁世民:“你爸知道你生了个囡儿了吗?” 袁之庆:“知道,就数他最⾼兴了!说是我家几代都生男孩,到我这儿才生了个囡儿,是喜事,整天大包小包地往这儿寄东西,还整天闹着要照片呢,简直一个老天真。周凤哪有空啊?” 袁世民:“瞧你,说到女儿就来劲儿了!快三周岁了吧?起名了吗?” 袁之庆:“起了,周岁时就起了。世民叔,我说了你听听,行不?” 袁世民:“行,我听听。” 袁之庆:“这小可人儿啊,长得跟周凤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袁世民:“那⼲脆也叫‘凤‘得了!” 袁之庆:“哎哟!世民叔哎,咱俩可想到一块儿去了!” 袁世民得意地:“要不还讲什么‘英雄所见略同’呢?” 袁之庆:“对,我⼲脆随了周凤的名字,给她取了个叫‘晓凤’!” 袁世民:“哪个‘小’?” 袁之庆:“拂晓的晓。” 袁世民:“好名字!又好听又好叫,意思也好!‘一⽇之计在于晨’嘛!又是凤凰,以后飞得⾼⾼的远远的好!”袁之庆:“那我就不改了,定下了!” 袁世民:“当然不改了!” 中心小学办公室里,丽珠与周凤坐在一块儿正说话。 周凤:“你说这个孩子,真是我前世的冤家,难产差点要了我一条命还不算,你看刚生下那会儿,先是先天 ![]() ![]() ![]() 丽珠:“现在呢,好了吗?” 周凤:“唉,当时,可真把我吓坏了,后来,还是我们村的仁通伯给弄好的。” 丽珠:“那就好。” 周凤:“你说,这样的孩子,把她送给了别人能放心吗?” 丽珠:“我早跟你说了,到底是自己⾝上掉下的一块⾁啊,能说送就送掉吗?” 周凤:“唉,只是冤了之庆了!” 丽珠:“之庆知道吗?” 周凤摇头摇:“比自己的还宝贝呢!” 丽珠:“你听我说,他们两个都不知道,除了之庆,再不会有人更爱这个孩子了,只要你真心爱之庆,养大了也是一样的。” 周凤:“唉,也只好这样了,现在,就是你叫我把她送出去,我也舍不得了。” 丽珠:“行,这不就结了。” 瑞芳的小酒店里,瑞芳的老公仕才,坐在柜台边, ![]() 瑞芳:“又咋啦?你看你那个脸,拉长了像条三角 ![]() 仕才:“你才三角 ![]() ![]() 瑞芳:“你说你这个人怎么…怎么这么粘呼呼的?不早就跟你说清楚啦!什么人又在你跟前嚼⾆头 ![]() 原来,这吴蜡经常来跟瑞芳幽会,天长⽇久的,瑞芳老公自然就有所察觉了!先跟瑞芳闹了几回,瑞芳自知理亏,倒也认错只是照常还是藕断丝连。这吴蜡还是独⾝,瑞芳嘛,等于也是独⾝,只不过多了个监视的人;两个人偷偷摸摸地,那滋味比那两夫 ![]() ![]() 瑞芳趁势跟他论理,提出要离婚,这一手是瑞芳的杀手锏,这招一使出,仕才只好讨饶了。这件事要是传了开去,还要得吗?瑞芳是个聪明人,她本也不想这样,仕才一讨饶,她也就见好就收了。她跟仕才说:“人家以前连典都还要典呢?现在解放了,不作兴这一套了,你想典也不能了。” 仕才:“那典是我去典人家,可我现在算什么呀?” 瑞芳:“嗨,说你傻瓜,你不爱听,不说你傻瓜吧,尽说傻话。” 仕才:“怎么傻啦?” 瑞芳:“我问你,你去典人家,你还真能跟她生一个出来?” 仕才无语。 瑞芳:“你要能生,我去帮你找人,保管不吃醋,不吵闹,行吗?” 仕才低下了头。 瑞芳:“这不就结了!你不能跟人家生孩子,到头来,这个孩子跟你不亲,跟我更不亲,将来要闹的事还免得了吗?” 以前农村里为争财产,房族里的人,不承认那种女人不住到承典人家里的孩子的事是常有生的,俗话说“隔重肚⽪隔重山”也有丈夫典了孩子, ![]() ![]() 瑞芳:“你也不用叹气,我实话告诉你吧,我已经有了!能生下个一男半女的,总是我的亲生,到时候,还怕没人乖乖地叫你‘爸’?是儿子,咱死了,有人替咱戴三联冠,是女儿,棺材横头也有人哭哭热闹。” 仕才:“真的?” 仕才仔细想想瑞芳的话,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与其弄个两个人都不亲的回来,还不如让瑞芳自己生个下来,用瑞芳的话讲,真的还怕他不叫我‘爹’! 套用一句章回小说的话“各位客官”啊,人这个东西,可是最讲不清楚的了,仕才他自知无能,也只好退了一步讲话了,他也明⽩,即使他把瑞芳离了,再娶一个,能保管不再生这样的事吗?合法合理的事,固然冠冕堂皇,可那都是只放到书里和摆到桌面上讲的,在现实的生活里,有许多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够讲得清楚的。瑞芳红杏出墙,固然可恨,可是,这能怪她吗?她从不跟人透露仕才有 ![]() ![]() 仕才:“那我跟你说,等到三四个月,你就住到你⺟亲家去,就说你⺟亲病了,要你去服侍,等孩子养了下来,对外就说是我们自己生的,对他就说是我们抱来的。反正不能让他知道这个孩子是他的。” 瑞芳一愣,心想:真要说他傻,还真不傻呢!只是这半年多时间再也见不到吴蜡了! 瑞芳:“好吧。就依你说吧。” 半年后,瑞芳在娘家生下了一个女儿。 以后,吴蜡也还是常来,也经常给仕才一些钱,仕才虽说不是为了贪这几个钱,一来,家丑不可外扬;二来,得了他的钱到底不太好开口;三来,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他自己是“关公卖⾖腐——人硬货不硬”;所以,他还像以前一样,总是替他们遮掩着。但是,当王八的滋味能好受吗?所以,隔三差五地仕才总会这么闹他一闹,瑞芳也总是软硬兼施,好言相劝一番。她心中恋着吴蜡,只怕他腻了她另寻新 ![]() 昨天,吴蜡又来了,两人关起门来,吴蜡一直到半夜才回去,仕才越想越窝囊,所以今天一早起来就跟瑞芳闹起来了。可是等到这瑞芳一⾼声起来,他又蔫了。 “女儿有什么用,到时候,还不有场闹!”仕才庒不过瑞芳,只好拿女儿说事。 “什么女儿儿子的,不都是眼眉⽑画画好看的啊,你不要隔三差五的闹,命中有子,还怕生不来啊,前次江南殿的钱瞎子说了,我是先开花后结果,说不定接下来就是儿子了也不一定。” 仕才听说能养儿子,自己先软了一半,不敢多说了。在江南农村里,以前婴儿的出生率是不低的,但是成活率却不怎么⾼,天花、⿇疹、小儿⿇痹症、七⽇风、蛤蟆撑等等,就连感冒有时也会要去一条小命,可是解放后,医疗防疫搞好了,农村也有了医疗单位专门负责防疫接种,死掉小孩的事也越来越少了。仕才心想,只要生下了男孩,自己就有后了,人前也直得起 ![]() 这天早上,吴蜡起来,准备到茶场去。自从吴茗和陈娇双双死后,吴蜡到茶场去得少多了,一则睹物思人,揪心得很,二则,那陈武自他姐死后,见着吴蜡总是不冷不热地,让人心寒,他本想把那个可怜的小侄子抱回来养,可是陈武死活不让。茶场因那小孩是吴茗遗孤,⽗⺟双亡,陈武现在抚养着小孩,就让陈武住进了吴茗原来的房间,并给陈武安排了一个长期临时工。这事虽说不怎么符合政策,但是,吴茗生前人缘极好,自然,不会有人拿这事儿说事;再则,吴茗夫妇双双⾝亡,这房间,陈武不住也没人敢住;三来,陈武在茶场是临时工,不过是长期的罢了,不占什么居民户口名额,这样,陈武就在茶场住了下来。以前,吴茗在时,吴蜡一来茶场,自然就到吴茗这里来,好象来自己家一样,而现在陈武这里他就不怎么来了。 这个吴蜡,虽然书读得不多,可是人却真是个人顶上的人,特别聪明。什么事到他手里,总是⼲得有门有道的,茶场里有什么难题,一到他手里就 ![]() 上个月,柳贵被几个在大学读书的同学叫去到京北去了,眼看茶季就到了,茶场就又想到了吴蜡,请人把他找了来,让他先来顶一阵子,所以,吴蜡就来了。 吴蜡把柴油机房打开,整理了一下,又把那两台柴油机和那台电机保养了一下,坐下休息,准备这两天就上班了。茶厂的会计老⻩跟吴茗是至 ![]() 吴蜡独自一人,一年收⼊也算不少,没多大开销,只因他恋着瑞芳,经常给她一些体己钱,又经常在仕才⾝上用点钱,除此而外,就再无他用了。在跟瑞芳相好以前,他用钱的地方更少。吴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花花轿子人抬人”要在场面上跑,得有人抬着,所以,他也不攒什么钱,只要⾝上有闲钱,他跟朋友、同道从不计较,有人借了几个小钱,他也不要人还。为了图个热闹他经常会买了菜,到人家家里“混饭吃”那时节,上馆子可是大事情,再说乡下地方,也无馆子可上,平时,吃点⾁都是稀罕事,有他这样来大家也都喜 ![]() ![]() 茶季开始后,柴油机房里⽇夜灯火通明,茶厂加夜班,电机不能停,柴油机当然更不能停了,吴蜡就⽇夜扎在机房里,有时怕犯困,就叫几个朋友打扑克,打时间。场里还另派了一个中学生跟吴蜡一起守机房,所以,吴蜡有空还是可以菗空回去“看看”瑞芳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转眼夏茶煞尾秋茶开摘了。 这天,吴蜡、朱牧天、裘善瓦、潘 ![]() 吴蜡:“啥事呀,深更半夜的?” 崔柱:“柳贵回来了!” 牧天:“是吗?吴蜡哥,咱们这牌局算是让他给搅和了。” 吴蜡:“回来好,我正好也闲散惯了,这两天困在这儿正不自在呢!” 崔柱:“不是,柳贵不来上班了,听他说,这几天,京北正造反呢!” 众人一惊:“造反?!造什么反?**不是在京北吗?” 崔柱:“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说自己不来上班了。” ![]() 裘善瓦:“对,造反不造反不管我们事,只要有牌打,他不来更好。来来来,出牌!牧天,该你了。” 牧天: 几个人继续打牌。 吴蜡出了一张牌。 牧天:“哦!赢了!” 善瓦把手里剩下的几张牌往桌上一扔,再一看吴蜡的牌:“哎,蜡哥,你不是还有一张王牌的吗?⼲吗不庒他反而出废牌呀?你看,输了!” 吴蜡:“哎呀,出错了。没关系,没关系,这局输了算我的!今天晚上都吃我的!” 善瓦对牧天:“蜡哥算牌是⾼手,从来不出错牌的,今天便宜你了!” ![]() 吴蜡:“算了,算了,别闹了。谁去买?我肚子也有点饿了!”说完,从兜里掏出5元钱,扔到了桌上。 牧天:“我去吧。”说完,拿了钱走了。 不一会儿,牧天买来了面条、⾁、花生米等,还找回来三块多钱。几个人酒醉饭 ![]() 善瓦说得对,本来吴蜡打牌是个好手,可是昨晚怎么会出错牌了呢?原来,吴蜡听说柳贵回来了,先是一愣,心想,这一季的活没得⼲了,后来,又听说他不来上班,心里一块石头一样落了地,单转而又想,既然来了,能不上班吗?再一想,最近两年,这机房也早不是自己管了,要挣钱,还是有地方的,回来就回来吧,总是自己徒弟啊,那见过师傅跟徒弟挣饭吃的呀?何况,他是正式工,我是临时工,就是挣我也挣不过他去,挣了反而让人看笑话,更何况,柳贵已放出风来,说自己不来上班,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自己不会跟师傅挣的吗?我岂能“有大不会做”反而显出小人相来呢?算了“船到桥关自会直”听其自然吧。只是那天场里本来说好,茶场的茶园坎留着等茶季过了让他来接,当时他想着茶季过了,天就开始转凉,接茶园坎的活全在露天,最快起码也要三四个月,自己有了茶季的活,也不贪图那个辛苦钱了,就顺势做了个人情,把这活让给邻村的卫国做了,把个卫国⾼兴得只差个给他作揖了。现在,如果柳贵真的回来的话,自己还能跟卫国要回来?吴蜡就是这么个人,有一点事,他先在心中核计一下,怎么做才好,有什么话,也是这样,总先在嘴里抿一下,才开口。也就这么一想,就把个牌给出错了。 吴蜡再不动声⾊,等着柳贵来找他,上班不上班,也不是他柳贵自己说了算的,他还是场里的工人嘛,这个小子,才上了几天班就自说自话起来了,真是嘴巴讲了不怕鼻子笑,随他去吧,看他见了场长怎么说? 吴蜡给柴油机加了⽔,检查了一下电机,就在机房打了个瞌睡,一会儿,天就亮了。 天一亮,他还是照常⼲他的活,反正他⼲一天活,拿一天的工资,柳贵一天不到领导那里报到,领导一天不通知他歇工,他就一天照样上班。这都是名分上的道理,谁也越不过它去。再说柳贵跟他师徒两人一向感情不错,上不上班,相信他都会来照会一下的。 到了中午,吴蜡有点想瞌睡,便靠在马扎上阖了一下眼。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师傅!”吴蜡一惊,醒了过来。一看,原来是柳贵。 吴蜡:“柳贵,回来啦。” 柳贵:“师傅,我回来了!” 吴蜡:“回来好!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柳贵:“师傅,京北城里都造反了!” 吴蜡:“别 ![]() 柳贵:“在啊,他老人家也写大字报了!” 吴蜡:“真的?” 柳贵:“师傅,我跟你说啊,我这回出去呀,可开了眼界了,你不知道,我们蹲在这个山沟沟里,真是太闭塞了!” 吴蜡:“你看你,才到京北走了那么一趟,就自己看不起自己了?你还算是个城里来的⾼中生了,换了别人,还不要捏着鼻子钻进茅坑去了!” 柳贵:“师傅,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也不会看不起谁,再说了,我再看不起谁也不会看不起师傅您哪!” 吴蜡:“那你可不兴 ![]() ![]() 柳贵:“师傅,真的不是我 ![]()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民人⽇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这一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50年多天里,从央中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围剿⾰命派,庒制不同意见,实行⽩⾊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想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人深醒的吗?”柳贵念完了,带着一种胜利还朝的豪气,停下来看吴蜡的反应。 吴蜡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名堂来,只是奇怪:“听说那些右派都是因为写大字报才被戴上帽子的,**怎么会写大字报呢?” 柳贵:“师傅,这你就不懂了,8月5号那天,**写了这张大字报,大字报的名字叫…”柳贵讲不出了,又翻开了他那笔记本:“哦,对了叫《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那时候,央中正在召开八届十中一全会,这张大字报就作为会议文件印给了参加八届十中一全会的代表了。怎么样?” 吴蜡还是反应不过来。 柳贵见吴蜡没有反应,急了,又翻开笔记本,前前后后地又翻了好几遍,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师傅你听啊,前面**的大字报里不是讲到‘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民人⽇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吗?” 吴蜡真的有点听不懂,以他纯朴的感情理解,**他老人家是最反对大字报的,他自己怎么可能写大字报呢?他忍不住抢⽩柳贵道:“什么‘好阿妈’‘阿妈好’的?世界上的事,都是让你们这些秀才搞复杂起来的。” 柳贵:“师傅,都说你的脑子是转得最快的,怎么你就不相信你的徒弟呢?我的这些消息都是京北的一些**透露出来的,跟他们讲,他们不懂的,所以我才来跟你讲的。” 吴蜡:“**?什么意思?” 柳贵:“就是他们的⽗⺟都是京里的⾼级⼲部!” 吴蜡:“⾼级⼲部怎么啦,难道他们还能反过**去?” 柳贵:“师傅你不知道,现在央中也有人敢不听**的话,要搞资本主义,搞封资修,所以**要动文化⾰命,” 吴蜡:“是吗?还有人敢反对**,那他真是反了,什么封资修不封资修的,我不懂,但是,**他是我们的真命天子,有人敢反对**,我们贫下中农肯定不答应的。” 柳贵:“师傅,这话就说对了!你要是造反的话,我就给你当军师。我们一起跟着**走!” 吴蜡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把他当回事,居然想当他的军师,他不噤对他产生了兴趣,特别是他说“我们一起跟着**走!”这话肯定是没错的! 吴蜡:“那你明天上不上班啊?你如果来上班,我明天就回去。” 柳贵:“师傅,我明天已经跟我的同学约好了,我要到城里去一趟。明天,还有京北的红卫兵来呢!” 吴蜡:“什么?红卫兵?” 柳贵:“对,红卫兵!他会带来京北的最新消息的。” 吴蜡:“真的要造反吗?” 柳贵:“当然。” 吴蜡:“去吧,去吧,有什么事,回来告诉师傅一声。” 柳贵:“行。师傅,那我先走了。” 柳贵是吴蜡的徒弟,吴蜡只收过一个徒弟,他很珍惜这个师傅的⾝份,以他自己的学问,想要有人称他师傅,本是不可能的,只因吴茗进了茶场,推荐自己哥哥来茶厂⼲临时工,凭着他自己的刻苦钻研,他的技术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他知道,柳贵这样的读书娃,肯定是会“青出于蓝而绳于蓝”的,将来,徒弟有出息了,他这个师傅的⾝价还不跟着“⽔涨船⾼”吗?所以,柳贵的一点一滴进步,他都看在眼里,⾼兴在心里。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吴蜡正在机房上班,突然,柳贵回来了。这一回,他的装束都变了。一⾝绿军装,戴了一顶军帽, ![]() ![]() 吴蜡一看乐了:“像!小家伙, ![]() 柳贵:“师傅,我参加红卫兵了!京北来的红卫兵把市里文化⾰命的火点起来了!他们站在市委门口,要市委领导出来,要跟他们辩论!” 吴蜡:“他们出来了?” 柳贵:“有一个秘书出来了。” 吴蜡:“哦。” 柳贵:“那天,他们还和市委进行了大辩论!” 吴蜡:“什么市委,不就那个秘书吗?” 柳贵:“他也代表市委呀!” 吴蜡:“别 ![]() 柳贵:“当然见到了,后来,我们几个红卫兵亮出了**的指示,那几个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只好出来了,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么!” 吴蜡:“辩论了?” 柳贵:“师傅,真的,他们真的辩论了。那几个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都给我们红卫兵问得哑口无言了。真过瘾!京北的红卫兵还在市委门口贴了一幅对联呢!” 吴蜡:“什么对联?” 柳贵:“‘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吴蜡:“什么意思?” 柳贵:“还不是说他们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那几个京北的红卫兵是来点火来了,师傅,我跟你说,**说了,⼲⾰命要依靠工人阶级、贫下中农,我是学生出⾝,我⽗亲虽说不是资产阶级,但也开过小店,有过小剥削,以后,我⼲什么事情,还要您撑 ![]() 吴蜡:“开过小店有什么关系?谁家还不兴挣点小钱养家糊口啊?没关系,只要你听师傅的,师傅就是你的靠山!” 柳贵:“师傅,市委那几个人要来调查我呢!说我造反不对呢!” 吴蜡:“我说吧,叫你别 ![]() ![]() 柳贵:“师傅说得对,以后,我听你的就是了!” 吴蜡:“你也不用怕,他们来了,有我呢!跟你一起的那几个红卫兵呢?” 柳贵:“他们到京北去了,他们说要到京北去找**!” 吴蜡:“那就好,只要**支持的,就谁也别想翻天!行了,今天,你就别回去了,跟师傅一起吃吧。” 柳贵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到场部的会议室里,想找6、7月份的报纸,但是,他翻遍了桌上的报纸,都没有这两个月份的报纸。他就到场长办公室去找,两个场长正在说话,就回答说不知道。他又到楼下会计室去找,会计室的老⻩正在算帐,只说没看到。他又重新回到楼上场长办公室去找,场长就跟他说:“你去问问老⻩看。”他只好再来到楼下找老⻩,老⻩还是说不知道。柳贵就这么让他们给弄得跑上跑下的,心中就有些窝囊。 他⾼声对老⻩说:“场长说你知道!” 老⻩本没把这小家伙放在心上,又是找几张旧报纸,所以,没怎么搭理他,这会子看他火了,忙停下手中的活,问他:“你说什么呀?” 柳贵:“我问你6月和7月的报纸!” 老⻩看他真的火了:“别慌,让我想想,哦,不是在李场长办公室的大柜子里吗?” 柳贵:“你不早说,害得我跑上跑下的!” 他又来到了场长办公室,去开柜子。 李场长:“你⼲吗呀?” 柳贵:“找报纸。” 李场长:“报纸不是在阅览室吗?” 柳贵:“老⻩说在你这柜子里。” 李场长:“ ![]() “几张报纸,又不是什么宝贝,人家有用么。”柳贵一边嘟哝,一边下楼去了。 一会儿,柳贵和老⻩一起上来了。 老⻩:“李场长,那天不是你叫我把报纸理起来放在你这里了吗?” 李场长:“我是叫你理了,你放我这里了?那你找找看吧。” 老⻩打开柜子,取出了两叠报纸,柳贵一看,正是6月和7月的报纸。他拿了就走,这时,场长开口了:“看完了,还拿回来啊。”柳贵“哼”了一声,拿了报纸就走了。他把那叠报纸摊在桌上翻了起来,当他翻到6月2⽇的《沿江⽇报》时,几个特大的黑体字映⼊眼帘: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下面是一个副标题:民人⽇报社论。 原来,柳贵是沿江市的一个⾼中毕业生,⾼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来到了四季青茶场,因他是⾼中生,所以,场里就让他在业余时间负责管理阅览室。茶场里除了几个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小学上下的文化程度,说是阅览室室,其实就是个会议室,有会时就开会,没会时,就是阅览室。场里订了几份报纸,几份杂志,让大家闲时看看,也算是一点文化生活了。实际上,平时 ![]() 柳贵因他是管理员,所以,报纸收、装订、保存的事都归他管,最近,他请假了,所以,场长就叫会计室的老⻩,把过了月的报纸先整理起来了。场长也没留意老⻩把报纸放在他柜子里了。所以,刚才才弄得柳贵跑上跑下的找了。 柳贵平时看报,大都也以看大标题为主。但是,今天不同。今天他需要知道,他和他的同志们所做的事,到底对不对?大字报到底能不能写?红卫兵会像右派一样的下场吗?有人敢反对**,我们能袖手旁观吗?刘贵拿起报纸,去找师傅了。 吴蜡正在给机器加油,柳贵忙从师傅手里接过油箱,把油加好了。 柳贵:“师傅,你看!” 吴蜡一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八个大字,赫然跃⼊眼帘。吴蜡文化虽然不⾼,但这几个字他还是认识的。他读书虽不多,但他听的鼓词可不少,这几个字的意思他也明⽩。 吴蜡:“哦——几号的报纸?” 柳贵:“6月2号的。” 吴蜡:“都两个多月了。这么说,京北真的造反了?” 柳贵:“岂只是京北呢!市里也开始了!”他指着报纸上的一句话念道:“‘一个势如暴风骤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命已在我国兴起。’师傅,无产阶级文化大⾰命开始了!**不是说了吗:从央中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命运动打下去。师傅,市里那些领导执行的就是资产阶级专政!你是无产阶级!这是你们的⾰命,应该由你们来领导,师傅,快点造反吧!” 吴蜡:“你那几个同学回来了吗?” 柳贵:“我下午就去找他们去。” 吴蜡:“好,你去吧。” 第二天,柳贵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红卫兵,他们是柳贵的同学。 柳贵:“这就是我师傅,三代贫农出⾝,绝对 ![]() 陶鲁元抢前一步,拉住了吴蜡的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吴师傅,您好!今后,我们就要在您的领导下,把这里的文化大⾰命开展起来!” 吴蜡受宠若惊:“哪里哪里!取笑了!”这客套吴蜡是从鼓词里听来的,他把它用上了。 陶鲁元:“吴师傅亦工亦农,又是三代贫农,彻底的无产阶级!是绝对的领导阶级!以后,我们就听你指挥,一起跟着**,把无产阶级文化大⾰命进行到底!”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命进行到底!”旁边几个一起来的红卫兵一起喊起了口号,吴蜡没有思想准备,吓了一跳。他连忙定下神来:“柳贵,这几位是?快介绍介绍!” 柳贵一一介绍,大家彼此握手。 柳贵又到茶厂搬来了几张凳子,大家坐定。 吴蜡:“你们这次到京北情况怎么样啊?” 陶鲁元:“我们到京北收获可大了,您知道吗?吴师傅,自从6月1⽇聂元梓大字报向全国播出后,各大专院校和中学都响应了。他们纷纷贴他们自己学校 ![]() 吴蜡:“还有‘央中文⾰接待站’?” 陶鲁元:“对,就在今年2月,由京北市市长彭真任组长,成立了一个“文化⾰命五人小组”这个五人小组其实是反 ![]() 吴蜡:“噢。那他们对你们怎么讲了?” 陶鲁元:“他们当然支持我们了!只有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靠山,要不怎么说:‘⾰命方知京北近,造反更觉主席亲’呢?” 吴蜡:“‘⾰命方知京北近,造反更觉主席亲’,讲得好啊!**就是我们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嘛!” 陶鲁元:“吴师傅,央中文⾰接待站的同志要我们回来后,大张旗鼓地宣传京北的形势,要我们把无产阶级文化大⾰命的火点起来!” 吴蜡:“怎么点呢?” 陶鲁元:“吴师傅,我们现在就成立一个红卫兵组织,我提议,由吴师傅当我们的总司令,好吗?” “好!”众人齐声赞同。 吴蜡:“不行,不行。我可没有那个⽔平!” 陶鲁元:“吴师傅,除了您,还真没有谁比您更称职的了,就凭您对**的⾰命感情,您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命左派!” 众人:“对,就让吴师傅当我们的司令!” 陶鲁元:“这样吧,先给我们的红卫兵组织起个⾰命化的名字。” 柳贵:“就叫‘四季青’战斗队吧。” “不行,‘四季青’,听是好听,太诗意了,有点小资产阶级的情调。” 柳贵:“那就不要吧,再想一个。” “‘向前冲’怎么样?”一个叫齐修的红卫兵讲。 “不好,不好听。” “那么‘永向东’怎么样?” 吴蜡:“‘永向东’,永远向着**,好,这个名字好!”陶鲁元:“行,吴师傅说好,就行!吴师傅,就叫‘永向东’战斗队,好吧?” 吴蜡:“好!”陶鲁元:“齐修,你明天就到市里去买布,再买一点油漆,我们把红卫兵的袖章先做起来。” 齐修:“好。” 陶鲁元:“吴师傅,从今天起,您就是我们的司令了!” 吴蜡:“那你就算是副司令了。” 众人:“对,副司令!” 吴蜡:“那柳贵——” 陶鲁元:“柳贵也当副司令吧。”陶鲁元知道,強龙不庒地头蛇,他们是四季青茶场的土地爷,自己在这里两眼一抹黑,什么事还得靠他们,再则,自己总归还是要回去的。 吴蜡本就这个意思,他知道自己肚子里墨⽔有限,柳贵是个⾼中生,又是自己徒弟,自己当了司令,更需要一个自己的人帮衬,他当然很感谢陶鲁元能提议让柳贵当副司令。有了司令和副司令,一个战斗队就这样成立了。 第二天一早,四季青茶场的茶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字报。 题目是:请看四季青茶场走资派企图封锁央中关于动文化大⾰命的指示的反动嘴脸 前面先是一段**语录:⾰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让恭谦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下面是一段介绍全国文化大⾰命展形势的文章: 今年5月,京北大学哲学系总支书记聂元梓、宋一秀等七人贴出一张题为《宋硕、6平、彭佩云在文化⾰命中究竟⼲些什么?》的大字报,提出要“坚决、彻底、⼲净、全部地消灭一切牛鬼蛇神、一切赫鲁晓夫式的反⾰命的修正主义分子”这张大字报被**称之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并于6月1⽇晚由央中 民人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 民人⽇报》在头版刊登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同时配了由关锋等人起草的评论员文章《 ![]() 特别是民人⽇报》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这个社论已被我们《沿江⽇报》。一个势如暴风骤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命已在我国兴起,已在我市兴起! 可是,我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了庒制群众起来造反,竟然把载有这篇社论的报纸蔵了起来!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为了封锁 ![]() 无产阶级文化大⾰命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季青茶场 “永向东”**思想战斗队 一九六六年八月x⽇ 大字报一贴出,就像在平静的⽔池子里扔进了一块巨石,整个四季青茶场跟地震了似的轰动了!溪北乡轰动了!东江、西江、江口镇都轰动了!整个江南县都轰动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到四季青茶场来看大字报来了。第二天,江口镇上也贴出了大字报。炮轰江口镇 ![]() ![]() 四季青茶场的李场长、汪场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闷 ![]() ![]() ![]() ![]() |
上一章 一指观音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楠溪书生的网络全本小说一指观音,免费提供一指观音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