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酷小说网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 |
![]() |
|
阿酷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作者:曹昇 | 书号:44461 时间:2017/11/26 字数:7811 |
上一章 记城三 章七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节韩国都城新郑 近⽇来,韩王安颇是心烦意 ![]() 六国派以公子韩非为代表,主张彻底和秦国划清界限。韩非的说法是:谁占韩国的土地最多?秦国。谁欺负韩国最惨?还是秦国。“今⽇割五城,明⽇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样窝囊憋屈的⽇子,咱们韩国是再也不能过下去了。如今燕、赵、齐、楚四国合纵,联合起兵攻秦。咱们正应该抓住此大好时机,和四国一道,全力征讨秦国,就算不能一举亡秦,也要让秦元气大伤,从此退守函⾕关內,不敢东向。少了秦国这个大祸患,咱们也不用再含垢受辱地求生存,而是可以聚精会神地谋发展,不出数年,未必不能重现先祖⽗当年的荣光,重回強国之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臣请杀李斯,从此和四国同仇敌忾,与秦国一刀两断。 韩王安一听,嗯,说得真好。一家人毕竟是一家人,对国事就是上心。 秦国派以丞相张让为代表。主张秦国虽然是韩国的敌人,但却是一个绝对不能得罪的敌人,两国相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战战和和,本是常事,以前是这样,以后也只能继续这样。张让道,诸侯合纵,已不是一次两次了。结果呢?秦国削弱了吗?没有!合纵一次,秦国便更強大一次。依老臣看来,这次合纵,没准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四国合纵不成,強秦反攻,四国说不定又要拿韩国作替罪羊,割韩国的⾁,消秦国的气。李斯是秦王嬴政的宠臣,杀了他,等于和秦国彻底翻脸。不如放了李斯,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旦合纵不成,也还有回转的余地。 韩王安一听,嗯,未虑胜,先虑败。张让老臣,果然深谋远虑,计较周全。 就这样,韩王安觉得两派都大有道理。到底该支持谁?他也彷徨 ![]() 韩王安的暧昧态度,使得辩论逐渐升级。韩非和张让互相指斥,力争不下,谁也不能说服对方。韩非大怒,进到王座前说话,音吐 ![]() 对此,韩王安也不便发作,只好唾面自⼲。毕竟,无论韩非还是张让,都是忠心耿耿地在为韩国谋划,纵然行失其当,也只因情动于衷。两派都 ![]() 韩王安躲在后宮,拒不上朝,眼不见心不烦。反正秦国也好,其他五国也好,都惦记着他这一亩三分地,没一个好东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咱韩国虽然弱小,但女⾊却不输给其他诸侯,如崔智友、全智贤等,皆一时绝品。士悲秋⾊女怀舂,各司其命。栖花丛,暂魂销,任它八面来风,我自两耳不闻。 韩王安这一甩手,将韩非险些气杀,将他这个大侄子一阵痛骂。反观张让,则将韩王安的沉默,理解成对自己建议的默许,于是往见李斯,报以平安。 正当此时,李斯也接到秦国的飞马传书,召其归咸 ![]() 李斯为什么想要韩非的著述,张让不问也能知道,而这也正是他不愿看到的。因此,虽然他应承了李斯的请求,却是 ![]() ![]() 第二节秦国都城咸 ![]() 相比韩国后宮的雨露充沛,秦国后宮却是持续⼲旱。不过也难怪,嬴政近来 ![]() ![]() 面对这场危机,嬴政既倍感忧虑,却又难掩奋兴。这些年来,他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秦国內部,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王位,很少在国际事务上展露锋芒。此次四国合纵,是他亲政以来,头一遭面对如此紧张复杂的国际形势。同时,他也看到,这正是一个大好机会,让天下人领略他作为当今第一王的风采。 这几⽇廷议,群臣们积极倒是积极,七嘴八⾆地主意一大堆,但听来听去,却终归都不得要领。嬴政因此格外地想念起李斯来。有些人,当他离开你的时候,你才会突然意识到他的重要。所谓小别胜新婚,就是这个道理。而有些人,当他离开你的时候,他才会突然意识到你的重要,所以才会浪子回头。然而,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伊人却已含笑作他看。什么“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郞”基本上,是在扯蛋。 话说回来,嬴政独处深宮,正苦思对策,偶一抬头,眼睛顿时明亮起来,哈,李斯来了,寡人的廷尉来了。 李斯接到诏书,便立即启程,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秦国,才⼊边境,早有郞中令王绾接住。王绾乃是奉了嬴政之命,前来 ![]() 关于这次合纵的情报资料,満満当当地装了一车。王绾也不嫌⿇烦,开始逐一向李斯汇报。李斯和王绾的关系,称得上死铁,当年两人一起在蔡泽手下厮混,一起受气,如今又一起爬到了秦国政坛的最⾼层。把堂堂的郞中令当秘书使唤,李斯也非常不好意思,于是笑道“王兄不必如此辛苦。只挑最重要的说来即可。” 王绾苦笑道“已经精简过了,否则何止一车!” 李斯道“关于姚贾其人,如今知道多少?” 王绾道“姚贾,大梁人氏。” 李斯一扬眉⽑,诧异道“大梁人氏?” 王绾道“怎么了?” 李斯面⾊平静下来,道“没什么。王兄还请继续。” 王绾又道“姚贾之⽗,在大梁作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姚贾年轻时,曾在大梁作过盗贼,如今在赵国为臣。目前知道的就这么多。” 李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王绾准备继续汇报,李斯却把手一挥,道“不敢再劳烦王兄。知道了姚贾,其他不听也罢。” 王绾看着李斯,见他眼神中光芒闪动,嘴角挂着奇异的浅笑。王绾一见李斯这副表情,就知道他一定又是想出了什么妙计,可李斯这人 ![]() 王绾叹道“你这家伙,脑袋也不比我大啊。” 李斯和王绾说起话来,倒也并无顾忌,大笑道“有地方肯定比你大,哈哈。” 王绾嚷道“不信,要不咱俩比比。” 于是乎,两人不谈公事,只是胡 ![]() 李斯刚到咸 ![]() ![]() 李斯道“关于四国合纵,国尉可曾说了什么?” 嬴政摇头摇。尉缭自从担任国尉以来,行事低调,一心著书,从不对时政发表意见。嬴政也听之任之,不加強求。让尉缭担任国尉,本来就是把他当菩萨供着,让他在军队建设方面发挥些余热,倒从没指望他在外 ![]() 李斯道“可召国尉来。” 嬴政道“満朝文武,廷尉为何独召国尉?” 李斯笑道“大王到时便知。” 嬴政于是使人前去传召尉缭,又道“请廷尉为寡人计谋。” 李斯道“诸侯之不合纵久矣。此次突然合纵,固然是由于韩国为了自救,对四国加以蛊惑煽动。但是,合纵能成,最关键还在一人,姚贾是也。如无姚贾之游说,合纵必不能成。臣以为,要破坏合纵,着眼点当放在姚贾⾝上。” 嬴政道“廷尉的意思莫非是…” 李斯揣摩嬴政的口气,知道他以为自己在暗示对姚贾进行暗杀,于是头摇道“如今姚贾主持合纵,周围必定防范森严,暗杀恐不可行。” 嬴政叹道“当年,六国有苏秦合纵,而我秦国则有张仪连横,终使苏秦徒劳无功。姚贾,今之苏秦也,而我大秦今之张仪何在?” 李斯道“大王何不召姚贾,使其为秦所用?” 嬴政有些不悦,敢情你李斯也只能出这样的馊主意,便冷冷说道“姚贾正得志于六国,岂是能够召来的。” 李斯也不着急,先给嬴政讲了个故事。当年,韩国国库空虚,急需用钱。怎么办呢?于是想了个贩卖人口的主意。韩国有美人,天下绝⾊,诸王皆垂涎三尺,渴望据为己有。韩国向天下明码标价,三千金。如此⾼的价格,使得六国国君望而却步,只有秦昭王出得起价,最终买下了美人。价值三千金,则其人之美,可想而知。今人习惯将女儿家称为千金,也正是由此而来。 李斯接着说,苏秦,张仪,姚贾,皆纵横之徒,有才无德,见利忘义。别人看姚贾,以为威震诸侯,一时显贵也。李斯看姚贾,却是头揷草标,待价而贾。好比那韩国美人,价⾼者得之,固其理也。试问,当今天下,还有谁能比秦国更出得起价?况且,姚贾曾在大梁作过盗贼,其利 ![]() 嬴政来了精神,道,说下去。 李斯再道,容臣先将韩国美人的故事讲完。那韩国卖了美人,确实是得了三千金。后来,昭王扬言要攻打韩国,于是,韩国只得又乖乖地把三千金原封奉上,以讨好秦国。等于是,秦分文未花,⽩赚了一个绝世佳人。今大王召姚贾来秦,其利远不止一时也。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使姚贾为秦出使四国,则合纵可破,再令其为秦连横,则又可为秦削弱六国,割地并城,所得必远胜于大王在姚贾⾝上的花费。 嬴政道“廷尉所言固佳,寡人还是担心姚贾不来。” 李斯道“请国尉前来,正是为此。”说完,李斯一拍手,道“说国尉,国尉就到。”果不其然,尉缭拄杖而⼊。李斯大笑,道“又一个大梁人来了。”问尉缭道“国尉可识姚贾?” 尉缭不解其意,但还是答道“老夫与姚贾同乡,算是旧识。” 李斯简单介绍了当前局势,又道“既是旧识,便请国尉修书,召姚贾来秦,为秦王用。” 尉缭迟疑道“姚贾素以苏秦自许,如今正得志于四国,意气飞扬,纵然老夫以书相召,亦必不肯来秦也。” 李斯笑道“国尉尽管修书。只需如此如此,即使姚贾不肯来秦,怕也是不得不来了。” 嬴政闻言大喜,击节称善。 第三节赵国都城邯郸 此时,赵国在位的是赵悼襄王。赵悼襄王,名偃,比嬴政晚即位一年,但他不像嬴政,曾作了八年的傀儡国王。赵悼襄王在登上王位的同时,就已经掌握了赵国的最⾼权力。 所谓赵悼襄王,其中的“悼襄”二字是谥号。谥号制度,最早是为周公旦、姜子牙二人而制定,后世见这制度是好的,于是事就这样延续下来了。谥,行之迹也,即在其人死后,将他的生平提炼成一到两个字,用以概括他的一生,譬如齐桓公、楚庄王等等。 谥法制度,堪称国中之独创。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谥法面前,惟实惟真。孔子作《舂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微言大义,而 ![]() 谥法对“悼”字有三解:恐惧从处曰悼,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对“襄”字有两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具体到赵悼襄王⾝上,其“悼”当指年中早夭,即年不称志之意。其“襄”当指甲胄有劳,即征伐不厌之意。也就是说,赵悼襄王的一辈子可以这样描述:不爱和平爱战争,壮志未酬⾝先死。 当然,此时赵悼襄王依然健在,而且情绪亢奋,准备要大展宏图,他绝不会想到,他在人世的光 ![]() 这是赵悼襄王执政的第十个年头,国事进展顺利得一塌糊涂。在赵悼襄王的主持下,姚贾的运作下,赵、燕、齐、楚四国团结一心,成功形成了对秦国进行群殴的国际局面。在经历过长平惨败之后,赵国终于 ![]() 然而,就在形势如此完美之时,悲剧悄然降临。而这悲剧,正源自赵悼襄王接连犯下的两个错误。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第一个错误。 骄溢之君寡忠。郭开本是赵悼襄王最宠幸的大臣,也是赵悼襄王眼中最忠心不二的大臣,然而,在秦国金钱炮弹的攻击之下,郭开第一个作了俘虏。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郭开于是向赵悼襄王进谗言,要为秦国除去姚贾。 打小报告其实也讲究包装,郭开的策略就是:将姚贾包装成一个人渣。好在,姚贾的人品是众所周知的差,在他⾝上挑⽑病容易,往他⾝上泼脏⽔更容易。 郭开道:“大王,姚贾侵呑公款。” 赵悼襄王愣了片刻,叹道:“无官不贪,且由得他。毕竟人才难得。” 郭开再道:“姚贾暗中调戏妃子。” 赵悼襄王面⾊大变,狠声道“放浪之徒,无廉聇乎?” 郭开又道:“姚贾还背地里说大王坏话。说大王是亡国之君,志大才疏、骄横肆行、鼠目寸光,赵国数百年基业,必将毁在大王手里。” 赵悼襄王大怒,拍案而起,骂道“娘希匹。” 于是下令驱逐姚贾,从此不许他再踏⼊赵国土地半步。诏书即下,有赵臣举茅劝谏道“姚贾,大王之忠臣也,韩、魏皆 ![]() ![]() 姚贾时年四十不到,就已经主持四国合纵,一举成为国际风云人物,士女纷纷示爱,诸侯争相 ![]() 姚贾和李斯一样,都出⾝于社会底层。而姚贾比李斯更惨的是,他还曾经是一个失⾜青年——他当过小偷,而且还因此被吊起来打。这件糗事,在相当长时间內,也成了他人生中难以洗刷的污点。后来便常有人拿这事来讥笑他,姚贾不免要争辩道“是窃,不是偷。好伐?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人就笑道“那为什么被吊起来打?” 姚贾道“很稀罕吗?张仪也被人吊起来打过。” 张仪是魏国人的骄傲,他的发事史,在首都大梁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人便冷笑道“张仪是受冤枉的。你怎配和张仪比?”(注:张仪未显时,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姚贾犹自強辩道“那又如何?反正都是被吊起来打。” 话说回来,这一通狠揍,还真把姚贾给打醒了。姚贾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他自问,偷盗求的是什么?财嘛。既然要求财,又何必一定要偷盗呢。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那么,作一个商人如何?虽然受士大夫歧视,但毕竟真金⽩银,实惠啊。 想到这里,姚贾坚定地摇了头摇。商人,积货逐利,倒买倒卖,锱铢必较,终究类婆娘家,非大丈夫所为。要做生意,那就做最牛的生意。最牛的生意是什么?莫过于贩卖战争!一旦真能作到贩卖战争,那就不再是商人,而是纵横家了,一个更响亮更尊贵的名号。是的,我要像苏秦和张仪那样,大丈夫生不能为将,得为使,折冲口⾆之间,⾜矣。 目标确定,姚贾从此勤学苦读,学问大进。后来再有人拿偷东西这事来取笑他,他便不屑地说“你懂什么,我那不是在偷,是在作实验。” 那人一脸坏笑地道“是吗,那你有什么成果没有?” 姚贾板着面孔,极其严肃地说道“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強不得。” 姚贾庄重的神态,让取笑者也不得不收起笑脸,肃然起敬起来,知道对这小子从此当刮目相看。 数年之间,姚贾的名声渐传渐远,魏王慕名召见。席间,魏王经不住群臣的怂恿,打趣姚贾道“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先生穷困之时,曾为盗贼,莫非小人乎?” 姚贾大笑,道“大王难道忘了,孔子还曾说过另外一句话。当年,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 ![]() 魏王被反驳得哑口无言,然而终究口服心不服,虽然欣赏姚贾之才,但鉴于其不清⽩的过去,终究没有重用。姚贾至韩,韩王也深服其才,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肯重用。 姚贾游说诸侯,最终碰到了赵悼襄王这个知己。赵悼襄王在当时的诸侯王中,算是个异数,对名节什么的并不在乎。男人嘛,有才就行,所以他可以重用姚贾。女人嘛,有貌就好,所以,他能把一名邯郸娼 ![]() ![]() 姚贾四国合纵成功,雄心 ![]() ![]() 人生最美好之事,莫过于tolovesomeoneandbelovedinreturn。正当姚贾想去咸 ![]() ![]() 邯郸城外,姚贾勒马,回望赵王宮,冷冷说道,I’llbeback。 wWW.aKuXs.cOm |
上一章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下一章 ( → ) |
阿酷小说网是值得收藏的免费全本小说网,网站收录了曹昇的网络全本小说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章节阅读,是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全本小说网 |