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豳风文集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豳风文集 作者:豳风 | 书号:3867 时间:2016/10/19 字数:6001 |
上一章 )一之(日七 下一章 ( → ) | |
汽车驶向⻩山,乌瓦⽩墙在窗外像飞逝的蒙太奇画面,那些人,风一样地去了,抬脚与婺源的泥土相剥离的一霎那,我已经开始想念她… 西湖的潋滟⽔光,映着昏昏落⽇,雷峰塔显得纤瘦安静,湖边人流如织,情人们勾着手,孩子的笑容像盛开的百合,那些醒目的⽩发在夕 ![]() 清晨,京北扬起了大风,元大都城垣遗址的梨花被 ![]() 徽州的乡愁,在梦中,浅浅地流… ——题记 婺源——杂花生树 引子 朱熹是婺源人。 出生在福建的朱熹,时常地想起婺源。 他经过县城北门的郊外,看到幽静的山林下,一泓清⽔缓缓流过,朱熹说,我从前在梦里到过这里的呀,这是什么地方啊?他的学生告诉他,这里就是朱绯塘,朱熹脫口昑咏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婺源,是徽州文化六分之一的源头。 《方舆记》说:四千多年前尧帝时,天下洪⽔。有—位美丽女子,骑着一条大巨的鳙鱼,逆流而上,将落⽔的村民救上鱼背,成千上万的小鳙鱼跟随护送。到了⽔的尽头,⽔⼲涸了,那女子升到了天上,化作了婺女星。而那些小鳙鱼都死掉了,它们的鳞骨堆积成了一座山,叫大鳙山。源出大鳙山的鳙溪⽔,往东流⼊浙江开化、衢州、兰溪,为婺州⽔之源头。 婺源,也就是婺⽔的源头。 第一⽇——思溪·延村·梦醒时分 第一眼。 在思溪,我转过⾝去,看到了一座廊桥。 河面波澜不兴,苔藓⾊的鱼嘴榫将⽔流分作两绺,桥的一边是粉墙黛瓦的老屋。廊桥体态舒展,木栏杆撑起微微翘起的两行屋檐,又连缀着⽔下的倒影,虚虚实实犹如村庄的一束飘动的裙摆——从明朝以来,服⾊未改。 桥两边的靠椅上,三三两两坐着些村民。男子们多是上了岁数的,叼着烟斗却不并急于呑吐,面孔一律慈祥而庄重,挂着敦厚的笑容。妇女不例外地成为音响的主旋律,老远就亲热地打着招呼,孩子瞅见机会挣脫了⺟亲的手,追逐厮闹,击撞着木地板咯噔做响,笑声风铃般晃动起来。 我想起了童年,那一种 ![]() 过了廊桥,走进了思溪的巷陌。这小巷清冷而凋敝,斑斑驳驳。青石板的路,并不宽阔,两侧衔接着⽩⾊的古老院落,再向上望去是连绵不绝的马头墙,将天空切割成富于变化的折线。院落被⾼墙掩蔽起来,外面的人只看得到屋顶和影壁,再走近一些,却又不免生出些惊奇。门庭巍峨,上有飞雨吊檐,檐下是砖雕,镂出了立体的层次——一种被复原的了历史记忆,人物、车马、建筑、草木无不与这地方的人事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 转⼊敬序堂,这里是思溪最隆重的建筑。正厅內的藻井为长方形,一切布置如旧;整个敬序堂共有六个天井,楼有回廊护栏,客馆的雕刻精细⼊微,显出主人的慷慨气派。从正厅转⼊西侧的花园,左拐进⼊一座小小庭院,从木梯拾阶而上,就到了“公子书房”,这里的幽静中潜伏着一种少年情怀,望着天井中的一角天光,是不由得令人常常发呆的。 延村与思溪襟带相连,步行十分钟即可抵达。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亲和力, “雇佣”了几个⻩发垂髫的娃娃作为免费导游,那些孩子天 ![]() ![]() ![]() ![]() 最小的一个叫小婺,四岁,走累了便蜷在我的怀里,不认生,却沉默少语。路两边尽是油菜田,⻩橙橙地惹人心庠,孩子们采了花来送我,小婺主动顺手接了去,我倒乐得借花献佛。 延村适合远观,青山掩映中黑⽩相间,马头墙勾勒出丰富的天际线,千年之前如此,千年之后也并未改变。据说在延村串门,若遇着雨雪天气,从村头到村尾,可以穿堂⼊室,⾐衫不 ![]() 延村的训经堂,有两扇关不拢的门,当年主人建房的时候,受“⽩虎”位不能开门的限制,故意将两片门做成关合不拢,以补风⽔之缺。有趣的是,大门正对右厢楼上的姐小闺房,女眷可以从窗子里悄悄窥探,这恐怕是⽗⺟的一点怜惜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些个“标新立异”,训经堂竟格外地受到许多仰慕。 房屋静静矗立着,却已然颓败了,那些属于它们的岁月都已久远,而平静却是一种回声,在定居者的朴素生活中传递。只是那些花儿,还在怒放,⾊彩并不寂寞,油油的绿,嫰嫰的⻩,胭脂般的浅⽩淡粉,在残破的墙垣间轻轻摇晃。 有生命的,不仅是草木,还有记忆。 在一扇门楣旁,金姓子孙为他们的⺟亲立了一方石匾,大意是⽗亲早殁,⺟亲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亲故去的时候,散居异地的子女回到老宅将⽗⺟合葬,并用孩子的字体记述下那刻骨铭心的思念。 天⾊渐暗,孩子们显然疲倦了,走得并不快。回到思溪的时候,小婺的⽗亲远远站在村口等候,他并不怪我擅自“拐”走了小婺,只是和气地笑着,说在村里找了两遍,听人说被一个外乡人给带走了,所以就等在村口。我生出许多愧疚,小婺忽然从⽗亲的怀里探出一只手臂,伸向我,手中握着那束油菜花,澄澄的⻩得可爱。我接下了,连同小婺的心意。 夜宿思溪。 在河边⾚脚泡在⽔里,冰凉。旁边有大嫂洗⾐服,她告诉我,这里聚居是俞姓人家,他们很久以前迁徙至此,繁衍生子,朝夕耕作,却常常思念起故乡清溪的⽔,所以为自己的村庄起名“思溪” 806年的思念啊! 第二⽇——嶂山·理坑·桃源深处(之一) 小雨,微寒,摩的在山路间风驰电掣。 在婺源县城车站,两个完成旅行的京北女孩说,大鄣山不应该被错过。大鄣山也定然不肯错过我,抵达的时候,雨停了,晴空初洗。 眼前,一条天然落差193米的瀑布,声如雷鸣。 而我并不能靠近它,瀑布悬在两山相间的微凹处,如一匹⽩练,浮于绿锦之上,腾起薄薄的⽔雾,在绿⾊的山⾕间缥缈飞扬。 大鄣山的⽔,是一种奇异的绿。卧龙⾕里大小瀑布不绝,泉⽔从海拔1264米的 ![]() ![]() ![]() ![]() 掬⽔在手,至清,那潭中的⽔⾊,真是匪夷所思呢。 行不久,见一竹舍,秋千悬于梁上,茶案置一大硕⽔壶,呈松 ![]() 溯⽔而上,沿路一边尽是绝壁,古藤长草盘桓错生,⽔从石 ![]() ![]() 脚步愈加轻快了,过石桥、索桥、木桥、竹桥、砖桥,溪⽔浅处几块凸起的天然卵石也尽可连缀成桥。一路上景⾊殊异,使人不觉得倦怠,越发有寻幽探秘的好奇心,而两耳只是轰鸣,⽔势庞大, ![]() 从大鄣山返回清华镇,路边少驻,远眺彩虹桥,多情的旅行者在这里寻找爱情的奇遇——桥上,一个对眸,就洞穿了前世今生。多情的故事定然被设定在如画的背景中,廊桥是一个可以让人想⼊非非的地方,那些情愫,如忧伤的河⽔,平静地淌过,在斜 ![]() 而于我,如梦的是理坑。 有点像爱丽思,就是那一种天真的惊奇。坐在摩托车上,风将头发吹 ![]() ![]() ![]() 路上极少见人,这么长的路,若是步行,是断然无法当天折返的。这如画的长廊,究竟通向一个怎样的地方?“林尽⽔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心中默诵着。 而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一切忽然陷⼊了寂静。 群山环绕的开阔⾕地,炊烟,⻩绿相间的田野,河流逶迤而动,村庄在山坳间漾动的轻烟中如被牛 ![]() “阡陌 ![]() ![]() 我站在理坑的村口,溪⽔穿村而过,划出一个小小的弧度,青石板驳岸而筑,已近⻩昏了,各家的妇女在溪⽔中淘洗蔬菜,竹篮摇晃, ![]() 这里是国中理学的源头,是徽州文化的收容之所。 若从山头上俯视,理坑是一个太极图,她的道路迂回曲折,被赋予八卦的神奇变化,除非得到村民的指点,往往初来者只会 ![]() ![]() ——那人心,那古道热肠。 第二⽇——嶂山·理坑·桃源深处(之二) 理坑的路,在幽深的⾼墙间盘桓。 青石板光可鉴人,墙角流⽔潺潺,清可见底,嵌着卵石和摇动的⽔草。 婺源的很多村落都是以“坑”命名的,“坑”的原意是低洼之地,低洼处易积⽔便常引申为溪流之地。理坑,被婺源人称为“源头之⽔” 与思溪延村的“商宅”不同,理坑的老屋多是“官邸”“ ![]() 在理坑的街巷中穿行,洁⽩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的历史长卷。时间的钟摆摇摇晃晃,一恍神,几百年的光 ![]() 我立在一栋老房子的门前,主人膝下 ![]() 这个人叫余懋衡,明朝吏部尚书。 关于他的故事,徽州的百姓口耳相授——“他是个硬骨头的人啊!” 一次朝廷修宮殿征矿税,矿使骄横,百姓受苛政涂炭,懋衡上疏议罢矿税,结果被罚没了一年的饷银。又一次,他巡视陕西,发现税监梁永征用民役运载私物,据实上奏,被梁永指使 ![]() ![]() 一生的板 ![]() ![]() ![]() 暮⾊四合。 我和朋友下榻在云溪别墅。 这所房子在网络上广有声名,主人姓余,谓余老板,届知天命之年。 余老板的先人余纯烈号“云溪先生”,善画美人,据说画的美人图比点秋香的唐伯虎还要多,云溪先生纳了七房小妾,红袖添香,翠帘初卷,満园子的芳菲舂⾊。今人多 ![]() ![]() 夜⾊浸着凉意,团团涌了出来。 绿茶初沉,袅袅⽔汽在昏⻩灯光下氤氲散开。大堂对着院落,空旷而寂静。除了窗角的微光,只剩下一团黑,稠如墨。 我敲开余老板的卧房,拥着一个炭盆,海阔天空地聊了开去。好客的主人并不怪我冒昧,他面⾊平静,挂着憨厚的笑容。 他告诉我,他五年前回到理坑,开辟了这家旅馆,而之前,他的⾝份是一个古玩商人,奔波四方三十多年,似乎从未停顿。而后,他和他的祖先一样,回到了故乡,外面的世界那么喧闹,而一旦回到了这里,他的心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如秋叶匍匐于泥土。 余老板说,他的儿女在外求学打工,并不准备继承这点家业。他奔波的太久了,只想守住这座院子,守住一段记忆。他和夫人,在这偌大的庭园里,疏离了三十年的分合,终于习惯起这漫长的相聚——相聚终老。 朋友问我,你可以在这个地方呆一辈子吗? 我沉思:这貌似的浪漫,貌似的沉着,却透着令人窒息的平静。平静是守不住,守得住是一种归属感,这也是为什么,徽州人要走出去,而后走回来,他们的乡愁是国中浩瀚诗文中的一叶孤舟,是历史天空下的淡淡流云,永远漂泊,永不静止,只在灯残叶落的时节,泊回了岸,下了场雨,在老泪纵横中依稀踏上归途,轻轻掸去一生的风尘。 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只能是这样吧。 wWw.aKuXS.CoM |
上一章 豳风文集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豳风的网络全本小说豳风文集,免费提供豳风文集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