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作者:曹昇 | 书号:44461 时间:2017/11/26 字数:14875 |
上一章 官武高最 章五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节嬴政三请 上回说到韩非为救韩国之难,特修书两封,一封报秦,一封报赵。今且放下韩非不表,单说尉缭。 尉缭来到秦都咸 ![]() ![]() 蒙恬和嬴政名为君臣,却更象是死 ![]() 嬴政冷笑道“不 ![]() ![]() 嬴政的语气,有着说不出的自傲,仿佛凡来咸 ![]() ![]() ![]() 大学,非有大楼,为有大师之故也。名城,非有名胜,为有名人之故也。名人固然昅引,却又不如佳人来得魂销。名人使你神往一城,佳人却让你爱上一城。但事实却是,并非每间闺房都值得采花贼的光顾,大而言之,即便穷尽一城,也未必有这样一位撕心裂肺、醍醐灌顶的女子,象乔伊斯绝妙的形容那样,能让人领悟到凡躯之美,从此无悔地投⾝凡尘。而当你寻到这样的女子,伊人却又绝城而去,于是乎,纵然此城素以风情著称,又复时值上元之夜,倾城出动,遍街花灯,満天烟火,然于你寂寞的眼中,又何异于空城一座,死城一座… 蒙恬无奈,只得硬着头⽪,回见尉缭,备述嬴政一片思慕 ![]() 蒙恬所请遭拒,却不气反喜。我果然没有看错尉缭,端的是宠辱不惊,宗师气度。尽管如此,蒙恬毕竟⾝负嬴政之托,因再说道“先生既然来了咸 ![]() 尉缭头摇叹道“吾已年老,无能为也,自思一无用于大王,何必见之。” 蒙恬道“秦王殷勤相召,先生不宜拂了秦王盛情。倘动秦王之怒,恐有不祥。” 尉缭笑道“吾自知来⽇无多,得失早已了然。无得失之念,纵以秦王之尊,能奈我何?” 蒙恬道“先生何为言年老?当年姜尚,年迈八十,犹能感文王之意,奋起辅佐周室,卒名垂后世,万代景仰。今先生与姜尚相比,堪称青壮之士也。” 尉缭大笑,道“小子必 ![]() ![]() 蒙恬回报嬴政,嬴政大怒。何物老叟,竟如此不识抬举!命蒙恬再请,见则可,不见则死。蒙恬再报尉缭,尉缭大笑,问蒙恬道“以小子之见,我何人也?” 蒙恬恭敬答道“先生当世神人,非小子所敢妄评。” 尉缭一笑,道“神人我可当不起。然而,老夫虽志衰⾝残,却也绝非召之即来、挥之则去之人。如今而论,秦王需要我,更甚于我需要他。秦王倘以死相胁,老夫愿含笑受死。只是这笑,却是讥讽失望之笑。” 蒙恬再回报嬴政,嬴政先是错愕,迅即大笑,道“寡人将亲往请之。”于是轻车简从,不使人知,悄然驾临蒙府。到得蒙府,蒙恬于前带路,到了一院落,蒙恬道“尉缭便暂居于此。” 嬴政正 ![]() ![]() ![]() 蒙恬道“以臣所闻,尉缭似无意见大王。” 嬴政奇道“何以知之?” 蒙恬道“昔⽇,孺悲 ![]() 嬴政脸⾊一沉,道“寡人既然来了,无论如何,也要如愿。”于是前行,至门前,门內琴声与歌昑一时俱停,片刻,传出一个声音,道“来者可是秦王?” 蒙恬道“正是秦王亲来。先生还请开门。” 尉缭在门內说道“吾将朽之人,填沟壑不远也,何敢劳大王枉顾。吾终无益于大王,大王请回。” 嬴政隔门言道“寡人有言,愿先生听之。今天下苦战,杀伐不休。 ![]() ![]() 尉缭冷笑道“秦军残暴嗜⾎,乃天下共知。长平之战,坑赵军四十万人,赵壮者皆死,几成寡妇之国。伊阙之战,斩韩魏壮士二十四万。华 ![]() 遭到尉缭不留情面的挖苦,嬴政却并不生气,而是动情说道“先生所著之书,寡人曾终⽇阅之不倦。先生所云,兵者,凶器也;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兵者,所以诛暴 ![]() ![]() ![]() 门內的尉缭,已是老泪纵横。嬴政啊嬴政,只要你能作到你所说的一半,那我就没有⽩来这一趟咸 ![]() ![]() ![]() ![]() 良久,尉缭在门內道“臣之义,不参拜,大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 嬴政大笑,道“礼岂为先生而设!” 再是良久。门,终于无声地开启。而正是这一扇门的艰难打开,让⽇后无数人的 ![]() 第二节王的男人 且说嬴政追求尉缭,一而再,再而三,虽终得谋面,却已是颇费了番曲折。后世有刘备追求诸葛亮,三顾茅庐,费劲更多更大。或有人谓,尉缭和诸葛亮两人,装腔作势,为的是抬⾼⾝价。嬴政和刘备两人,则是故作姿态,虚修礼貌。如此评价,未免流于表面,不曾深究。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势应是… 我们且从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旷世佳偶论起。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 ![]() ![]() 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一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时,自然是带有某种期望值的。 《笑林广记》闺风部里记载了一个名为掮脚的故事:“新人初夜,郞以手摸其头而甚得意,摸其啂腹俱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可以肯定的是,刘备作如此期望,并不是因为他有受 ![]() ![]() ![]() 另一方面,和孟德公、孙权等人相比,他能开给诸葛亮的待遇实在有限,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那份百折不挠的痴情、死 ![]() ![]() 再来分析诸葛亮的心态。诸葛亮多聪明的人物呀,刘备这种古怪的不可为外人(甚至包括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道的枭雄心思,自然瞒不过他。因此,诸葛亮虽然对刘备芳心暗许,知道自己迟早都是刘备的人,早给晚给本没有区别,但是,他还是照着刘备的期望,配合着演起了戏剧,于是假意羞涩,两度避而不见,潜台词便是,哎呀,刘皇叔啊,你好坏哟,一来就想要人家,未免太快了吧。人家还没准备好嘛,人家可是从一而终的人,再说,大家彼此还不了解,谁知道你会不会对我始 ![]() 就这样,刘备和诸葛亮两个大男人,便玩起了心照不宣的情调游戏,三顾茅庐,一追一躲,再追再躲,两人皆是心有默契,乐在其中。君不见,刘备前两次登门拜访,皆是空手而去,未带任何聘礼,他就知道,诸葛亮没这么容易让他见到。到了第三次,刘备感觉火候已到,这才带上了金帛礼物,用以下聘。而诸葛亮呢,也是风月中人,善解人意,将一副 ![]() ![]() ![]() 然而,这种情调游戏,张飞是不能明⽩的。他可替刘备着急啦,先是要拿一条⿇绳把诸葛亮缚将过来,好让刘备霸王硬上弓。后来又要去屋后放一把火,看诸葛亮他还⾼卧装睡! 张飞这种耝线条的蛮夫,只知道求多求快,恨不能立即便让诸葛亮从了刘备,成为袍下之臣。然而,对两个当事人来说,仿佛是在谈一场恋爱,以得到之前的追逐过程最有妙味。本世纪初,国中一个女生组合S。H。E曾唱过一首歌,名为《触电》,其中一段歌词,颇能描摹出此一类纯美动人的情态。这其中,前段可看作是刘备的心声,后段可看作是诸葛亮的应答。歌词如下: 〖但请你不要太快揭开还沉默的情话 先让我多着急一下再终于等到解答 太容易的爱故事就不耐人回味啦 像这样触电,就够我快乐熔化 我们就耐心培养萌芽不要急着开花 反正有长长的⽇记等我们去填満它 在被全世界发现以前先愉快装傻 就这样触电,一直甜藌触电,直到爆炸〗 我们再来看嬴政和尉缭。嬴政和尉缭的关系,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有大不同。刘备言曰:“我得孔明,如鱼得⽔。”刘备是鱼,离不了孔明这⽔。而嬴政却是两栖三栖甚至四栖的动物,对尉缭并无如此大的依赖 ![]() 第三节主胜之道 且说嬴政终于见到了尉缭,或者我应该说,尉缭终于见到了嬴政。两人对坐,嬴政因问道“寡人 ![]() 尉缭面对着当时地球上最強大的王者,神⾊自如,悠然说道“夫兵有三胜。不橐甲而胜,主胜也;阵而胜,将胜也;战胜,臣胜也。” 嬴政道“寡人愿闻何以主胜。” 尉缭道“所谓主胜,无须兴兵,战胜于朝廷是也。今臣有兵不⾎刃之计,而使天下归顺。” 嬴政精神一振,道“请先生赐教。” 尉缭道“以秦之強,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 ![]() 尉缭虽以兵法著称,本人却是一个坚定的反战者。然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嘲流,浩浩 ![]() ![]() ![]() ![]() 尉缭的咸 ![]() 嬴政听完尉缭的计策,脸上忽然露出狐疑之⾊。尉缭的计策,对嬴政来说并不新鲜。早在七年之前,李斯就向嬴政献过类似的计策(注:参见上卷)。时为郞官的李斯,也正是因为这一计谋,被嬴政拜为长史,从而 ![]() ![]() 嬴政心存疑虑,于是假意说道“三十万金,非为少也。寡人之国贫,恐不能给。” 尉缭冷笑道:“王者爱民而不爱财。今大王爱财而不爱民,臣复有何言?” 谁爱财了?你満大街问去,保证没几个人愿意承认。常人尚且不喜背上爱财之名,更何况是至⾼的王者,一切土地和土地以上附属物的主人呢?嬴政尴尬地笑了笑,谢道“寡人一时失言,先生幸勿介怀。” 尉缭继续冷笑道:“大王以三十万金为多欤?兵法曰:‘十万之师出,⽇费千金。’今亡三十万金,不过十万之师一岁之费而已,却能坐收百万之师十岁之功。天下未尝无事,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养,楚王则大王虽有百万金,弗得私也。大王其思之!” 至此,嬴政方才确定,尉缭确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于是拊掌赞道:“先生之言大善。” 嬴政突然造访蒙府,事先并无知会。等到蒙武、蒙嘉听到下人的禀报,得知嬴政正在自家府中,皆是大惊失⾊,仓皇前来参见,请罪不迭。嬴政大笑道“不知者不罪。蒙氏接待先生有功,寡人还要大大封赏才是。”又执尉缭之手,道“古人有云,得一人胜得一国,寡人未之信也,今得先生,方悟古人所言非虚。有先生辅佐,寡人何愁天下不定!”当即 ![]() 尉缭固辞道“臣之来秦,非为功名利禄。六国收,四海一,天命在大王也。臣千里而来,妄献鲁钝之策,惟愿天下早⽇一统,少杀伐而已。臣已老迈,实不堪立朝堂之上,望大王垂怜。” 嬴政见尉缭意愿甚坚,只能嗟叹不已,也不再強求。 第四节不辞而别 后几⽇,嬴政数召尉缭,见尉缭亢礼,⾐服食饮与尉缭同,可谓极尽谦卑。如此尊崇之礼遇,自嬴政执政以来,未有先例,时人莫不荣之。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直暂居在蒙府中的尉缭,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尉缭失踪,让蒙府上下一阵恐慌。尉缭可是嬴政的贵客,在自己的府中走失,这可如何 ![]() 终于有人来报,称见到尉缭,正在咸 ![]() ![]() 蒙恬上前问道“先生 ![]() 尉缭道“我献策已毕,心愿已了,此间别无可留恋处。不去更待何为?” 蒙恬道“大王,不世出之明主也。先生抱经世之才,却舍明主而去,岂非不智?” 尉缭道:“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然见我常⾝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蒙恬苦苦挽留,道“先生为客蒙府,不辞而别,大王怪罪下来,恐蒙氏有祸也。” 尉缭道“汝可无忧。吾已有书报与大王。”说完,尉缭又指了指城门,道“守门吏留我在此,小子为我解之。” 守门吏知道蒙府正在寻找尉缭,因此一直没敢放尉缭出城。守门吏望着蒙恬,放还是不放?他等着蒙恬的主意。 蒙恬道“先生此去,敢问何往?” 尉缭道“流沙之西,老子或犹存兮。” 蒙恬向守门吏挥了挥手,示意放人。尉缭也不道谢,飘然而去。葛⾐竹杖,一如来时。 蒙恬回报嬴政。嬴政刚看完尉缭的辞别之书,又听到蒙恬转述的尉缭对自己的评价,不由 ![]() 嬴政的这番话,让蒙恬听出了一⾝冷汗。嬴政所说的赞同逐客,是脫口而出的真心之语,还是一时盛怒之下的口不择言?蒙恬待嬴政稍微平静了些,道“大王慎言。廷尉劝谏逐客,犹是昨⽇之事,大王莫非忘了?” 嬴政自知失言,绷着脸不再说话。 蒙恬道“大王曾说过,得尉缭胜得一国。如此而言,则失尉缭胜失一国。今尉缭去犹未远,臣请大王追之。” 嬴政道“尉缭羞辱寡人,寡人任他自去,已是格外优容。再 ![]() 蒙恬自咸 ![]() 第五节李斯之思 谁人能火中取粟,让嬴政回心转意? 毫无疑问,李斯,只有李斯。 且说蒙恬往见李斯。李斯听完蒙恬的来意,神⾊一时严峻起来,也不即时回答,而是眉头微皱,背手而行,脸上満是思索之⾊。 蒙恬见李斯表情凝重,还以为李斯正在为应该如何劝说嬴政而苦思对策,殊不知,于此时李斯的心中,正经历着一场复杂的挣扎。对李斯来说,难的不是过嬴政这关,而是过自己这关。留住尉缭,whyshouldI? 一想到尉缭,李斯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我们知道,当年李斯对嬴政乃是单相思,最终费了天大的力气,冒了杀头的危险,这才好不容易见到嬴政,一诉衷肠。嬴政固然十分欣赏他,却也只是授予他长史的官职而已。可是到了尉缭这里,事情就掉了个个,嬴政反过来对尉缭前后三请,尉缭这才赏脸赐见。嬴政见尉缭亢礼,⾐服食饮与尉缭同,极尽谦卑,又力拜尉缭为上卿,遭到尉缭婉拒之后,也并不生气,反而对尉缭越发恭敬。 嬴政分别给予李斯和尉缭的礼遇,天差地别,一至于此,心⾼气傲的李斯自然不能服气。想当年,茅焦也是一来秦国就被拜为上卿,但人家好歹是让嬴政⺟子重归于好,也算是立有大功,实至名归。可尉缭呢,好不容易提出了个谋略,却怎么看都象是在剽窃自己当年的思想。因此,对于尉缭享受到的礼遇,李斯岂止是不平衡,他几乎是出离愤怒了。 然而,李斯毕竟是大智慧之人,不会让个人情感左右自己的决定。他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将尉缭留在咸 ![]() 依李斯看来,尉缭先是拒绝上卿之位,现在又选择离开咸 ![]() 将尉缭留在咸 ![]() 群花归一人,方知天子尊。嬴政贵为秦王,不会満⾜于一个女人,也不会満⾜于一个男人。因此,李斯注定不可能得到嬴政全部的宠幸,不被尉缭分去,也会被别人分去。 在目前的秦国政坛,外客和宗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是权势纷争的主旋律。尉缭,外客也。敌人的敌人,朋友也。 通过谏除逐客令,李斯对诸外客可谓有再生之恩,他在外客中的领袖地位,绝非初来乍到的尉缭可以撼动。 最重要的,是年纪问题。尉缭已是花甲之年,来⽇有限,即使得志,光景也长不了,注定只能是一个过渡 ![]() 最最重要的是,李斯有信心,管他是尉缭张辽,自己皆能战而胜之。 最最最重要的是,尉缭自有他的独特价值,关于这点,嬴政清楚得很,是以才会如此礼遇尉缭。因此,他李斯也绝不能假装不知道。 蒙恬久等不到李斯的回答,不免焦急,于是催促道“尉缭去将远也。请先生速作决断。” 李斯住下脚步,长叹道“大王盛怒之下,未易谏也。姑看在汝面,且勉力一行。” 蒙恬大喜,于是和李斯同往咸 ![]() ![]() 第六节火中取粟 且说李斯前见嬴政。嬴政见李斯与蒙恬同行,心知其必为尉缭之事而来,于是没好气说道“寡人之意已决,断然不会屈尊追召尉缭。廷尉请回。” 李斯接口道“臣也以为,不应追召尉缭。” 嬴政略感意外,道“然则廷尉为何而来?” 李斯冷声道“蛟龙一旦脫钩去,遁⼊江海不复来。尉缭,蛟龙也,不可放归,臣请杀之。” 嬴政怒哼一声,道“寡人何尝不 ![]() 李斯道“既不能杀,与其纵之以资六国,为秦之敌,何不留而用之,为秦之利?” 嬴政象个在诉说自己委屈的孩子,道“尉缭辱朕。” 李斯大笑道“大王真不知尉缭之心欤?” 嬴政面⾊一变,道“廷尉请讲。” 李斯于是解释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大王乃天下明君,对他尉缭又是礼遇非常,推重有加,得主如此,夫复何求?然而,尉缭为何仍然要离开咸 ![]() 嬴政专注而听,李斯再道“依臣之见,尉缭之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也。尉缭临去之言,多为无稽之谈,不⾜驳斥,只重在‘诚使大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这一句话。尉缭,仁人也,有慈悲之心,之所以作如是说,并非诬蔑大王,而是 ![]() 嬴政一想,李斯的解释确也说得通,意乃少解,又道“茅焦去时,廷尉不置一辞。今尉缭将去,廷尉却力劝寡人留之。廷尉何故厚此薄彼?”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李斯虽没有见过尉缭本人,但却听蒙恬多次提过,加之《尉缭子》一书,他也曾仔细研读,是以对尉缭堪称了解,于是说道“茅焦,纵横之徒也,去不⾜惜。尉缭和茅焦有大不同。臣闻于蒙恬,尉缭自称,大王需要他,更甚于他需要大王。此言诚然,臣请为大王言之。六国向来称秦军为虎狼之师,残暴之师。秦军到处,动则坑杀,鲜有怜悯,六国之军因此往往死战,以致秦军虽胜,却时常伤亡惨重。尉缭著《尉缭子》,提倡兵不⾎刃,鼓吹仁义之师,天下的将领,有几人没有读过《尉缭子》?在六国的军队中,就有不少将领皆是尉缭的信徒,奉以为师。这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意味着,不管尉缭走到哪里,都不愁没人包吃包喝包住包玩吗?当然不是。这意味着,尉缭他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面旗帜,一面深⼊人心的旗帜。尉缭,就是仁义之师的象征!一旦尉缭能为秦所用,其意义和号召力自然不难想象。得其人胜得一国,诚非虚也。” 李斯所说,嬴政自然也曾想过,不然他也不会对尉缭一直谦恭事之。尉缭的价值,嬴政早洞察于 ![]() ![]() ![]() ![]() ![]() 嬴政道“寡人曾 ![]() 李斯头摇道“上卿之位,太卑。” 嬴政奇道“比上卿更尊,难道相国不成?” 李斯道“相国自有宗室二君为之。臣以为, ![]() 嬴政大惊道“廷尉戏言乎?廷尉可知,国尉一位,自武安君⽩起之后,一直虚待至今,以其位太尊而不得其人故也。今以国尉之位,轻易授予尉缭,一旦尉缭再次拒绝,则我大秦颜面何存?廷尉为寡人再善谋之。” 国尉,也称太尉,位列三公,金印紫绶,掌武事,秩万石,直接受命于秦王,为秦国的最⾼武官。国尉一位,因为⽩起曾经担任过的缘故,从而成为秦国最具传奇⾊彩的官职。好比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教授席位,因为牛顿、狄拉克等人曾经先后据之,从而成为学术界中最负盛名的教授名衔,薪⽔未必最⾼,荣誉却是最大。 然而,国尉和卢卡斯教授席位又有不同。三百多年来,卢卡斯教授席位一直薪火相传,不曾空缺。而国尉一位,自⽩起之后,一直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以致虚席以待数十年。蒙恬的爷爷蒙骜,功不可谓不⾼,却也没能熬到这个位子。正如嬴政所言,⽩起神话般的赫赫战功,为国尉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国尉之于秦国,就像23号球⾐之于芝加哥公牛队,只能跟着迈克尔·乔丹一起退役,从此再无别人够资格再穿。 李斯心知,国尉一位,非同小可,嬴政的惊讶也在情理之中,于是说道“臣非不知,国尉之尊,数十年来,再未授予一人。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大王以国尉授尉缭,方能显大王诚意。⽩起战功,百年来无人能过之。然而,世变时移,当年秦之兴师,为了攻城略地,如今兴师,要在统一天下。尉缭之应变将略,固不如⽩起。然而,⽩起所习,兵法也,尉缭所重,兵道也。于此并呑六国之际,需要新的军事思想,以改变六国对秦军之成见,在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易残暴为仁义。尉缭忤逆大王,大王不罪之,反以国尉尊之,方显天子气度,也方显示改变秦军之决心。” 嬴政沉昑不语,李斯又道“主留尉缭,臣也有私心在。前数月,蒙大王纳愚臣之谏,收回逐客令,使外客咸复故职。今尉缭从魏来秦,来不几⽇,却又离秦而去。外客难免心生狐疑,以为大王心中犹有內外之别,是以不用尉缭。六国之士,其中不乏心向秦者,今见尉缭这般的名士,秦尚不能用,怕也要从此断了来秦求仕的心思。昔⽇,燕王之待郭隗,筑宮而师之,而士争凑燕。今大王志在天下,纵尉缭而去,天下之人以是谓大王为 ![]() ![]() 嬴政大喜,道“廷尉不妒贤能,一心为国,实寡人之幸,社稷之幸也。”于是命李斯持国尉玺绶,往追尉缭。 第七节雪夜追踪 且说尉缭徐徐向西而行,咸 ![]() ![]() 然而,就这样一个已勘透生死之际的人,脸上忽然有了 ![]() 看不得也,因为麋鹿⾁⾊已呈娇⻩,烤出的油脂,如美人之汗,缓缓滑滴而下。闻不得也,因为酒香混合着⾁香,随风飘 ![]() 圆月当空,百里俱寂。篝火之旁,一男子端坐,意态闲适,形貌不凡,显见非临近的山野村夫。男子对面,铺一空席,若有所待。 男子见尉缭,笑道“先生赶路辛苦,何不稍作歇息,就火取暖,与我同饮为乐?” 尉缭眺望前方,路还长得很,于是坦然就坐,也不道谢。男子笑容不改,持刀割麋鹿腿⾁以奉,尉缭接过,大嚼。男子又酌酒相请,尉缭来者不拒,狂饮。 不多时,⾁将尽,酒已残。尉缭 ![]() 男子道“寒冬孤野,有先生为伴,方得聊遣寂寞,正该我谢先生才是。” 尉缭再饮一杯,目光注视男子,笑道“李廷尉之谢,老夫可当不起。” 男子哈哈大笑,道“值此夜一风月好,⾁香酒 ![]() 尉缭嘴角牵动,嘲讽道“是曹三派你来的吧?” 李斯面容一肃,道“先生醉语乎?此时曹三尚未出生呢。在下乃奉大王之命,特于此地相候,邀先生归咸 ![]() 尉缭闻言,探手⼊喉,抠,再低头,将适才所食一通呕吐⼲净,又取雪嗽口,而后说道“好酒好⾁,老翁已无福消受,而况富贵荣华乎?廷尉岂不闻歌云:寓形宇內能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老夫将西游,廷尉幸勿強留。” 尉缭这招够狠,而李斯的神经也够耝大,好整以暇地静静旁观,不露半点惊奇之⾊。李斯慢悠悠地喝了口酒,这才开始说尉缭。李斯以前说嬴政,虽时有 ![]() 在这世上,并非每个人都有強点,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弱点。只要找到弱点,则说无不成。那么,尉缭的弱点是什么?但见李斯闲闲说道“天下大势,先生想必了然于 ![]() 李斯再道“先生著《尉缭子》,以兵者为凶器,以仁义为鹄的。今秦 ![]() 李斯说完,再割鹿⾁以奉尉缭。尉缭嚼⾁在口,已是食不知味。反观李斯,却吃得加倍香甜。李斯等嘴巴里腾出些空间来,这才又道“孟子曾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观诸先生,方知孟子所言大谬。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先生自得世外之乐也,而任秦军以武功取天下,杀伐九州,⾎流遍地。据李斯看来,先生非委心任去留也,实忍心任去留也。” 尉缭不安。李斯再倒酒,大笑道“当此雪景皓月,锦绣山川,正宜纵酒放歌,畅物外之思,遥想嫦蛾寂寞,丹桂飘香。多年之后,纵然中原战 ![]() 尉缭満头大汗,悚然道“廷尉所言,老夫未尝思之也。老夫虽 ![]() 李斯大笑道“知人,然后善任。必使人得其所,方能竭尽其用。大王知先生也,愿拜先生为国尉,以三军听之。取六国之道,尽决于先生也。”说完,以国尉玺绶付与尉缭。尉缭接过,良久叹曰:“大王既不弃老朽,愿效⽝马之劳。” 李斯一拍掌,一队人马幽灵般涌出。李斯邀尉缭上马,并辔向咸 ![]() ![]() ![]() 尉缭听得一头雾⽔,诧异问道“廷尉何以忽然道此?莫非老夫便是波耳,而廷尉接到的命令,也正和那飞行员接到的命令一样?” 李斯大笑道“我可没这么说。 ![]() 第八节年终总结 嬴政十年,跌宕漫长的一年,风云变幻的一年,福兮祸兮的一年。有关这一年的年终总结,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如是写到:“秦王以(尉缭)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司马迁,不仅是集大成的史学巨擘,同时也是不世出的文学大家。“用事”寥寥二字而已,却已精准地描摹出李斯得志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嬴政十年的岁末,李斯终于得偿所愿,成为秦国的重臣权臣,秦国的国政,开始主导在他的手里。 从李斯初到咸 ![]() ![]() ![]() 说起来,李斯也算是从基层做起,一路 ![]() ![]() 与此同时,秦国国內的政治格局已悄然倾斜:尉缭的加⼊,让外客的势力进一步加強。尉缭为国尉,李斯为廷尉,军队、司法、外 ![]() 嬴政十年虽有波折无数,但对李斯来说,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happyending。 Www.AkUxS.CoM |
上一章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曹昇的网络全本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