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北京姑娘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北京姑娘 作者:石康 | 书号:39118 时间:2017/9/5 字数:14523 |
上一章 京北于关 下一章 ( → ) | |
也该谈谈我一直喜![]() 先从长相上说吧。 实话说,京北姑娘初来乍到,猛一⼊眼,一准儿比东北和江南的都差。一般是形状各异的大脑袋,头发有点硬,可硬得不太美观,肤⾊偏黑,要非说细腻,那是讽刺她们,牙齿指数一般为负数。当她们瘦的时候,即使用手也很难找到她们的 ![]() ![]() ![]() ![]() 优点呢?随便说说,那就是腿不太短,个子不太矮,猛一看有点不差的气势,行动起来不太像男的,如果你非要从她们的相貌上找优点的话。 你可以说,京北姑娘就凭这种姿⾊,为什么能招我喜 ![]() ![]() 京北姑娘以说话讨人喜 ![]() ![]() ![]() 举几个小例子吧,有一现在刚崛起的京北女作家叫赵赵,相貌与本文开头所说的基本相符。作家聚会时,有一次,她拉着她刚从酒吧里挑中的男朋友,用手反复摸着他的脑袋,仔细地观察了再观察,生怕自己又找错了,然后忽然吃惊地大叫一声:"哎,瞧你,碰到我,多幸福,一找就找了个美女,你说,我怎么就没你运气好呢?" 赵赵还有一女友叫三乐儿,上中学时就会堵着教室门儿跟老师辩论,老师劝她当一个女中学生不要化妆,她一听就急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指着自己跟老师理论:"哎,老师,您瞧,就我这张脸,不化妆能看吗?"老师就这么硬生生地被她给说服了。 前几天还碰到过一京北姑娘,对我说起她现在的男友,她是这么说的:"瞧他那样子,真叫我有劲也不会往他 ![]() ![]() ![]() ![]() 别看京北姑娘嘴上用京北话灭人灭得凶,现实生活中的品质却相当地⾼尚。我活这么大,找了一串儿京北女朋友,极少听到谁对我说过什么"我爱你"之类的酸话,却也从没有一个管我要过一分钱,也从不要求开车接送,即使她穷得连出租车都坐不起。她们定会在约定时间到达约会地点,亲亲热热之后⾼⾼兴兴地自个儿离去,阔的时候请她们吃好饭,她们从来都狼呑虎咽,连连说好。穷的时候带她们往小饭馆钻,她们边说"太臭了太臭了",边吃得大汗淋漓。若是一⾼兴参与赌博,输了可能会破口大骂,但肯定不会到处找男友的钱包。一起逛商店前,必会把她的两人购物须知再三讲给你听:"记住啊,我绝不给你买一百块以上的⾐服,可你要是给我买的⾐服少于一千,我可就跟你急!"可一进商店,她要是看上一件适合你的⾐服,往往是连价钱也不问就买给你,你要是想为她买一件什么东西,那么却必须要等到折扣期来临,要不然她就说你傻,有⽑病。京北姑娘做起事来有点蛮横,不讲道理,喜 ![]() 一谈起京北姑娘,我的话就有点收不住,事实上,要谈多久也可以,但限于篇幅,我得赶紧总结,那就是:立独、平等,外加⼲脆利落。 之所以有京北姑娘这么个说法,那是因为在国中相对另一个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姑娘群——外地姑娘,因此我只好在此顺便说一下我对外地姑娘的一般印象。记住,是外地的所谓好姑娘,我认为,叫她们美女也行,叫她们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叫她们京北姑娘。怎么形容她们呢?也不用多说,你就把我上文所讲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反过来,那么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我时常听到外地姑娘说些不服京北姑娘的话,通常的言论是说京北姑娘不会穿⾐服,往往是胡穿一气,作为一个京北人,我试着替外地姑娘总结一下,那就是贵⾐服穿起来像是抢来的,便宜⾐服穿起来像是别人送来的。但正是透过这一点,你可看出京北姑娘是多么地直率,她们相当地不善于欺骗与掩饰,这是诚实啊。另外,你还可看出,京北姑娘不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她们自信而自我,总之,有股子特把自己当人的劲头儿。 另一种言论认为京北姑娘缺少女人味,这种说法因为过于笼统所以不好直接予以反驳,比如可理解为京北姑娘看起来 ![]() ![]() ![]() ![]() ![]() 再有一种说法是京北姑娘不懂感情,我认为这么说太含糊了,不够准确清楚。我认为下面一种说法更为确切,那就是京北姑娘不懂通过感情这回事儿而占男人的大小便宜。 总之,一般来讲,我认为,外地姑娘挑京北姑娘的⽑病,一挑就会挑到自己的⽑病上。 当然,了解京北姑娘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与她们恋爱,当然,为了更好地了解她们,还得与外地姑娘也谈一谈,这样对比着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这方面我说说我个人的小经验吧——我的感觉是,与外地姑娘谈恋爱,好的时候,她们总有办法叫你真是恨不得为她们做些什么,不做就会觉得有点对不起她。但若是你在飘飘然时当真为她们做了些什么,那么分手后,却总会有种亏了的感觉袭上心头。当然,更倒霉的感觉还包括被坑了被骗了之类,最好的感觉也不过是,你觉得这个外地姑娘还行。而与京北姑娘谈恋爱,好的时候,她总有办法叫你觉得不必为她做什么,一旦分手,你却发现,你时常会想起她,想的时候,不噤后悔当初没有为她做些什么。你会怀疑,自己以前是否对得起她,趁你⾝上仍有良心在跳动的时候,你再想一想她的点点滴滴,深深的后悔到时便会袭上你的心头。你会认定,你一定是已经对不起她了,我是说,你也只能永远地对不起她了,因为你不再会有什么机会为她做些什么了。 在我的印象里,在京北当帅哥有点没意思。怎么说呢,也不知为什么,帅哥就是不讨好。上初中时,我们班有一个帅哥,论模样,长得一点不输什么吴奇隆金城武,按理说,应该经常有机会享受不少小女孩的好处吧?答案是:否。相反,他倒是经常享受不少倒霉事。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刚一上课,他便会发现他的塑料铅笔盒不见了,当他焦急地寻找之时,忽然一股怪味儿升腾起来。我得在这里 ![]() 事实上,京北还出产帅哥,而且数量不少,就我所上的一系列学校看来,帅哥的数量普遍比美女要多。但是,帅哥在京北毫无用武之地,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出于一种京北所独有的 ![]() ![]() 在外地,长得帅就有了玩帅的资本,但在京北,这一套统统取消,你要是一玩帅,就有被嘲笑的危险,甚至不是什么危险,简直一定会遭到讽刺打击,更倒霉的是,还会遭到羞辱。京北人专有一套话语描述帅哥的可笑,什么女里女气,什么浓眉大眼,什么小⽩脸,什么 ![]() ![]() 事实上,京北人对于帅另有理解,长得好不算,在京北人看来,什么叫长得好呢?无非就是像⽩人而已,而再帅也帅不过⽩人,因此,京北人便不往那个方向比,反而把那种帅说得一无是处。那么什么是帅呢?在京北人看来,帅是指一种男子气,甚至是一种哥们儿义气,这种男子气必须含有某种幽默感,一种宽容大度,一种质朴纯粹,另外,还必须有点 ![]() 京北人所要求的帅气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要是纯限于⾁体上,那么京北人也有个俗语来形容,叫做"土帅土帅的",这个"帅"字前面加上一个"土"字,基本上就把"帅"给抵消了,甚至走向了帅字的反面。怎么评论这件事呢?唉,只能说,京北人真挑啊! 在我的印象里,二十年前的京北看起来竟像座古城,像一座梦中城市,大片大片灰⾊的带院子的平房,一条条窄窄的小巷穿揷其间。人们的服装也与建筑相配,蓝灰⾊是其主要流行⾊,当舂天⻩⾊的风沙降临时,京北就如同映现于灰⾊云霭中的幻影城市。 当然,在灰瓦灰墙的四合院中间,也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些公共建筑,饭馆、商店、澡堂子、电影院之类,此外还有比深宅大院要开放活泼一些的公园。不过,所有的建筑式样是 十分雷同的,最有气派的当属故宮。无论它作为一处私人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其式样或內容,当属建筑之最。金⻩⾊的琉璃瓦,朱红⾊的外墙,以及里面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显出一种众星捧月般的尊贵。这种尊贵不是一种与众不同,而是一种从朴素、简陋中脫颖而出的繁华与奢侈。看一看建筑,你就可得出结论,何者为贵,何者为 ![]() 记忆里的京北与现在的京北是很难重叠起来的,大片的京北建筑低矮的灰⾊不见了,代之以各种拔地而起闪闪发亮的⾼楼。若是从单一建筑看,很难得出什么结论,而当你在运动中观察这些⾼楼大厦,或者由一个个⾼楼大厦组成的建筑群,那么你不得不感叹一个新的时代渐渐从建筑中显现出来。这些建筑七拼八凑,风格各异,有些顺眼些,更多的看起来简直不伦不类,那一座包豪斯,这一座后现代,还有一座反传统,这一个像是草草了事,那一个像是捕风着一种自由与主民的混 ![]() 我喜 ![]() ![]() ![]() ![]() 涉及到京北的地标 ![]() 生长在京北,是很难躲过安天门广场的。平时坐车横穿长安街,往往路过它,看着在上面走动的游人。这些游人顶风冒雨,从早到晚,相貌与服装千奇百怪,有的又时尚又洋气,有的土得离谱儿。他们人数多达几千,源源不断地从各处露出来,走⼊或走出广场,拍照或东瞧西看,形状千姿百态,在运动中连成一片,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傍晚,微风吹拂,在广场上走过令人心情舒畅,夏⽇空中飘动着混着 ![]() ![]() ![]() ![]() ![]() ![]() 站在安天门广场上,看着它的古老与广阔,很容易叫人产生人生如梦的感觉。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领着一个新结识的姑娘去看广场,在她四下 ![]()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差点被遗忘的幻想,我相信,它永远是幻想,甚至很少能被人幻想到。在广场上,我想到自己庒抑苦闷的少年期,想到渐渐被冷漠占据的愚蠢中年,并对自己无奈的老年遥遥相望,感到人生真像是一个好笑的错觉。是的,这是我对这广场的实真印象,让别人用诗情画意去吹嘘这个广场吧,我只感到站在这里,我一再受挫的热情在熄灭,只能悄悄地在夜晚的 ![]() 历史上,京北是仅有的几个经过规划过的城市之一。横平竖直,有板有眼,城市各部分功能明确。不像武汉之类的城市,你觉得它完全是在一个杂 ![]() ![]() ![]() 京北的树种类倒是不少,皇家园林里甚至还有一些废了牛劲才能种活的奇花异草。但遍布街头巷尾的树却只有两种,一种叫柳树,还有一种叫杨树。我小时还见有一些槐树,闻到过飘香的槐花,那些花吃起来味道也不错,略甜,清香,通常花开之时,也就是新一代的小男孩练习爬树之⽇了,也许正是因此,槐树越来越少。至于杨树和柳树,人们说起来 ![]() 众所周知,京北的舂天多风,且风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吹,于是漫天的柳絮便趁机不停地在京北上空飞来飞去。看起来 ![]() ![]() ![]() ![]() 事实上,杨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夏季,因为这两种树,不修整时,通常都能长得枝杈横生,恨不能一棵顶两棵使。夏天的人们躲避烈⽇或暴风雨时,杨柳方才派上用场。当然,秋天,这两种树上的落叶也叫人头痛,因为简单地讲,那叫"真是太多了太多了",多到清扫起来有说不出的⿇烦。特别是杨树叶,特点是"大、薄、平",贴在地上,再加上点秋雨,简直就像是用胶粘住了一样。小小的秋风是吹不动的,非要等到⼲得不行了,才会鼓起,被人们扫去,就地点烧,冒出呛人的浓烟,人们对于京北脏 ![]() 京北人喜 ![]() ![]() ![]() ![]() ![]() ![]() ![]() 京北在冬天显得很好看,西北风把街道吹得⼲⼲净净, ![]() 有一年冬天,我在海口写剧本,从秋天写起,一直写到冬天,心想总算可以逃避一下严寒了。呆到十二月底,发现一年中要是没有几个月的冷⽇子,还真是缺少变化,有一种单调的感觉。京北四季分明,可影响人的情绪与感觉。在冬天,人们特不爱出门,更愿意呆在温 暖的家中,可是,一出门,冷风一吹,便会叫人精神为之一振,觉得出门也 ![]() 京北的冬夜,我很 ![]() 事实上,我喜 ![]() 要真的谈论京北的冬天 ![]() 记得有一次,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一帮朋友在一个个饭馆与酒吧中参加聚会,最后都舍不得分开,于是有人提议,去位于王府井的教堂看一看。于是在寒风中,我们乘坐各种 ![]() 想要过一过艺术生活吗?那理所当然,全国中只有一个地方——京北。 我这里说的艺术生活,不是渗透在生活中的那种精致的趣味,而是一种与现存生活秩序相对立的生活——它不太尊重被传统社会所规定的生活,是有点反叛、有点无奈、有点希望、还有点热闹的生活。事实上,那是一种 ![]() 在京北,夜生活要比⽩天的生活丰富一些。七点半,电影院当然不必说,各大剧院的演出开始了,古典或现代的音乐会、话剧、舞剧、歌剧、地方戏曲,然后是各种小剧场,这是正规演出。非正规的演出要更晚一些,每场演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人们看完演出,一般都不直接回家,而是三三五五来到酒吧或茶馆,把看到的东西说一说。年轻人骂两句,中年人会从这场演出回忆另一场演出,若是真有兴趣谈论一下这些演出,还真不是很容易,不信,你可以试一试,很多演出是很专业的,看懂那些演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我相信,如果把京北的全部演出搬到香港或海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会有那么多的观众,理所当然,观看这些演出的观众是⽇积月累的结果,那是传统啊。这种传统的背后,站着大量的从事艺术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这些专业人员的生活,便构成了京北的艺术生活。 到京北来,即使是一个人,晚上也不容易寂寞。如果你不愿意看电视或电影,觉得那些画面太虚幻,那么京北还有另一种演出,即面对面的演出,其⽔准虽然无法与国美的百老汇相比,但种类齐全,且遍布各处。你只要买上一张报纸,或是上网查一查,便能知晓当天晚上有何地方可去。 京北有三百支电子摇滚乐队,什么各种重金属、R&B、 ![]() 来,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很好的演出⽔准。如果你是个即兴 ![]() ![]() 如果你本人更富艺术气息,那么京北还有一种叫做小剧场话剧的东西,当然像著名的人艺、实验话剧团的大型话剧每晚也有演出,且剧目并不单调。但生命力強、现场感好的还属小剧场,即实验话剧。事实上,小型话剧的演员都十分专业,虽说这些都是京北的拿国家薪⽔的专业艺术团体,而剧目却是五花八门,有的改编自畅销小说,有的改编自欧洲或国美剧作家的著名剧目,也有本土剧作家自创的剧目。演出场所一般可容纳一二百人,像人艺小剧场,舞美设备稍嫌简陋,但气氛较为随便及热烈,弄不好还能在那里认识一些热爱戏剧的发烧友。 最后,京北还有一些极专业的享受国家补贴的传统戏曲剧目,这些剧目像是一些过去时代的活化石,有京剧、昆曲,还有评弹、评书之类,前者有专门的剧场,比如长安大戏院,后者在一些著名茶馆演出,艺人来自专业学校或是戏曲世家,味道十分纯正。 说到那些遍及世界各地的准⾊情演出,在京北的各种大型夜总会里也有,运气好的话,像钢管 ![]() 专业演出一般在晚上七点半开始,十点钟左右结束,至于一般的小演出,那可就不受时间的限制了。 以前总抱怨,认为京北的书店不够多,并且,里面没什么好书可买,常常逛书店逛了半天也找不到一本叫自己想立刻买下一气读完的书。经常是出书店门才想,总得买几本吧,要不然岂不是⽩转了一圈儿,于是又翻回头去买上一摞等自己老了以后也许会看的书,那结果我估计是等老了大约也不会去看的。 不过,去了外地才知道,京北的书店还算是好的,外地书店里那简直不叫书店,里面除 了一些工具书、英语书、学生教材以外,就没什么可挑的了。这才想起京北是文化中心,书店再没意思,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京北的著名书店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个,现在的西单图书城大概是最全的了,不过那个书店太大了,逛起来颇为吃力,楼上楼下地走起来极不方便。去之前往往得吃顿 ![]() 最时髦的书店大概得算王府井外文书店,里面的英文读物最多最新。对于国中人来讲,用英文写成的东西往往里面会包含着一些新信息,而且,以前经常有一些了不起的影印书。二十世纪90年代西洋古典音乐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有一本《外国音乐词典》被影印出来,发行量很少,很少人买到,但它所包含的信息最全,几乎所有的有名的音乐家或唱片里面都有介绍,无论淘到多偏的盗版CD,通过查这本字典,都能知道里面的內容。不过像这样的字典很快就成为发烧小圈子的读物,我曾买过一本,被别人借走不还,从此再也买不到。 顺便提一句,我认为,引领京北时髦的还真不是什么《时尚》之类的杂志,而是一些发烧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因为想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因此,专门精通于某一方面的信息,收集资料十分用心及专业。这类小团伙遍及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所有京北流行观念的始作俑者,当他们不时髦的时候,就是一些偏门发烧友,有一天,他们喜 ![]() 叫我最有感情的书店是东单的三联书店,我习惯每个星期去一趟,那个书店有个比较公平的排行榜,书业的流行趋势往往就从排行榜中产生,很多做图书生意的外地书商来京都会去逛一逛,把排行榜中的书带到外地去。 三联书店有三层,地下一层偏重文化 ![]() 在一九七六年左右,我⽗亲买了他的一生中第一辆自行车,那时,自行车是凭票供应,工作单位经过排队,先发一张自行车票,然后一家人存钱,约一年后,才能买得下来,那时的京北,是个自行车的海洋。 当时的名牌自行车有三个品牌:"永久"牌的特点是坚固耐用,承重能力強,价钱最低;"飞鸽"牌中规中矩,价钱居中;"凤凰"牌最贵,但骑起来很轻。三个牌子中,每种一般只有 两个型号,"二八"型与"二六"型,前者是男式自行车,后者是女式自行车,且所有自行车间的差价也就在几十块钱左右,⽗亲买的便是"二八"式的飞鸽牌自行车。 有了一辆自行车,就能带着家人出去玩,我和我妹妹就坐过我爸的新车,一前一后,从城市的马路上,一直骑到郊区的土路上,我估计我妈也趁我们兄妹两人不备,单独坐过我爸骑的新车出去浪漫过,他们俩人直到现在感情还很好。 一九七六年的京北是个单调的京北,人们的服装颜⾊一般只有深蓝、黑⾊、绿⾊与⽩⾊,面料也就那么几种,连小孩子都能说出来,式样就更别提了。若是有外国人来,他一定会奇怪,以为全国为每个公民订做了一⾝制服,且无论舂夏秋冬都穿着,如果那个外国人得出结论说,这是一个统一着装的国家,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惊奇。 汽车的种类也很少,总之,无论什么东西,都只有有限的那么几种式样,所以,对于每一种式样,大家都惊人地 ![]() 记得当时人们相互发怈不満的主要方式,就是拔别人家自行车的气门 ![]() ![]() 因为全国民人都骑自行车,所以骑得相当好,街上双手离着把飞车的帅哥多得是,每天都能遇到。但说到骑着自行车上楼梯什么的,就没有人那么⼲了,因为毁车,当时的人们珍惜自行车的程度,比现在爱护汽车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到周⽇,院子里成排的男人带着小孩,在保养他们又实用又心爱的私人财产——自行车。 所谓中心,就是人们围绕其生活的那个地点。 在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強调其某些部分的重要 ![]() ![]() 念,也会被一点点的怀疑而在一刹间倾颓。 我相信,有多少个京北人,京北便有多少个中心。 以我为例。 少年时期,京北看起来还像个古代市镇,十分落后,很多条马路竟还是土路,那时候的活动范围不超过一平方公里,中心在家里。每天,从家里取得食物与⽗⺟的叮嘱,从这里出发,去学校上学,或去同学家玩,我们家住在右安门附近,那是京北的西南角,在我眼里,世界就是那么一丁点儿大。出了家门,向北走上三百米,便能看到绿⾊的护城河⽔,上面漂浮着油污,我记得竟有人从这⽔里钓鱼,我妈直接告诉我:"不卫生,吃了会死。"而向南走,则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青年时期,我的活动范围慢慢地扩大了,方式是逛商场、郊游以及一些看电影之类的乐娱活动。记得到了快二十岁,才对京北的方位大概有了个轮廓,知道了二环路以內是市区,而市区里二十层的⾼楼少得可怜,盖起一个饭店就是一件大事。老师曾带我们参观京北的所谓建国十大建筑,大会堂之类,记得有一个同学的⽗亲是建筑师,他看过些外国的建筑书,眼界比我们开阔,他边走边悄悄地评头品⾜,告诉我:"这些东西土得掉渣儿,其实没什么意思。" 那时候对京北开始有了所谓中心的概念,至于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还真说不清楚。总之,我只记得一有什么事儿,爱凑热闹的京北人就纷纷涌向安天门广场,真是闻风而动,乘坐各种最简陋的 ![]() ![]() ![]() ![]() ![]() ![]() 接着,我进⼊中年,知道了京北城也不过是地球上一个极不重要的小角落,而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也极不起眼,很可能是完全地微不⾜道,对于京北这个城市也不像以前那样看重了。我只知我是个京北人,我 ![]() ![]() |
上一章 北京姑娘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石康的网络全本小说北京姑娘,免费提供北京姑娘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