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神志新传最新章节
阿酷小说网
阿酷小说网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玄幻小说 架空小说 科幻小说 经典名著 推理小说 综合其它 同人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重生小说 武侠小说 短篇文学 网游小说 校园小说 乡村小说 耽美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言情小说 灵异小说 官场小说
好看的小说 无关对错 我的岳母 狂帝百美 父女情深 我的美母 我的娇妻 暧昧情事 塾女教师 全朒辣文 卻利娴庄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阿酷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神志新传  作者:三浆五壶 书号:47919  时间:2019/1/17  字数:5169 
上一章   ‮忧国系枥伏士壮理连结 章一十五百二第‬    下一章 ( → )
  结连理壮士伏枥系国忧  踏征程英雄遗诗言奇志

  各位:上一回咱说到了岳飞的⽗⺟老两口张罗要给飞儿娶媳妇的事,这一回咱就从这说起。

  话说岳飞在军中接到同乡捎来的口信,说是⽗⺟想念飞儿,让他回家一趟。

  岳飞一回到家就见到了⽗⺟为自己盖的一间新房,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已经给自己订下了一门亲事,而且婚期也已经择好,近在四⽇之后。

  岳飞本是个孝顺的儿郞,听⽗⺟亲这么一说,也就一笑而应。

  当然,那时候婚姻讲究的是⽗⺟之命媒妁之言,又要讲门当户对。岳飞本生在一个佃农之家,那么自然也就只能娶个贫家子女。这女子是谁?她家乃是刘姓,名字只是一个单字叫做巧儿,这年芳龄整十七岁,小岳飞两年,生得相貌还算清秀,人也乖巧,是个贤淑之女。

  岳飞婚后不久,也就半年多时间,他听说真定府刘韐征兵纳粮,并联合其它郡县,准备出兵抗金。岳飞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便与⽗⺟商量,因为岳飞这次乃属应征⼊伍,又是怀有报国之志,⽗⺟自然不会阻拦。这样,第二天岳飞就打好了行囊,扛上银就奔了真定。

  要不怎么说岳飞的报国之路曲折而又艰难?这不,岳飞⼊伍还不到一年,就传来噩耗,⽗亲岳和因病卒于家中。

  岳飞得闻此信,他急忙赶回家中奔丧。到了家这才知道,⽗亲因为积劳成疾,病故于榻上。

  岳飞大哭了一场,发送走了⽗亲,又接过⽗亲留下的锄头,替⽗务农。在此期间,岳飞和巧儿小两口对⺟亲是十分的孝敬,每⽇必早问安晚询恙。可是⺟亲姚夫人却总是郁郁于怀,脸上难得见到一丝的笑容。岳飞只当是⺟亲她怀念故去的⽗亲,心想:再过些时⽇总会好的。

  提起岳飞和李巧儿这小两口婚后的感情还真好的,不能说是夫倡妇随吧,从过门到岳飞⼊伍乃至岳和病重这段时间,巧儿她也是和婆⺟一起在前侍候,极尽孝道。这关键是巧儿本来就生在贫苦之家,从小就练就了一双巧手,再加上她人也勤快,不仅针线整齐,而且还耝活累活什么都能⼲,简直就顶上了大半个劳力。

  各位:不知道咱现在说这话还有人信不,天下真有这样勤于持家,任劳任怨的女人么?不错,岳飞的子李巧儿还真是这样的女人。这里,大家若想听个说法,我只能这样讲:因为岳飞是个才貌双全的好男人,眉宇间正气堂堂,又不失书生的那种逸然和俊朗,不只是舞得好,⼲起农活来也是有膀子力气,又肯吃苦。从这一点来说,岳飞的子巧儿真的是实实惠惠地喜上了岳飞。不有这么句话吗?说是一个女人,一旦是深爱上了这个男人,那是粉⾝碎骨都心甘情愿的。

  夜寐之前,巧儿总希望与岳飞合,儿岳飞却时常婉拒。巧儿十分不解,自顾其貌,以为花容不⾜以为悦,遂耿耿于怀。据说后来在岳飞到了中年之时,他的同僚吴玠见岳飞家无侍妾,便花钱从一个士人家中买了个女子送给岳飞作小妾,这女子年方一十六岁,貌美如花那自然是不必说,因为这是吴玠花了两千贯才到手的,这在当时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当然是个绝佳的女子。

  吴玠将小女送到岳家,岳飞却站在屏风后说道:“我家人穿的都是布⾐,吃的都是耝粮,而且是⾜不登履。”

  这小女一听这家人连穿的鞋子都没有,只顾掩口窃笑,自然是不愿。

  巧儿这回真的知道自己的丈夫并非是贪⾊之人,因此上对岳飞更加地钟爱。

  可在当时岳飞是怎样劝慰子的呢?当时岳飞说道:“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意思是说:皇上从早到晚忙于国事,我们这些志士又怎能享于安乐呢?后来巧儿又问:“夫君,要你说怎么样才算天下太平呢?”岳飞答道:“如果文官都不爱财,武将都不怕死,那样我们才能有太平之⽇。”

  巧儿无言,最后只得以求子为名,与岳飞偶合。

  你说岳飞他是不是寡?关于这一点,如果大家细读前几回精卫与观音菩萨的一段对话,心中便会有了答案。这里,老瞎子给大家作个佐证。

  话又说回来,巧儿对岳家宗室还算蛮有功劳的。由于她的争取,岳飞膝下还是有了五个儿子,大的名叫岳云,其次是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对了,不有这么句话么,叫做五子登科,就是说岳飞的五个儿子都进了科,有了爵名。

  有人说了:不对,岳云是和岳飞一块死在了南京,而岳雷、岳霖、岳震能打仗的时候,岳霆还小呢!他怎么能登科呢?

  这事,咱也不扒瞎。其实五子登科这是后来的佳话,那是在宋孝宗的时候,孝宗皇帝为岳飞的冤案平反昭雪,追封岳飞为鄂王,同时也为岳飞这五子进科加的冕。

  又有人说了:八爷,您在前的说法还是不对。我听说岳飞的五子当中,惟独岳云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不信您看,后边的四子名字上头都有个雨字头,而惟独岳云只单单是个云字。

  要我说:有些人可能都是吃了撑的!其实这个“云”字古来的写法一直都是“雲”,本⾝是带“雨”字头的,只是后来因为汉字简化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关于这件事,咱慢说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如果说当时岳飞正在驰骋疆场,他若能捡这么个孩子回来,这里边一定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不然的话,岳飞在战场是杀敌还来不及呢,他哪有这闲工夫啊?

  我刚才的意思是说:李巧儿对岳家宗祠的贡献不小,据说到现在岳家的后人遍地都是。就在我们东北,当时金人的老巢也都有,不过他们只是岳家的一个分支,而且这个“岳”字是上下反着写的。这些是与不是反正我老瞎子也不给大家做这个推断,只要是能把岳飞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就好。

  还有人提出这么个说法:说是岳飞一共娶了两任子,前在兵荒马的时候,跟着一个小校跑了,岳飞知道了之后还前去赠了五百两银子。

  这种说法,我老瞎子不敢苟同。如果要放在这部书里边来讲,那简直就是诋毁英雄岳飞的形象。所以说我老瞎子先不管它是真是假,就算是真,咱说书的也不能这么来讲。天下的传说总是千奇百怪,英雄的故事也是各有千篇,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说法。我老瞎子也是如此,不然大家就听不到新鲜的故事。

  说到故事咱还得接着往下讲,不然咱老纠结事情的某一个细节,这恐怕我老瞎子得陪你们坐到一宿到天亮。

  话说时光荏苒,一晃四年过去。这一年,康王赵构命枢密院刘浩在相州征兵买马,并摆下擂台,比武招官。岳飞听到这消息‮奋兴‬不已,可他忧心的是:如果他前去应征,家中的老⺟亲就无法照料,正所谓是忠孝不能两全。

  岳飞怀着心腹事,这几⽇就变得闷闷不乐、少言寡语起来。

  这一⽇,岳⺟姚夫人突然把岳飞叫到跟前说道:“飞儿,为娘今要在你背上刺几个字,我儿可愿意?”

  岳飞是个孝子,他当即脫下外⾐道:“娘,孩儿之⾝乃⽗⺟所赐,今娘在儿⾝刺字,儿甘愿承受!”

  岳⺟姚夫人先用温⽔给岳飞擦了擦后背,然后手持绣花针便在岳飞的背上一针针地刺起来。

  岳⺟刺毕,又在岳飞的背上涂过了墨,这才对着岳飞眼含泪⽔说道:“我儿之⾝虽非娘⾝,可针针都刺得娘心痛。娘想儿也会知道,国与家,那个为大?倘若无国,我们⺟子哪有今⽇?”

  岳⺟说罢,又给岳飞穿上⾐服,厉声道:“我儿若不能报国立功,就休要回来孝敬为娘!”

  岳⺟说完便将岳飞推了出去。

  到了晚上,岳飞令子为自己擦洗后背,巧儿掌灯一照,竟认出了这是“精忠报国”四个字。

  各位:说到这大家都知道,岳⺟其实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又深明大义,故而才对岳飞有如此励志之举。说起岳⺟,我们也不能把她的素养抬得太⾼,毕竟是生长在那个年代的妇女,学识有限。岳⺟之所以鼓励岳飞以报国为志,其实还是跟早年的那场大⽔不无密切的关系。岳⺟在感县令郑大人恩施的同时,也深悟到了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说到这我老瞎子再给大家揷一杠子,因为昨天有人跟我说:岳飞的老家不叫下洼村,史料上说是叫孝悌里。

  关于这话,当年我也曾向老恩师求证过,记得老恩师是这么说的:下洼村是真是假已无据可考,而孝悌里这个名字的确有史可查。可是孝悌里这个名字是在岳飞成名之后附会上去的,主要是为了合岳飞的生平和岳⺟刺字的故事才特意取的这样个名字。你们难道不觉得“孝悌里”这仨字与岳飞之精忠报国有相辅相成之意么?过去的地名,大多都是因山⽔地貌而得名,像五道沟、二坎子乡、三岔口、五加⽪…

  下面马上就有人接话了:不对,八爷!五加⽪不是地名是酒。

  我说:你这人还真够心细的,我就秃噜错一个字,把武家坡说成了五加⽪,你就听出⽑病来了。其实我老瞎子说书走板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回给人说书,本来当讲杨家将中的一段四郞探⺟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喜爱京剧的,因为里边有一段对唱,更是票友们的钟爱。可我老瞎子因为那天喝了点酒,讲了一段山中的四只幼狼是如何报答⺟狼的故事。这故事说得大家一个劲的鼓掌弄得我老瞎子直到后来都觉得不好意思。

  刚才给大家说了有关地名的事,其实地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某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或者是因为出了名人而改名的倒是屡见不鲜。就拿咱抚顺来说吧!咱抚顺城从前叫做锁城,乃是地处満人⼊关的通要道。要不怎么说一方⽔土养一方人呢?咱抚顺的原驻人都比较彪悍,又英勇善战,加之锁城壁垒森严,后有巍峨的⾼尔山依傍,前有滔滔的天然河——浑河护城,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境,故而称之为锁城乃是再恰当不过。正因为这里是満人出⼊的关之要冲,有朝臣曾建议皇上出兵收复,可当时皇帝只说了一句话:“那么,就将锁城之锁改作抚顺吧!”真是个睿智的皇帝,因为抚顺乃“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这样就避免了兵戎相见,不必出兵,却收到了意想的效果。

  这一回我老瞎子走板走得远了点儿,不过话还得说回来,因为咱还得给大家讲正儿八经的故事。

  单说第二天一早,岳飞告别了子巧儿,并未去⺟亲那里辞行,而是留下了一纸诗书,便匆匆赶往府城相州。

  再说巧儿依照岳飞临行前的嘱咐,她等到了中午,借给婆婆送饭之机,将岳飞留下的诗文给了岳⺟。姚夫人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四句诗,文曰:“湓浦庐山季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岳⺟看罢,这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她久违的笑容。

  各位:大家从这两回的故事当中不难看出,其实岳飞的报国之志是早就蕴蔵于的。若问岳飞为何在家呆了四年这才又去从戎?说实话这里边的原因也多的,先一说就是因为岳飞的⽗亲去世,依俗是要守孝的。虽然当时的守孝不再像过去那样得在坟前守居三年,可依旧是不可远行的;再一说就是因为⽗亲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亲病故,岳飞要替⽗亲务农这也是生活所迫;三一说是岳飞担心⺟亲,毕竟⺟亲现在已近老迈,自己即便是有为国出力的想法也不能当着⺟亲的面讲;四一说就是若想报国光心存大志不行,还是要等待机会的。其实岳飞这四年来岳飞每⽇⽩天务农,晚上就在灯下读书。读的什么书?岳飞读的都是些兵书阵法之类。由此可见,岳飞他这次从戎乃是早有准备的,起码从他读的书来讲,这也当称作是励精图治。不过,话要说回来,岳⺟刺字这才是岳飞能够第三次⼊伍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了:岳⺟姚夫人她怎么这么会赶时候,偏偏在这个当口给岳飞刺字呢?

  其实康王赵构命刘浩在相州设擂台的事岳飞听说了,可是⺟亲姚夫人她耳朵也不聋,她也不是整天在家中呆着,像这等大事又怎能不传到岳⺟的耳朵里?其实岳⺟早就从岳飞飞儿的眉目之间察觉出来岳飞的心思,她知道岳飞他纠结在忠孝不能两全之中难以自拔,因此上她才以刺字之举,令岳飞立定决心,早⽇从戎。

  有人说了:宋徽宗不是主张议和的么?怎么又突然兴兵选将了呢?

  这里,因为《岳飞传》的故事比较庞大而且复杂,咱只能简略的说一说概要。

  原本宋徽宗是主张议和的,可是他想跟人家和,人家不跟他和呀!就这样,金兵越来越猖狂,这也使得宋徽宗不得不听取一些大臣的建议,征兵出战。您别看这个宋徽宗是个懦弱的皇帝,可在朝廷之中主战的将官还是蛮多的,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康王赵构。于是宋徽宗就派康王北上征兵,这才有了刘浩在相州擂台选将的故事。

  各位:这一回咱说到了岳飞前往相州比武打擂,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书 wWW.akUXs.cOm
上一章   神志新传   下一章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三浆五壶的网络全本小说神志新传,免费提供神志新传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