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作者:曹昇 | 书号:44461 时间:2017/11/26 字数:7779 |
上一章 夜初的国帝 章四十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节始皇帝 故事讲到这里,如果是由安徒生先生来续写的话,相信他会用一句“从此,国王嬴政和他的子民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来结束全文。然而,实真的历史绝不会如此美満,所谓好戏在后头,故事才刚刚开始。 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所言:“刀剑他唱着死亡之歌,但他唱不出镰刀的收获。”绝世的武功,固然可以用来征服天下,但却不能用来治理天下。新的帝国,如同一张⽩纸,充斥着无限的可能和 ![]() 幸运的是,嬴政和李斯不用像今天的执政者那样,需要面对诸如能源危机、温室效应、核武竞赛、恐怖主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等复杂问题。不幸的是,他们所走的乃是一条亘古未有的道路,没有先例可以参照,没有前人可以指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刚建成的帝国大厦,在在考验着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远见。 对此,嬴政无疑早有准备,统一伊始,他便祭出了一连串娴 ![]() ![]() 那么,他的第一拳将击打在什么地方? 曾经,子路问孔子道“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以何事为先?”孔子答道“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嬴政的想法,正与孔子暗合。他的第一拳,便是要为自己正名——我既已取得了神迹般的伟大功绩,超过了古往今来的所有君王,那么,一切旧有的君王称号都已经不能匹配于我,必须另拟新的帝号,使之配得上这空前的帝国,配得上这空前的我。 于是,嬴政颁下诏书,征求新的帝号。而此一诏书,也是写得大有讲究,虽只下达到丞相、御史等诸大臣的级别,但嬴政却让它发挥出了告全帝国子民书的作用。 诏书开篇便云:“异⽇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背约,与赵、魏合从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 ![]() ![]() ![]() ![]() ![]() 此为罗列六国罪状(除燕国之外,其余皆有強加之嫌),封天下之口,強调秦取天下的正义 ![]() ![]() 如此之后,方才步⼊正题,道“寡人以眇眇之⾝,兴兵诛暴 ![]() 群臣接诏,自然不敢怠慢。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商议良久,然后联名上书作答。 这封书,同样写得大有讲究,开篇如是说“昔者五帝地方千里,然其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內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言內之意,自是褒赞嬴政无比的丰功伟绩。言外之意,则肯定了嬴政重拟帝号的要求,是及时的,是必须的,不仅为了嬴政一人的尊贵,同时也有利于鼓舞全民士气,增进帝国自豪感。 接下来才道“臣等谨与博士议曰:‘秦古神话中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而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泰皇二字,饶是李斯等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已将嬴政与神相提并论,却仍未能让嬴政満意。嬴政大笔一挥,去掉“泰”字,加上“帝”字,自号“皇帝”其他则如李斯等人之建议,不再更改。 嬴政的第二拳,废除流传已久的谥法制度,则充分显示出了他睥睨千古的自负和狂妄。在历代帝王之中,此举非但空前,而且绝后,但嬴政自有其充⾜的理由,下令道:“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嬴政看来,皇帝就该走自己的路,而且还不许任何人说。至于要让大秦江山“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或许只是嬴政的一时豪言,自个也未必真信,但参考前三朝夏(约前2205——前1766年)、商(约前1766——前1122年)、周(约前1122——前256年)的统治时间,嬴政应该是信心満満:纵不能传承万世,维持千八百年总当不在话下吧,你说呢,曹三? 第二节拿来主义 要了解嬴政的第三拳,则我们有必要先从爱因斯坦说起。 爱因斯坦,二十六岁发表狭义相对论,三十六岁发表广义相对论,将物理学推至前所未有的⾼峰。然而,此后的爱因斯坦,直到七十六岁辞世,四十年中,却再也没有贡献出可与他年轻时相媲美的成就。难道是他放弃了物理学? 不,他没有放弃,相反,他穷尽后半生,试图寻找到大统一理论——物理学的终极目标,全人类的终极挑战。 大统一理论,作为所有物理学家的梦想,它不是要统一某个具体的国家,而竟是要统一整个宇宙。一旦成真,则上帝造物的秘密将被彻底解破,粒子、原子、分子、生物、天体等一切宇宙物质的本质,都将被一种极简短精辟的数学公式描述出来。一切的力,一切的物理现象,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释。借用齐柏林飞船乐队(LedZeppelin)那首著名歌曲之名,大统一理论,便是Stairwaytohevaen(通往天堂的阶梯)。 爱因斯坦失败了,海森堡失败了,在追求大统一理论的路上,无数天才科学家都失败了。然而,只要还有人在仰望星空,对大统一理论的追求便不会停止。道之所在,虽有去无回,吾往矣。 上溯战国,于诸子家百中,有一个独特的学说,差可视为大统一理论的先行者,即 ![]() ![]() 所谓 ![]() ![]() 由此,宇宙的万事万物,因果祸福,无不服膺于 ![]() ![]() 姑且不论此理论正确与否,你得承认,在这种浪漫的狂想中,自有一种简洁凝练之美。对当时人而言,此理论⾜以自圆其说,甚至流露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 ![]() ![]() ![]() ![]() 邹衍生活的年代,距离嬴政统一天下不过数十年。其学说一经推出,在燕齐王室及其弟子的推波助澜之下,迅速流传开来,信徒甚众。 再说秦国,最早只是周王朝的一个附庸,地处西北边陲,以替周王室养马为业,地小国弱,何以能最终从众多诸侯国中脫颖而出,取周朝而代之呢?嬴政欠天下子民一个合理的解释。 后人多事,替嬴政总结了许多原因,譬如秦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強大的人才和军事优势,超群的综合国力,六国自己不争气等等。殊不知,对嬴政来说,这些原因只适合关起门来自家总结,却不能冠冕堂皇地说给老百姓们听。 他要么不解释,一旦解释,便要让所有人哑口无言、心悦诚服。 五德终始说,正好満⾜了嬴政的需要,于是采用拿来主义,如是解释道:周为火德。当年秦文公出猎时,擒获黑龙,表明秦为⽔德。⽔能克火,秦代周而兴,乃是顺天承运,正如传国⽟玺所刻:受命于天。何须多言! 按照五德终始说,既然秦得⽔德,在制度和行事上便要顺应⽔德。 ⽔,四时为冬,北方,黑,终数六。 冬季始自十月,于是改以十月为岁首。 礼服、旄旌、节旗,皆用黑⾊。 数则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如果奥运会在那时的秦帝国举行,其开幕时间不用多想,一定也会是在六月六⽇六时六分六秒。 又,⽔主 ![]() ![]() 嬴政选择五德终始说,虽出于个人需要,但也应有其他方面的深远考虑,譬如文化上的笼络,对六国尤其是燕齐两国人心的因应等等,此处自然也不必细表。 第三节废除封建 此时秦帝国的疆域,东至大海,包括朝鲜在內;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 ![]() 对此,丞相王绾等人主张效仿周朝的办法,在燕、齐、楚等僻远之地,分封皇子,以便震慑,上奏道“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如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嬴政接奏,没有表态,而是下发群臣议论。群臣一致公认:这主意不错。 只有李斯逆嘲流而动,力排众议,上书道“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噤止。今海內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嬴政这才批复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大致为:三川、河东、南 ![]() ![]() ![]() 其实,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除了有过少数几个封国(譬如吕不韦、嫪毐)之外,实行的便已是郡县式的垂直管理。但是,将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天下所有的土地之上,确实堪称石破天惊的创举。 匹夫而为百代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李斯的一个主张,改写了国中历史,并为后世诸多王朝继承遵守。从此,国中告别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虽在⽇后有过几次复辟,但都未能长久)。君主集权的郡县制度,成了国中政体的主流典范,历经两千多年,演变至今,便成了现在的省市县制度。当然,这已是后话了。而在当时,李斯为什么要站在朝中所有大臣的对立面,出来反对分封制,力 ![]() 李斯先生,你好。很多人认为分封制度对帝国的长治久安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你的老朋友,丞相王绾,他便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对此,你怎么看? 李斯答道“周朝分封,结果如何?列侯骄盈,黩货事戎。 ![]() 下一个问题。在朝中大臣中,惟独只有你坚决反对分封。你应该很清楚,你的主张将为你树敌无数。多少人眼巴巴地盼着分封啊,被你这么一搅合,毁了他们的利益,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无疑将恨你⼊骨。如果始皇帝先生没有同意你的主张,那你⽇后在朝中的⽇子一定不会好过,轻则遭排挤,重则被谗杀。这样的后果,你考虑过吗?你动摇过吗? 李斯目注远方,良久,答非所问地叹道“小子何所知。吾岂一世人哉!” 采访完毕,李斯见我闷闷不乐,于是问道“是不是受人践踏了?说与我听,我给你报仇。” 我勉強一笑,好意心领了。咱们⾝处两个时代,你够得着吗? 李斯摇头摇,道“此言差矣。你别忘了,万变不离其祖宗。甭管那人是谁,他祖宗一定就在咱大秦国,就在我的管辖之下。我帮你把他祖宗揪出来,替你⼲掉他祖宗。咱秦国的死刑你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你就随便挑一样,我照着执行就得。你意下如何?” 这固然是一个充満 ![]() ![]() 在进一步阐述李斯当时所受的庒力之前,有两个例子可供参照。 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在称帝之前,部下多次劝进,什么说辞都试过,刘秀却皆坚辞不受。后来耿纯劝道“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刘秀一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 同为刘氏后人的刘备,也是部下多次劝他称帝,皆推辞谦让。诸葛亮举出耿纯之例,道“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 ![]() 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说明打江山的都想坐江山。不让坐江山,咱就一拍两散,另起炉灶,重新再打江山。刘秀和刘备,便是扛不住这种庒力,也不敢冒这种风险。他俩要是不称帝,那部下们怎么办?只有称帝,部下们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想要的封赏,在江山中分取一杯羹。 回到李斯当时。帝国刚刚统一,且不说皇子,单说那些打天下的功臣们,也无不想分得帝国的一杯羹。所以王绾分封的建议一出,立即満朝响应。皇子分封了,功臣焉能不封? 分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立独的国中之国,令由己出,土地赋税皆归己有,子孙世袭,长享富贵。这样的美梦,一旦破灭,谁能不急? 按理说,李斯也是统一天下的大功臣,假如分封的话,绝对少不了他的份。要是他只看重个人私利的话,则当王绾提出分封之时,他完全可以附和,至少也可以保持沉默。那么,他将得到一块不小的封地,而且其爵位土地,可以由子孙世袭,何乐而不为呢?犯得着断了那么多功臣同事的念想,损人又不利己吗?而且得罪了那么多嗷嗷待封的皇子皇孙,何苦来哉! 因此,平心而论,李斯废封建, ![]() ![]() 后人不深察,总喜 ![]() 第四节其他政策 议帝号、废谥法、从⽔德、立郡县等等政策,是在统一之后才提上⽇程的。而以下政策,早在统一之前便已酝酿成 ![]() 这些政策有着相同的关键词:统一。 首先,统一度量衡,帝国上下采用统一的计量标准。为此,央中 府政向各郡县颁发统一制作的标准量器,并在上面刻上皇帝的诏书全文(有少数量器,幸运地流传至今)。同时,在法律上也加以规定,凡是度量不准,比如短斤少两,或者大斗进、小斗出的,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以确保此一政策之执行。 其次,统一货币。“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蔵,不为币。”货币铸造权则全部收归国家掌控,严噤私人铸钱。国家铸造之钱,即便质量不佳,或者磨损过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其三,统一车辆轨距,即车同轨。成语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结果造出来的车, ![]() 其四,统一文字。舂秋战国以来,各国文字渐渐分离,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的情形多有存在。统一之后,政令文书不便,于是由李斯牵头,以大篆为基础,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李斯作《仓颉篇》七章,赵⾼作《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博学篇》七章,作为官定的标准字书,颁布于世,一面供教授学童,一面供民众查阅。国中能够长久统一,而不是分裂为一个个立独的小国,秦之统一文字,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参照欧洲可知,如果任由各国的文字自行演化下去,今⽇之国中,又将是怎样的一幅面貌。 此后,又分别有销兵和建设新咸 ![]() 战国两百余年,苦于兵⾰。思想界如墨家,便力倡兼爱非攻之说,makelove,notwar。至于民间,也是厌兵已久。于是收天下兵,聚之咸 ![]() ![]() 咸 ![]() ![]() ![]() 再将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迁徙至咸 ![]() ![]() 嬴政二十六年,天下大事,大致如上。 wWw.aKuXS.CoM |
上一章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曹昇的网络全本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