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大江健三郎 | 书号:42242 时间:2017/9/28 字数:7306 |
上一章 界世言语的现发代时童孩 章一第 下一章 ( → ) | |
在大学里,我刚进⼊法国文学专业,就学习了口语体语言、叙述体语言以及文章体语言在法语中的差异,了解到在我出生前后,也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开始活跃起来的作家之中,有一位叫做路易-费迪南·塞利纳①的作家,他把与口语体语言相近的文体带进了法国文学的世界。就⽇语的文字表述形式来说,指的是众所周知的省略断句法,即省略号…可是,那种只要不切断语句,文章就能够以一直接续的形式持续下去,创造了那种近似于口语的文章的人,就是刚才说到的塞利纳。 当时,我所想到的是以下这些內容:说到⽇语,口语体语言与书写体语言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不是吗?在我国,明治时代出现的言文一致文体,也就是将书写体语言与口语体语言合而为一的那种文体,不是一直延续到当代文学吗?我还回想起,在养育了我的那座靠近四国山脉央中部的小村子——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现在叫內子町大濑)里,⾝为孩童的我感觉到存在着两种语言。其一是每天说话的语言,在我的印象中,这种语言是作为那些没有权利的弱势者的语言而被创造出来的。这些被村里的大人用于回答权势者问话的语言,确实有一种卑屈的感觉,无力顾及自己的伦理观。尽管我还是孩子,却也意识到,在生活中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是无法进步的。 那时还处于战争时期。我家从上代传下来的行业,是把作为纸币原材料的⻩瑞香那种植物的纤维进行精制并 ![]() ![]() ![]() ![]() 说到弱势者的语言,记得当我⺟亲问及“这件事怎么样呀?”时,对方就会答以“还行,只是…”然后便不再答理。“还行,只是”这句话语中有两个意思,在说了“那件事还行”之后,如果再缀上“只是”以进行強调,那就有了“还行,只是也还有问题”这种保留 ![]() ![]() ——细说起来,对于大江先生而言,所谓“物语”据说您在老家主屋后的独间里,让祖⺟和⺟亲用唱歌一般的冷静语调讲述的“奥福”传说,是您最初听说的故事吧。您在《我这个小说家的历程》中是这么写的。 是的。而且,那个“物语”的讲述方式之所以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平常使用那种暧昧的口语体语言的⺟亲和祖⺟,此时却在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讲话口吻为我讲述村子里的传承故事,有关村里小小历史的故事。于是,讲述那些故事时的说话口吻,当然也有让听者产生兴趣的用意,使得话语显得非常清晰,与平常讲述事实以及信息时完全不同,是在有意识地对內容进行编排。作为听众,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存在着像这样讲述物语的口语体语言以及⽇常会话的口语体语言,而最为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注意到叙说方式,并用那种经过选择的叙说方式来讲述已经被说过很多遍的事物,这就是讲述物语故事的方法吧。因此,我决定完整记下⺟亲和祖⺟所说的那些话语,还曾记录在了纸面上。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该漏听并应该记录下来的话语…早在您还幼小的时候,您就自觉到了这一切。那个“奥福”物语故事,当然也是极为有趣,非同寻常。据说您每当倾听这个故事时,心口就扑通扑通地跳。由于听到的只是一个个断片,便反而刺 ![]() 是啊,都是故事的一个个断片。祖⺟讲述的话语呀,如果按照歌剧来说的话,那就是剧中最精彩的那部分演出,所说的全都是非常有趣的场面。再继续听下去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很大的主轴。而形成那 ![]() ![]() ![]() 奥福是农民暴动的领导者,他试图颠覆官方的整个权力体系,针对诸如刚才说到的,其权力乃至我们村子的那些权势者。说是先将村里的穷苦人组织起来凝为強大的力量,然后开进下游的镇子里去,再把那里的人们也团结到自己这一方来,以便凝聚成更为強大的力量。那场暴动的领导者奥福,尽管遭到了滑稽的失败,却仍不失为一个富有魅力的人。我就在不断思考奥福这个人的人格的过程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奥福”就是其后在《同时代的游戏》和《M/T与森林中的奇异故事》等作品中,经过种种变形之后存在于其中的那个人物吧。在大江家,家长为孩子讲述物语故事以及孩子倾听那些传说,应该是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进行的,不过,据说曾是士族的大江家祖先,您都听说了哪些內容? 我从祖⺟那里只听说,曾祖⽗曾在下游的大洲藩教过学。他处于汉学者的最基层,值得一提的是,他好像属于伊藤仁斋①的谱系,因为⽗亲也很珍惜《论语古义》以及《孟子古义》等书。我也不由得喜 ![]() ——另一方面,大江少年无意间注意到柿树枝头闪烁着光亮的⽔滴“受到了使得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发生大巨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显然,我借助那微微颤动着的柿树叶片,发现了围拥着峡⾕的那座森林的整体状态。如果我总是不去细加观察的话,这一切便不值一提,换言之,便都是一些死物。因此,我现在无法不去注视那些树木和小草。于是,作为被周围深深昅引了的心不在焉的孩子,我被国民学校③的校长给盯上了,几乎每天都要遭到殴打。尽管如此,我也不打算改变自己生活方式中的这个新习惯,及直到战后,在长时间凝视着观察雨⽔的⽔滴之后,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引自《我这个小说家的历程》)。” 这首诗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以下四行: 雨⽔的⽔滴上 映照出外面的景⾊ ⽔滴之中 另有一个世界 这个用眼睛仔细观察世界的儿童大江健三郞,早在刚満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世了… 是啊,被老师叱责是一个转机,使得我体会和觉悟到“如果不认真观看,就等于什么也没看”这就是我自己发现的、我少年时代的智慧。此外,我还早早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要把自己看到以及想到的事物,用语言表述出来。至于写下这首“诗”的起因,我记得很清楚,刚才已经引用过了。当时我在国民学校四年级,好像发生了一连串对我非常重要的变化。 首先,我发现了何为“思考”那时,我认为人们只要进行思考,便也能够在转瞬间作出回答,一如电子计算机那样,只要按下键钮,无论三次方程式还是其他什么问题都可以即时解答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所谓思考,因而尊敬能够当场如此答复的人。所谓思考,就是运用像是上苍降赐的能力进行回答,可自己却是那种不慢呑呑思考便无法得出结论的无能之辈。我注意到,唯有运用语言将其一个个累积起来并使之不断清晰和加強,才是在进行思考。当时我还有另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的梦想已经破灭了。 也是在那一时期,我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仔细观察事物的人。那时我们曾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前往海边的一个小镇,远⾜归来后,老师让写有关大海的作文。我是这样写的:“我为自己生活在山里而感到庆幸。假如我家在海边的话,波浪就会总在眼前滚动,涛声也将回响在耳边,那可就无法安静地生活了(笑)。”于是老师就告诉我:“对于居住在海边的那些人,你所写的这些內容是很失礼的。”他还说“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村子并在这里生活,却觉得山村里的人耝耝拉拉、吵吵闹闹。” 我对老师的话语感到不満,回家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气得连晚饭也没能吃下去。早晨起 ![]() ![]() ![]() ![]() ![]() 于是当时我就在想,今后要认真观察事物,也要仔细倾听声音。不久之后,便开始热心于观察外界事物,以至被大家说“只要和大江一起行走,他不一会儿就停下脚步,或是观看或是倾听,真是个滑稽的家伙” ——令堂亲手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及《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 得到那两本书,是在稍早一些时候,因此当时已经认真阅读过了。“观看”和“倾听”是将零 ![]() ——说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应该是一九四四年,当时正处于太平洋战争末期,而且,在您祖⺟于那一年去世之后,令尊不久后也突然亡故了。村子里还发了大⽔。那是一个现实社会在你的视野里急剧展开的时期吧? 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亲和祖⺟都是一九四四年死去的。我出生于一九三五年,因此,是在我九岁的时候。 当时祖⺟年事已⾼,疾病 ![]() 然而,⽗亲…在立冬前一天,孩子们转着圈用稻草扎成的 ![]() ![]() 说到我自⾝,是一个并不被村里的小伙伴们敬重的孩子。不过,由于⽗亲的去世,那一天便被赋予一种特别⾝份。当时村子里正流行踩⾼跷,岁数大一些的孩子做了一副⾼跷,就请我优先踩用那⾼跷。那可是一副非常⾼的⾼跷,踩在那上面都能看到家里二楼窗子里了。我还记得,踩着那⾼跷行走起来,村子的景观在眼里就完全变了模样。 那一年暴风雨频发,尤其在秋天的台风季节里,好像每个星期都在下大雨,刮大风。我家屋后的小田川也动不动就泛滥成灾。那一阵子,只要一下雨就停电,我们几个孩子便在黑暗中围坐在⺟亲周围。家里点上忽明忽暗的蜡烛,屋外刮着大风,整座森林都被大风吹得呜呜作响,河⽔也发出大巨声响涌流而下。那是一九四四年,由这个国家发动的战争正处于可怕的状态之中,就连孩子们也听说了这一切。当时,⺟亲经常独自待在记账的房间里,叹息着“该如何是好呀?”我在心里则一遍遍地回答说:“已经走投无路了!”⽗亲去世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会如何,不知道国家又将走向何方。我们陷于这种不安的、恐惧的、即便抗拒也随之被拒之一旁的暴力 ![]() ——你们兄弟姐妹当时处于什么状态?令堂又是怎么鼓励健三郞这个少年的? 我们兄弟姐妹一共七人,最上面是姐姐。我叔叔当时在満洲的新京①那座国中东北部的大都市经营古董,刚才说到的大姐就去了那里当帮手。大哥那时是海军预科练习生,虽然只有十六七岁,却为加⼊海军航空队而接受了专业训练。我的二哥在松山的商业学校读书。再就是比我稍微大一些的二姐,然后是妹妹和弟弟,另外还有我。因此,能够指望得上的男丁,家里也就只有我了。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对于⺟亲来说,竟没有一个可以靠得住的人,又存在粮食不⾜的问题,于是⺟亲在我家与河流之间的河滩上开拓出旱田来,在那里种上蔬菜,面⾊ ![]() ——那是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啊…很多作家都是一九三五年出生的,各自写了十岁前后有关战败的记忆,这是因为有着強烈的时代刺 ![]() 从学龄说来,同属于一个年级的人之中,有剧作家井上厦①。他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亲,在他⽗亲去世后,便由他⺟亲一手拉扯着长大成人。他生活在都市里,而我生活在山村中,我们都经历过生活的种种变故,度过的少年时期多有相似,因而我对他抱有一种亲近感。尽管自己显然是一位知识分子,却没在大学里担任教职,也不在公司或府政里工作,经历了波折四起的青年期之后,最终成为了剧作家的,是井上厦先生。比我小上两岁,孩童时代好像在横滨遭遇了大空袭的,则是古井由吉②先生。此人是德国文学专家,却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我们在大巨的变故——经历过战争,那战争后来因战败而结束,进驻军以及占领军来了,新的国家体制开始建立——之中度过了十岁至十四岁那几年光 ![]() 还有那位虽是巴勒斯坦人,却生长在埃及,后来在国美接受了大学教育,终生在纽约担任大学教授的爱德华·萨义德①,他也出生于一九三五年,后于二〇〇三年故去了。作为巴勒斯坦人,他作了具有社会影响的发言并付诸行动,度过了确实屡经波折的人生。他是一个境况优裕的家庭的儿子,接受了精英教育,确实是一位与我年岁相同并具有同辈感觉的友人。 ——在⽇本,这也算是度过向战后学制过渡的初中、⾼中时代的那一代人了。 是这样的。我六岁时进⼊的那所学校,叫做大濑国民学校,是仿效德国学制的产物,在战争结束后又持续了两年。我和井上厦先生同属于一个孩子群体,进⼊国民学校学习,其后又从国民学校毕业的那个唯一的孩子群体。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一九四六年颁布新宪法并于翌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实施。与此同时,教育基本法得以制定并成立了新制中学。如果我们村子里不成立那种新制中学,我就无法继续升学了。当时,从我们村子步行可及的周边地域內没有旧制中学,如果要去上学,就只能在松山租住民房以便就近往来于学校了。而能够做到这一切的,哎呀,就只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了。由于⽗亲故去,我对继续升学之事便断了念想。然而,村里却建立了新制中学,于是所有孩子就都可以继续升学了,我也 ![]() ![]() 老师们也非常热心地学习崭新的主民主义体制,经常对我们说什么“你们,要自主 ![]() ![]() ![]() ![]() 其后,我加⼊新组建的 ![]() ——您是一九五〇年四月升⼊⾼中的,当时还处于占领之下,可以想象,战后的混 ![]() ![]() ![]() ![]() ![]() |
上一章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大江健三郎的网络全本小说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免费提供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